《宋史·石公弼传》原文及翻译
|
| 宋史 原文: 石公弼, 字国佐, 越州新昌人。登进士第, 调卫州司法参军。淇水监牧马逸, 食人稻, 为田主所伤。时牧法至密, 郡守韩宗哲欲坐以重辟。公弼当此人无罪, 宗哲曰:“人伤官马, 奈何无罪?”公弼曰:“禽兽食人食, 主者安得不御, 御之岂能无伤?使上林虎豹绝槛害人, 可无杀乎?今但当惩圉①者, 民不可罪。”宗哲怒, 以属吏。既而使者来虑囚, 如公弼议。章惇求太学官, 或荐公弼, 使往见。谢曰:“丞相资侮人, 见者阿意苟容, 所不忍也。”知广德县, 召为宗正寺主簿。入见言朝廷比日所为直词罕闻颂声交至未有为陛下廷争可否者愿崇忠正以销谀佞通谏争以除壅蔽徽宗善之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三舍法②行, 士子计等第, 颇事告讦。公弼言:“设学校者, 要以仁义渐摩③, 欲人有士君子之行。顾使之相告讦, 非所以建学本意也。”从之。由右正言改左司谏, 论东南军政之敝, 以为“有兵之籍, 无兵之技。以太半之赋, 养无用之兵, 异日惧有未然之患”。其后睦盗起, 如其言。迁侍御史。苏杭造作局工盛, 公弼陈扰民之害, 请革技巧之靡丽者, 稍罢进奉, 帝纳之。水官赵霆建开直河议;谓自此无水忧, 已而决坏钜鹿, 法当斩。霆建善交结, 但削一官, 犹为太仆少卿。公弼论为失刑, 霆坐贬。劾蔡京罪恶, 章数十上, 京始罢。京虽上相�。烫峋傩蕖妒德肌�。公弼复言:“京盘旋京师无去志, 其余威震于群臣。愿持必断之决, 以消后悔。”竟出京杭州。蔡京再辅政, 罗致其罪, 责秀州团练副使, 台州安置。逾年, 遇赦归。卒, 年五十五。公弼初名公辅, 徽宗以与杨公辅同名, 改为公弼云。 (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零七》, 有删节) 【注】①圉(yǔ)者:养马的人。②三舍法:王安石改革太学措施, 分太学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不同程度、依次递升的等级。学生初入太学居外舍, 学习一年, 考试合格者升内舍;内舍学习两年, 考试合格者升上舍;上舍学习两年, 考试合格者直接任以官职, 不再经过科举考试。③渐摩:浸润, 教育感化。 译文: 石公弼字国佐, 越州新昌人。考中了进士, 调卫州任司法参军。淇水监的马跑出来, 吃了人家的稻子, 被田地的主人打伤。当时放牧的法律非常严格, 郡守韩宗哲想判田地主人重罪。石公弼认为应判此人无罪。韩宗哲说:“这人伤了官员的马, 怎么能不判罪?”石公弼说:“禽兽吃人的食物, 主人怎么能不阻止?阻止它怎么可能不伤着它?如果上林苑虎豹逃出圈栏伤害了人, 能不杀吗?现在只应当惩罚养马的人, 而百姓不应治罪。”韩宗哲发怒, 把这个案子交给手下处理。不久使者来审理案子, 依照石公弼的意见办理。章惇要选拔一个太学官, 有人推荐了石公弼, 让他前往拜见章惇。石公弼辞谢说:“章惇丞相禀性喜欢侮辱别人, 见他的人都阿谀奉承博他欢心, 这是我无法忍受的。”石公弼任广德知县时, 被征召为宗正寺主簿。入朝见皇帝, 说:“朝廷上每天很少听到直言, 听到的多是不断歌功颂德的声音, 现在没有和您争执这些政策是否可行的人。希望您推崇重用忠正之臣来消除奉承献媚的风气(批评大臣们只知歌功颂德, 不敢争论是非曲直), 疏通直言进谏之路, 革除堵塞忠言之道的弊病。”徽宗赞同他的话。提升他为监察御史, 又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施行三舍法, 学子们为谋取优良等第, 相互揭发诬告的风气盛行。石公弼说:“开办学校, 要以仁义影响熏陶学子, 要让他们具备君子的品行。现在却让他们相互攻击, 揭发对方的短处, 这不符合办学的本意啊。”徽宗听从他的意见。石公弼由右正言升为左司谏。论说东南军政存在的弊端, 石公弼认为有士兵的名籍, 却没有士兵的技能。以大半的税赋养着些无用之兵, 今后恐怕有预想不到的祸患。后来睦州盗贼起事, 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石公弼后来升侍御史。当时, 苏杭造作局很兴盛, 石公弼上书陈述苏杭造作局扰民的�:�, 恳请朝廷更改奢靡华丽的工艺品, 暂停进贡珍奇物品, 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水官赵霆建提出裁直河道的主张, 称这样做从此就没有水患之忧了, 但不久, 河道决堤冲毁钜鹿, 赵霆建依法应当被判处斩刑。赵霆建善于交际结交权贵, 只是被免除了一个官职, 仍然任太仆少卿。石公弼判定刑罚失当, 赵霆建因此被贬。石公弼弹劾蔡京罪恶, 奏章上了几十个, 蔡京才被罢免。蔡京虽然交还了相�。廊恢鞒中蕖墩茏谑德肌�。石公弼又上疏说:“蔡京逗留京师没有离开的意思, 他的余威在群臣中依然有震慑力。希望朝廷有果断处置的决心, 来消除后患。”终于使蔡京离开京城到了杭州。蔡京再度辅政, 罗织石公弼的罪名, 把他贬为秀州团练副使, 安置在台州。过了一年, 遇到赦免回京。石公弼去世, 享年五十五。石公弼原名公辅, 宋徽宗因石公辅与杨公辅同名, 为他改名公弼。
相关练习:《宋史·石公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