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初, 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 见袁术政德不立, 劝孙策归取江东。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关下 果知其限;而以刘鑫据曲向。主萌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 乃许之, 表策为折冲校尉。将宾千余人, 骑数十匹, 行收兵.比至历阳, 众五六千。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 瑜将兵迎之, 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 谐也。“进攻横江、当利, 皆拔之, 樊能、张英败走。
            策渡江转斗, 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 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 窜伏山草。及策至, 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 一无所犯, 民乃大悦, 竞以牛酒劳军。策为人美姿颜, 能笑语, 性阔达听受, 善于用人, 是以士民见者, 乐为致死。策攻刘繇牛渚营, 尽得邸阁粮谷、战具。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阳笮融依繇为盟主, 礼据秣陵城, 融屯县南, 策皆击破之又破繇别将于梅陵, 转攻湖孰、江乘, 皆下之, 进击繇于曲阿。
            繇同郡太史慈时自东莱来省繇, 会策至, 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繇曰:“我若用子义, 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于神亭, 策从骑十三, 皆坚旧将辽西韩当、零陵黄盖辈也。慈便前斗, 正与策对。策刺慈马, 而揽得慈项上手戟, 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 于是解散。
            繇与策战, 兵败, 走丹徒。策入曲阿, 劳赐将士, 发恩布令, 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 一无所问, 乐从军者一身行, 复除门户;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 四面云集, 得见兵二万余人, 马千余匹, 威震江东。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


        译文:
            当初,丹阳人朱治曾经任孙坚的校尉,看到袁术不能建立德政,就劝孙策返回故乡夺取江东。当时,吴景正在攻打樊能、张英等人,一年多的时间也没有取胜。孙策劝袁术说:“我家过去对江东地区的民众有思,我愿意帮助舅父吴景讨伐横江。攻下横江后,趁机回乡招募士兵,可以得到三万人,来辅佐您平定天下。”袁术知道孙策怨恨他,但他认为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在会稽,孙策不一定能打败他们,就同意了,上表朝廷推荐孙策为折冲校尉。孙策率领一千多名士兵,几十匹战马,边走边招兵买马,到达历阳时,已经有五六千人。当时周瑜的伯父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并给他财物和粮食。孙策十分高兴,说:“我有了你的帮助,事情定会办妥。”于是就进攻横江、当利,全都取胜,樊能、张英战败逃走。
            孙策渡过长江,转战各地,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没人能够抵挡他的军锋。百姓听说孙郎要到了,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员都弃城逃跑,到深山中躲避。等到孙策到后,军队奉命,不敢抢掠,连鸡狗青菜都不敢随便拿,对百姓秋毫无犯,百姓十分高兴,争先恐后送去牛肉和美酒来慰劳孙策的军队。孙策英俊潇洒,谈笑风生,性格豁达开朗,能听从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用人,因此见过他的士人和百姓,乐意为他效死。孙策攻取刘繇的牛渚营,获得了储存全部粮食和武器的地方。当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阳人笮融推举刘繇为盟主,薛礼据守秣陵城,笮融驻扎在袜陵城南,孙策把他们都打败了。孙策又打败了刘繇驻扎在梅陵的军队,然后进攻湖孰、江乘,全部攻克,于是就进攻在曲阿的刘繇。
        刘繇同郡人太史慈这时从东菜来看望刘繇,正好孙策来攻打刘繇,有人劝刘繇可以任命太史慈为大将。刘繇说:“我如果任用太史慈为大将,那不是让许子将来嘲笑我吗?”只让太史悉去负责侦察敌军的情况。当时,太史悉独自带领一名骑兵在神亭和孙束相遇,孙策的随从人员有十三人,都是孙坚的旧将,有
            辽西人韩当、零陵人黄盖等。太史慈就向前出击,正好与孙策相对。孙策刺中了太史慈的战马,并夺得太史慈背后插的手我,太史慈也夺取了孙策的头盔。这时两家的骑兵都赶来相救,于是就各自散去。
            刘繇与孙策交战失败,逃到丹徒。孙策进入曲阿,慰劳赏赐将士,对百姓施恩惠,发布命令,通告各县:“刘繇、笮融等人从故乡带来的将士来投降的,一概既往不咎,一家有一人愿意从军的,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不愿意从军的也不勉强。”十天之内,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附,得到两万多名士兵,一千多匹马,威震江东。


        相关练习:《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二)《通鉴纪事本末·元兴三年, 桓玄之乱》
        《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平两越》
        《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通鉴纪事本末·巫蛊之祸》
        《通鉴纪事本末·贾后乱政》《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
        《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三)《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
        《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
        《通鉴纪事本末·井陉之战》《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二)
        《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二)
        《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二)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通鉴纪事本末·太宗讨龟兹》
        《通鉴纪事本末·肃宗即位于灵武》《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