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辙《古今家诫叙》原文及翻译

        苏辙
        原文:
            老子曰:“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 爱之深, 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 故其为之避害也速, 而就利也果, 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 势有所必至矣。”辙少而读书, 见父母之戒其子者, 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 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 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 为之规矩以授之, 贤者引之, 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 为之号令以戒之, 能者予之, 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 可则谏, 否则去。子之于父也, 以几谏不敢显, 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 子虽不肖, 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 无憾而后止。故父母之于子, 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 及其为子言也, 必忠且�。銎湎驼吆�?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 得四十九人, 以示辙, 曰:“古有为是书者, 而其文不完。吾病焉, 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 以遗天下之人, 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 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 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 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 人皆有之, 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 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 父戒四十五, 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 未止也。” 
        元丰二年四月三日, 眉阳苏辙叙。 



        译文:
            老子说:“因为仁慈所以能勇敢, 因为节俭所以能宽广。”有人问:“如果仁慈的话, 那怎么会勇敢?”回答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 爱得深, 所以他们替孩子考虑事情很精细。因为爱得深, 所以行事殚精竭虑, 所以他们为孩子躲避灾祸就很迅速, 为孩子谋利也十分果敢, 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人贤明, 这是因为形势所迫才必然到这地步啊。”我小时候读书, 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 恳切教导惟恐有没考虑到的地方, 惴惴不安惟恐孩子不能全部听进去, 他们感叹道:“唉, 这就是父母的心�。 崩鲜Χ杂诘茏�, 给他们立了规矩来教授他们, 贤德的弟子, 老师就引导他们;不贤德的弟子也不勉强他们。君主对于臣子, 给他们号令来告诫他们, 对贤能的臣子就给予官职, 不贤能的臣子就不选用他们。臣子对于君主, 可以进谏的就进谏, 可以进谏的就离去。儿子对于父亲, 用隐约的言辞劝谏, 不敢太直露, 这都是因为礼仪的存在。父母却不这样, 即使孩子不好, 哪有父母遗弃孩子的呢?所以他们竭尽所有来告诫孩子, 直到没有遗憾才停止。所以父母对于孩子, 是人类伦理的极致。即使他们本身并不贤能, 但是等到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说话的时候, 一定会诚恳并且竭尽所能, 更何况那些贤明的父母呢? 
            太常少卿, 长沙人孙公景修, 年幼丧父因而受教于母亲, 母亲贤能, 能够成就他的学业。年已老, 可感念母亲的心意却不能忘怀, 写了一篇《贤母录》来表达他的心意。既而又编辑《古今家诫》一书, 收集了四十九个人, 拿来给我看, 说:“古代就有编写这种书的人, 但他们的文章不完整。我对此感到遗憾, 所以编写了此书。集中天下众多父母的心意, 用来馈赠给天下的人, 或许有好处吧?”我读了这本书后感叹道:“即使有凶悍的孩子在集市上发怒斗狠, 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罢手退去, 集市上指责他孩子的人也没有不感动落泪的。慈孝的心, 人人都有, 只是担忧无法激发它罢了。如今这本书, 大概将会激发发人的慈孝之心吧?即使推广于天下也是可行的。自从周公以来到如今, 父训四十五人, 母训四人, 孙公又要将加以增补, 还没有编写完成。”元丰二年四月三日, 四川眉阳人苏辙记述。 

        相关练习:苏辙《古今家诫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苏辙《民政策》苏辙《贾诩》
        苏辙《史官助赏罚论》《孟德传》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君术策五》
        苏辙《隋论》苏辙《武昌九曲事记》
        苏辙《颍滨遗老传》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乞者赵生传》
        苏辙《东轩记》《齐州泺源石桥记》
        《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辙《藏书室记》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古今家戒》叙·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伯父墓表》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
        《武昌九曲亭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