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拟岘台记》原文及翻译
|
| 曾巩 原文: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 治抚之二年, 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 而命之日拟岘台, 谓其山溪之形, 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 独求记于予。 初, 州之东, 其城因大丘, 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其外连山高陵, 野林荒墟, 远近高下, 壮大闳廓, 怪奇可喜之观, 环抚之东南者, 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 盖藏弃委于榛丛茀草之间, 未有即而爱之者也。君得之而喜, 增甓与土, 易其破缺, 去榛与草, 发其亢爽, 缭以横槛, 覆以高甍, 因而为台, 以脱埃氛, 绝烦嚣, 出云气而临风雨。然后溪之平沙漫流, 微风远响, 与夫浪波汹涌, 破山拔木之奔放。至于高桅劲橹, 沙禽水兽, 下上而浮沉者, 皆出乎履舄之下。山之苍颜秀壁, 巅岩拔出, 挟光景而薄星辰。至于平冈长陆, 虎豹居而龙蛇走, 与夫荒蹊丛落, 树阴晻暖, 游人行旅, 隐见而断续者, 皆出乎衽席之内。若夫云烟开敛, 日光出没, 四时朝暮, 雨旸明晦, 变化不同, 则虽览之不厌, 而虽有智者, 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 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 旁皇徙倚, 则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 虽所寓之乐有殊, 而亦各适其适也。 抚非通道, 故贵人蓄贾之游不至。多良田, 故水旱螟螣之灾少。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 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 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 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 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主俗, 而治以简静, 故得以休其暇日, 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 乐其安且治, 而又得游观之美, 亦将同其乐也。故予为之记。其成之年月日, 嘉祐二年之九月九日也。 译文: 尚书司门员外郎, 晋国裴君在治理抚州的第二年, 在靠城的东角修筑一座高台, 供人游览, 并给它取名叫拟岘台, 意思是说那儿山峦溪水的形态, 可以同岘山相比拟。裴君多次和下属官吏以及外地寄居在本州的宾客在台上游览, 独自向我请求写篇记。 起初, 抚州城东面靠着一座大山丘, 护城壕沟凭借一条大溪流, 城角是从别处运土修成, 耸立在溪流之上。城角外面山峦连绵, 高陵挺拔, 苍茫的林木, 荒凉的废墟, 或远或近, 或高或低, 气象雄壮开阔, 令人惊奇欣喜, 这番环绕抚州城东南部的景观, 坐在城角都能一览无余。然而经过雨水的冲刷破坏, 城角逐渐被掩埋废弃在树丛杂草之中, 再也没有到这里登临而喜爱它的人了。 裴君发现这个地方后特别高兴, 于是增筑砖石土方, 改变它的破损残缺面貌;去除掉灌木丛和杂草, 展现出它的地势高旷。周围插上栏杆, 上面盖起亭阁, 顺势就建起了一座高台, 用来脱离世俗之气, 隔绝人间喧嚣, 使云气往来, 风雨降临。然后溪水的平软沙滩, 长长的流水, 微风拂动而远处传来的响声, 以及波浪汹涌, 如同冲破山体、卷走树木的奔突气势, 直至高帆长桨的船只, 沙滩上飞禽和水中动物上下浮沉的情景, 都在人们漫步拟岘台时呈现出来。那山峦的苍青, 岩壁的秀美, 峰顶的挺拔, 裹挟着光影而迫近天上的星辰;直至平缓的山冈, 扩展开来的陆地, 如同虎豹蹲立, 又像龙蛇飞奔;还有荒僻的小路, 散布的村落, 在树荫的掩映下或明或暗, 来往的行人时隐时现又断断续续。这一番景象, 都在人们端坐拟岘台时扑入眼帘。至于烟云的疏散和聚集, 日光的闪现和隐没, 四季的晨景与暮色, 雨天晴天的明亮与昏暗, 变化不同, 尽管观赏起来让人不厌倦, 可即使真有特高明的人, 也不能把这景色描述得穷形尽相。登临拟岘台的人, 有的饮酒, 酣畅淋漓;有的唱歌, 激扬壮烈;有的静观, 轻移脚步;有的徘徊来徘徊去, 四处凭倚栏杆。他们游台时耳闻目睹的景色和心中的感受, 由此而得到的欢乐尽管各不相同, 但人人都心满意足了。 抚州并不是交通要道, 所以有地位的人和富商不到这里来。但这里良田很多, 所以水旱虫灾也很少发生。当地居民很高兴种田植桑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所以放牧在山谷的牛马到了时候不�;丶�, 堆放在野外的粮食不垒墙守护, 太太平平, 不知道军事报警和应征去作战。裴君顺应当地的民俗, 用简单清静的办法进行治理, 所以能够有闲暇的日子休息, 而在拟岘台寄托自己的快乐。州里的男女老少, 很满意生活的安定和州事的治理, 这回又得到了游览观赏的好去处, 也必将会与裴君同样的快乐。所以我为裴君写了这篇记, 写成的具体时间是嘉祐二年九月九日。
相关练习:曾巩《拟岘台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