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初, 智宣子将以瑶为后, 智果曰:“不如宵也。强之贤于人者五, 其不逮者一也。夫以其五贤陵人, 而以不仁行之, 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 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吏, 为辅氏。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 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忧。又求地于魏桓子, 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 襄子弗与。智伯怒, 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 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 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 又毙死以守之, 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 又因而杀之, 其谁与我?其晋阳乎, 先主之所属也, 尹铎之所宽也, 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 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 民无叛意。智伯行水, 魏桓子御, 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 康子履桓子之跳, 以汾水可以灌安邑, 绛水可以灌平阳也。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 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 赵亡, 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 恐事未遂而谋泄, 则祸立垄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 入臣之耳, 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盂谈约, 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 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 才胜德也。自古肯以来, 国之乱臣, 家之败子, 才有余而德不足, 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苛能审于才德之分, 而知所先后, 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注]瑶:即智瑶, 又称智伯、智伯瑶。谥号“襄”, 史称智襄子。 


        译文:
            起初, 智宣子打算把智瑶立为继承人, (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五个方面都比他人贤能, 不如人的方面只有一个。用他五个超过人的方面欺压人, 而用不仁德的做法对人处事, 谁能和他(和睦)相处!如果立智瑶为继承人, 智氏宗族一定会灭亡。”(智宣子)不听(智果的意见)。智果便向太史请求另立宗族, 叫作辅氏。 
            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 韩康子派使臣向智伯献上有一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很高兴。(智伯)又向魏桓子索求土地, 魏恒子也给了智伯一块有一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两处土地, 赵襄子不给他。智伯大怒, 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来攻打赵国。赵襄子准备出逃, 说:“我逃到哪里去呢?”随从的人说:“长子城最近, 而且城墙坚厚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竭尽全力地修好城墙, 又拼死(为我)守卫城墙, 谁能和我同心?”随从的人说:“邯郸城里储藏粮食与兵车、财物的仓库都很充足。”赵襄子说:“搜刮民财使仓库充实, 又由此而杀了他们, 谁能和我同心?还是(投奔)晋阳吧, 这是先主的属地, 尹铎对待百姓宽厚, 百姓一定平和(待我)。”于是(赵襄子)逃往晋阳。 
            (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用国人(组成的军队)围住晋阳, 引水淹城, 城墙只差六尺高没有被淹没。(百姓的)锅灶淹没在水中, 鱼蛙孳生, 百姓也没有反叛的意思。智伯巡视水势, 魏桓子(为他)驾车, 韩康子陪乘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人的国家。”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碰韩康子, 韩康子踩了踩魏桓子的脚面, 因为汾水可以淹没魏国都城安邑, 绛水也可以淹没韩国都城平阳。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 说:“我听说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寒冷。如今智伯率领韩国、魏国来围攻赵国, 赵国灭亡, 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韩国、魏国了。”韩康子、魏桓子说:“我们心里知道事情是这样, 只怕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先泄露出去, 那么大祸就会马上临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 进入我的耳朵, 有什么妨碍呢!”(于是)两人就暗地里与张孟谈商议, 为联手攻杀(智氏)约定日期, 而后送他回城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了(智军)守堤的官吏, 放水冲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为了救水而大乱, 韩国、魏国两家军队分别从两侧攻打智伯的军队, 赵襄子率领士兵进攻智伯的军队的前队, 大败智伯的军队, 然后杀死了智伯, 诛杀全部智氏宗族的人, 只有辅果(智果改姓辅氏)得以幸免。 
            司马光(评论)说:智伯的灭亡, 是(他的)才能胜过了德行。自古以来, 国家的作乱之臣, 家族的败家之子, (都是)才能有余而德行不足, 由此而使国家灭亡、家族破落的事太多了, 哪里只有智伯!所以治国治家的人, 如果能够详究考察才德方面的区分, 而且懂得(才德的选择)孰先孰后, 失去人才的事又哪里值得担心呢!

        相关练习:《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三)
        《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通鉴纪事本末·井陉之战》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二)《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二)《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二)《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讨龟兹》《通鉴纪事本末·肃宗即位于灵武》
        《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