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赵才传》原文及翻译
| | | 隋书 原文: 赵才, 字孝才, 张掖酒泉人也。才少骁武, 便弓马, 性粗悍, 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高祖受禅, 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配事晋王, 及王为太子, 拜右虞候率。炀帝即位, 转左备身骠骑, 后迁右骁卫将军。帝以才藩邸旧臣, 渐见亲待。才亦恪勤匪懈, 所在有声。岁余, 转右候卫将军。及辽东之役, 再出碣石道, 还授左候卫将军。时帝每有巡幸, 才恒为斥候, 肃遏奸非, 无所回避。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 才辄丑言大骂, 多所援及。时人虽患其不逊, 然才守正, 无如之何。十年驾幸汾阳宫, 以才留守东都。十二年, 帝在洛阳, 将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 恐为社稷之患, 自以荷恩深重, 无容坐看亡败, 于是入谏曰:“今百姓疲劳, 府藏空竭, 盗贼蜂起, 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 安兆庶, 臣虽愚蔽, 敢以死请。”帝大怒, 以才属吏。旬日, 帝意颇解, 乃令出之。帝遂幸江都, 待遇逾昵。时江都粮�。坷胄�, 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帝廷议其事, 才极陈入京之策, 世基盛言渡江之便。帝默然无言, 才与世基相忿而出。字文化及弑逆之际, 才时在苑北, 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 才闻诏而出, 德方命其徒执之, 以诣化及。化及谓才曰:“今日之事, 只得如此, 幸勿为怀。”才默然不对。化及忿才无言, 将杀之, 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 郁郁不得志。才尝对化及宴饮, 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 化及许之。才执杯曰:“十八人止可一度作, 勿复余处更为。”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 译文: 赵才, 字孝才, 是张掖酒泉人。赵才年青时骁勇英武, 擅长骑马射箭, 性情粗悍, 但没有庄重的仪容举止。北周时担任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即位后, 赵才因多次建立军功升迁为上仪同三司。被分派去事奉晋王, 等到晋王立为太子后, 被授予朝廷右虞候率。隋炀帝即位后, 转任左备身骠骑, 后提升为右骁卫将军。炀帝因为赵才是自己的府邸旧臣, 逐渐亲近器重他。赵才也勤于政事, 毫不懈�。沃爸囟剂粝潞妹�。一年多后, 转任右候卫将军。等到辽东之战, 赵才率兵两次出击碣石道, 回来后被授为左候卫将军。当时炀帝每次出巡, 赵才总是负责侦察, 严厉禁止违法乱纪之事, 没有什么回避的。在途中遇到公卿的妻子儿女有违犯禁令的, 他总是恶语斥骂, 牵扯到很多人。当时的人虽然都憎恶赵才出言不逊, 但因赵才公正廉洁, 也无可奈何。大业十年, 炀帝驾临汾阳宫, 让赵才留守东都洛阳。大业十二年炀帝在洛阳, 打算出巡江都。赵才看到天下四分五裂, 担心成为国家的灾难。自认为蒙受皇恩深重, 不允许自己坐视隋朝灭亡, 因此进谏说:“现在, 百姓疲惫劳苦, 府库空虚, 盗贼蜂起, 禁令得不到施行, 希望陛下回京都安抚百姓, 我虽然愚笨无知, 冒死相请。”炀帝勃然大怒, 把赵才交给执法官吏处置。十天后, 炀帝怒气稍稍缓解, 于是下令放他出来, 炀帝于是就到江都, 待赵才更加亲昵。当时江都粮�。宄坷胄�。内史侍郎虞世基多次鼓动炀帝前往丹阳, 炀帝在朝堂上商议此事, 赵才极力陈述回京的计策, 虞世基极力陈说渡江的好处, 炀帝沉默不语。赵才、虞世基互相忌恨, 忿忿退出朝廷。反贼宇文化及弑君叛乱之际, 赵才当时正在苑北, 宇文化及派遣席德方假传诏书追回他, 赵才听说有诏书就出来接旨, 席德方命令他的手下捉住了他, 把他带到宇文化及处。宇文化及对赵才说:“今天的事只能这样了, 希望你别放在心里。”赵才默然不语。宇文化及恨他不说话, 想要杀他, 三天之后, 才放他出来。赵才任原来的官职, 但一直郁郁寡欢。赵才曾经陪同宇文化及宴饮, 请求向跟宇文化及一同谋反的杨士览等十八人劝酒, 宇文化及答应了他。赵才拿起酒杯说:“你们十八人只能做一次这样的事, 不要再在别处做什么了”。诸人默然。赵才坐车行到聊城, 染上疾病。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 赵才再次被俘, 心中更加忿闷不平, 几天后便忧愤而死, 享年七十三岁。
相关练习:《隋书·赵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