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陈平谢病》原文及翻译
|
| 资治通鉴卷 原文: 陈平谢�。衔手�, 平曰“高祖时, 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 臣功亦不如勃, 愿以右丞相让勃。”上徙平为左丞相, 太尉勃为右丞相, 大将军灌婴为太尉。论诛诸吕功, 右丞相勃以下益户、赐金各有差。绛侯朝罢趋出, 意得甚。上礼之恭, 常目送之。袁盎谏曰诸吕悖逆大臣相与共诛之是时丞相为太尉本兵柄适会其成功今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 上益庄, 丞相益畏。有司请蚤建太子。上曰“朕既不德;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 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其安之1“有司曰.“豫建大子。所以重完庙社稷, 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 季父也;吴王, 兄也;岂不豫哉?今不选举焉, 而曰必子, 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 非所以忧天下也。”有司固请曰“立嗣必子, 所从来远矣。高帝平天下为太祖, 子孙继嗣世世不绝, 今释宜建而更选于诸侯, 非高帝之志也, 更议不宜。”上乃许之。上每朝, 郎、从官上书疏, 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 言可用采之, 未尝不称善。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曰“臣闻‘千金之子, 坐不垂堂’。圣主不乘危, 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下峻山, 有如马惊车败, 陛下纵自轻, 奈高庙何!”上乃止。贾谊说上曰“《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不足而可治者, 自古及今, 未之尝闻。古之治天下, 至纤至悉, 故其蓄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者甚众, 淫侈之俗, 日日以长, 是天下之大贼也!夫积贮者, 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馀;何为而不成!今驱民而归之农, 皆著干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上感谊言, 诏开藉田, 亲耕以率天下之民。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十三·汉纪五·太宗孝文皇帝上》) 译文: 陈平称病请求引退, 文帝询问原因, 陈平说:“高祖开国时, 周勃的功劳不如我大;在诛除诸吕的事件中, 我的功劳不如周勃。我请求将右丞相的职务让给周勃。”文帝(于是)调任陈平为左丞相, 太尉周勃为右丞相, 大将军灌婴为太尉。朝廷对诛灭诸吕的人论功行赏, 右丞相周勃以下, 都被增加封户和赐金, 数量各有差别。绛侯周勃散朝时小步疾行退出, 十分得意。文帝对他以礼相待, 很为恭敬, 经常目送他退朝。袁盎进言说:“诸吕骄横谋反, 大臣们合作将吕氏诛灭。那时丞相身为太尉, 掌握兵权, 才凑巧建立了功劳。现在丞相好像有对人主骄矜的神色, 陛下却对他谦让。臣子和君主都有失礼节, 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如此。”以后朝会时, 文帝越来越庄重威严, 丞相周勃也就越来越敬畏。有关官员请求文帝早日确立太子。文帝说:“我德行本就不够, 纵然不能广泛求得天下贤圣有德的人将帝位禅让给他(也罢了), 却还说早立太子, 这是加重我的不德。还是暂缓议定吧!“官员说:“预先确立太子, 是为了重视宗庙和国家, 不忘天下。“文帝说:“楚王, 是我的叔父;吴王, 是我的兄长;难道他们不可做继承人吗?如果现在不选择贤能之人, 而说一定传位给儿子, 世人将认为我忘记了选择贤能有德的人而专私于儿子, 这不是以天下为重的做法。”官员坚持请求说:“天子必须从儿子之中确立继承人, 这是由来已久的了。高帝平定天下而成为太祖, 子孙相传世代不绝, 现在舍弃理应确立的太子而另外从诸侯中选择, 这不是高帝的愿望, 另外讨论继承人是不合宜的。”文帝这才同意。文帝每次上朝, 郎官和从官进呈奏疏, 他从来都是停下辇车接受。奏疏所说的如不可采用就放置一边, 如可用就加以采用, 没有不赞赏的。文帝从霸陵上山, 想要向西纵马奔驰下山。中郎将袁盎说:“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 不能坐在堂屋的边缘圣明的君主不能冒险, 不求侥幸。现在陛下要想放纵驾车的六匹骏马奔驰下险峻的高山, 如果马匹受惊、车辆撞毁, 陛下纵然是看轻自身安危, 又怎么对得起高祖的基业呢!”文帝这才停止冒险。贾谊对文帝说:“《管子》书中说:‘仓库充实人们才会讲究礼节, 衣食充足人们才有荣辱观念。’百姓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而天下太平, 从古到今, 我都没有听说过。古人治理天下, 安排得很细微、很周到, 所以国家积聚储存的物质就足以仗恃。现在放弃农业而从事工商的人很多, 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 这是国家的大�:Π。』鄞⒋媸翘煜轮匾拿�。如果(国家)粮食充足而财物有余, 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现在如果让百姓归返农事, 都依附于土地, 让天下人都自食其力, 那么国家就会物用充足, 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文帝被贾谊的话所打动, 下诏开辟藉田, 亲自耕作, 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
相关练习:《资治通鉴卷·陈平谢病》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