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魏杞传》原文及翻译
|
| 宋史 原文: 魏杞, 字南夫, 寿春人。祖荫入官。绍兴十二年, 登进士第。知宣州泾县。从臣钱端礼荐其才, 召对, 擢太府寺主簿, 进丞。汤思退建和议, 命杞为金通问使, 孝宗面谕:“今遗使, 一正名, 二退师, 三减岁币, 四不发归附人。”杞条上十七事拟问对, 上随事画可。陛辞, 奏曰:“臣出疆, 其敢不勉。万一无厌, 愿速加兵。”上善之。行次盱眙, 金所遣大将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等方拥兵闯淮, 遣权泗州赵房长问所以来意, 求观国书, 杞曰:“书御封也, 见主当廷授。”房长驰白仆散忠义, 疑国书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地及归正人, 且欲岁币二十万。杞以闻, 上命尽依初式, 再易国书, 岁币亦如其数。忠义以未如所欲, 遂与志宁分兵犯山阳。战不利, 骁将魏胜死之。上怒金反覆, 诏以礼物犒督府师, 杞奏:“金若从约, 而金缯不具, 岂不瘠国体乎?”乃以礼物行。至燕, 见金主衰, 具言:“天子神圣, 才杰奋起, 人人有敌忾意, 北朝用兵能保必胜乎?和则两国享其福, 战则将士蒙其利, 昔人论之甚悉。”金君臣环听拱竦。馆伴张恭愈以国书称“大宋”, 胁去“大”字, 杞柜之。卒正敌国体, 损岁币五万, 不发归正人北还。上慰藉甚渥。进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时方借职田助边降人萧鹧巴赐淮南田意不惬以职田请杞言圭租食功养廉借之尚可夺之不可上是其言。杞以使金不辱命, 繇庶官一岁至相位。上锐意恢复, 杞左右其论。会郊祀冬雷, 用汉制灾异策免, 守左谏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谏官王希吕论杞贪墨, 夺职。后以端明殿学士奉祠, 告老, 复资政殿大学士。淳熙十一年十一月薨, 赠特进。 (节选自《宋史·魏杞传》) 译文: 魏杞, 字南夫, 寿春人。以祖上恩荫得官。绍兴十二年, 进士及第。任宣州泾县知县。侍从大臣钱端礼荐举他的才干, 皇帝召见应对, 升任太府寺主簿, 升寺丞。汤思退倡导和议, 任命魏杞做金国通问使, 孝宗当面告诉他:“这次派遣使臣, 一是端正名分, 二是退兵, 三是减少岁币, 四是不交还归附的人。”魏杞上奏十七件事预先拟定问答, 皇上逐条划定。上朝辞行, 上奏说:“臣出国, 难道敢不尽力办事。万一敌人贪得无厌, 希望马上增兵。“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好。走到盱胎, 金朝派遗的大将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等正聚集兵力冲击准河, 派代理泗州知州赵房长询问他们的来意, 请求观看国书, 魏杞说:“国书是皇上亲封, 见到金主就会在朝廷上交接。”赵房长跑去告诉仆散忠义, 怀疑国书不合体式。又请求交割商州、秦州土地和交出归正人, 而且想要岁币二十万。魏杞把这些上报, 皇上命令完全按照原来的样式, 再换一次国书, 岁币也同原来的数目一样。仆散忠义由于没能达到愿望, 就和纥石烈志宁分别率兵进犯山阳。战斗失利, 勇敢的将领魏胜殉难。皇上恼怒金人反复多变, 下诏用礼物搞赏督促十兵, 魏杞上奏:“金人如果听从和议, 而金帛没有准备, 难道不是损害国家体面吗?”就携带礼物走了。到达燕京, 见了金国主完颜褒, 详细进言:“我们天子神圣, 才杰之奋起, 人人有同仇敌汽之心, 北朝动用武力能保证必然取胜吗?议和就两国都享讲和的福, 打仗就让将士蒙受武器的锋利, 从前的人讲得很详尽了。”金朝君臣围观敬听。馆伴大臣张恭愈因为国书上称大宋”, 胁迫去掉“大”字, 魏杞拒绝了他。最终端正了对等的国家名分, 减少岁币五万, 不交还归正人回北方。皇上慰劳他非常优厚。进升参知政事、右仆射兼密使。当时正在借官吏的禄米田的粮食帮助边防军费, 投降过来的人萧鹧巴赐以淮南田地, 不满意, 提出请求赐给官吏才有的禄米田。魏杞说:“祭田收租是供应功臣养其廉洁的, 借来还可以, 夺取它不可以。”皇上同意他的话。魏杞由于出使金国没有没使命, 从普通官员一年内升到宰相之位。皇上一心想要恢复国土, 魏杞可以影响到这方面的言论。恰巧郊祭时冬天有雷震, 按汉代制度灾异的条文被罢免官职, 充任左谏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谏官王希吕议论魏杞贪污, 夺去职名。后来以端明殿学奉领祠禄, 请求告老退体, 再为资政殿大学士。淳熙十一年十一月逝世, 追赠特进。
相关练习:《宋史·魏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