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卜天璋传》原文及翻译
|
| 元史 原文: 卜天璋, 字君璋, 洛阳人。幼颖悟, 长负直气。读书史, 识大体。 至元中, 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民数万人, 集黄河上欲南徙。有诏, 令民复业, 勿渡, 众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 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国宝从之, 遂以无事。 大德四年, 为工部主事, 蔚州有刘帅者, 豪夺民产, 吏不敢决, 省檄天璋往决之。帅服, 田竟归民。 武宗时, 迁宗正府郎中。尚书省立, 迁刑部郎中。适盗贼充斥, 时议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 以别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 秦弊也, 尚足法耶?”相悟而止。有告诸侯王谋不轨者, 敕天璋讯正之, 赏赉优渥。尚书省臣得罪, 仁宗召天璋入见, 时兴圣太后在座, 帝指曰:“此不贪贿卜天璋也。”因问今何官, 天璋对曰:“臣待罪刑部郎中。”复问谁所荐者, 对曰:“臣不才, 误蒙擢用。”帝曰:“先朝以谢仲和为尚书, 卿为郎中, 皆朕荐也。汝宜奉职勿�。 奔匆灾惺樾滩坑≌赂吨�。既视事, 入觐, 赐酒隆福宫, 及锦衣三袭。后被命治反狱, 帝顾左右曰:“君璋, 廉慎人也, 必得其情。” 皇庆初, 天璋为归德府知府, 劭农兴学, 复河渠, 河患遂弭。升浙江廉访副使, 到任阅月, 以更田制, 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 听民自实, 事无苛扰, 民大悦, 版籍为清。时省臣董田事, 妄作威福, 郡县争赂之, 觊免谴。饶独无有, 省臣衔之, 将中以危法, 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 天璋即发廪赈之, 僚佐持不可, 天璋曰:“民饥如是, 必俟得请而后赈, 民且死矣。失申之责, 吾独任之, 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 民赖全活。 (节选自《元史·卜天璋传》) 译文: 卜天璋, 字君璋, 洛阳人。卜天璋自幼聪颖, 长大后正直, 研读书史, 懂得成败大体。 至元年间, 出任河南府府史, 当时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 聚集在黄河上准备向南迁徒。皇帝下诏, 令百姓恢复旧业, 不得南渡, 众人喧哗不肯归家。卜天璋顾虑发生变乱, 劝总管张国宝听凭这些人渡河, 张国宝接受了他的意见, 才没有生出事端。 大德四年, 任工部主事, 蔚州有一名刘帅, 强横地夺取他人产业, 官吏不敢处理, 中书省调卜天璋前去断决, 刘帅屈服, 所夺回地又归于民。 武宗时, 迁升为宗正府郎中。尚书省设立后, 又迁升为刑部郎中。当时盗贼很多, 有人建议, 让罪犯及家属都穿青色的衣帽, 以区别于良民百姓。卜天璋说:“穿着 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 这是秦代的弊政, 何足效法!”丞相醒悟, 制止了这种作法。有人报告诸候中有人图谋不轨, 皇帝责令卜天璋审讯处理, 为此得到了优厚的赏 赐。尚书省臣获罪, 元仁宗召卜天璋入官晋见, 当时兴圣太后也在座, 仁宗指着他对太后说:“这是不贪贿赂的卜天璋。”太后问他现任什么官职, 卜天璋回答说: “臣下任刑部郎中。”又问是谁推荐的, 回答说:“臣下无才, 误被皇帝擢升任用。”仁宗说:“先朝任命谢仲和为尚书, 爱卿为郎中, 都是朕亲自推荐的。你们应 尽忠职守, 不得怠懈!”当即把中书刑部的大印交给了他。走马上任时, 他入官晋见, 皇帝赐酒在隆福宫款待, 并赐锦衣三套。后受命处理谋反的案件, 仁宗看着左 右大臣说:“卜天璋是个清廉谨慎的人, 一定会得到实情。” 皇庆初年, 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 鼓励农耕, 劝导学业, 修复河流渠道, 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升任浙江廉访副使, 到任数月, 因为更改田制, 改任饶州路总管。 卜天璋到任后, 任凭百姓自报田产, 施政毫不扰民, 百姓欢悦, 境内清静肃然。当时行中书省大臣负责更改田制之事, 他们作威作福, 州县官员争着贿赂他们, 希望 以此免受谴责。只有饶州路不送, 中书省臣因此衔恨, 要以严格的法令中伤卜天璋, 但追查其罪状却毫无所得。属县报告发生饥荒, 卜天璋当即发放官粮赈济, 僚佐 们都认为不能这样做, 卜天璋说:“百姓如此饥饿, 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 百姓定会饿死的。如果有事前未申报的责任, 我独自承担, 不会连累各位。”终于发放官府存粮赈济, 百姓因此得以免于饿死。
相关练习:《元史·卜天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