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隋书·苏夔传》原文及翻译

        隋书
        原文:
            苏夔字伯尼, 京兆武功人也。少聪敏, 有口辩。八岁诵诗书, 兼解骑射。年十三, 从父威至尚书�。氚驳峦跣鄢凵�, 赌得雄骏马而归。十四诣学, 与诸儒论议, 词致可观, 见者莫不称善。及长, 博览群言, 尤以钟律自命。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于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后与沛国公郑译、国子博士何妥议乐, 夔与国子博何妥各有所持。于是夔、妥俱为一议, 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延多附威, 同夔者十八九。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余年, 反为昨暮儿之所屈也!”因而得罪, 议寝不行。著《乐志》十五篇, 以见其志。数载, 迁太子舍人。后加武骑尉。仁寿末, 诏天下举达礼乐之源者, 晋五昭时为雍州牧, 举夔应之。与诸州所举五十余人谒见, 高祖望夔谓侍臣:“唯此一人, 称吾所举。”于是拜晋王友。炀帝嗣位, 迁太子洗马, 转司朝谒者。以父免职, 夔亦去官。后历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辽东之役, 夔领宿卫, 以功拜朝散大夫。时帝方勤远略, 蛮夷朝贡, 前后相属。帝尝从容谓宇文述、虞世基等曰:“四夷率服, 观礼华夏, 鸿胪之职, 须归令望。宁有多才艺, 美容仪, 可以接对宾客者为之乎?”咸以夔对。帝然之, 即日拜鸿胪少卿。其后弘化、延安等数郡盗贼蜂起, 所在屯结, 夔奉诏巡抚关中。突厥之围雁门也, 夔领城东面事。夔为弩楼车箱善圈, 一夕而就。帝见而善之, 以功进位通议大夫。坐父事, 除名为民。复丁母忧, 不胜哀而卒, 时年四十九。史臣曰:夔志识沉敏, 方雅可称, 若天假之年, 足以不亏堂构矣。
        (节选自《隋书·苏夔传》有删改)


        译文:
            苏夔, 字伯尼, 京兆武功人。自幼聪敏, 很有口才。八岁能诵诗书, 同时懂得骑射。十三岁时, 随其父苏威至尚书�。氚驳峦跹钚郾热凵�, 赢得杨雄骏马而归。十四岁时到国子盗, 与众儒辩论, 言辞意趣颇有水准, 见者无不称赞。成年之后, 博览群书, 对音律尤其自信。当初他的名字不叫“夔”, 他的父亲改成这样, 颇为有识者所嘲笑。入仕担任太子通事舍人。杨素非宫赏识他, 常戏弄其父苏威说:“我杨素没有能干的儿子, 他苏夔也没有能干的父亲。”后来与沛国公郑泽、国子博士何妥商议宫廷乐礼, 苏夔与国子博士何妥各持己见。于是苏费、何妥共同写了一份奏议, 让百官在自己赞同的方案上签名。朝臣大多依附苏威, 赞同苏夔的占了土分之八九。何妥愤怒地说:“我讲学(席间函丈:讨论、钻研学问时, 保持丈许距离, 以便指画)四十多年, 反被一个毛头小儿所屈辱!”苏夔由此获罪, 议案被搁置没有施行。著《乐志》十五篇, 用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几年后, 调任太子人。后加武骑尉。仁寿末年, 文帝语令天下举荐通晓礼乐之本的人, 晋王杨昭当时担任雍州牧, 推举苏夔应举。苏夔与各州所推举的五十多人觐见, 高祖(隋文帝杨坚)望着苏夔对侍臣说:“只有这个人, 才符合我下令推举的心意。”在这时, 苏夔与晋王结为朋友。隋炀帝即位, 调任太子洗马, 转任司朝谒者。因为父亲被免职, 苏夔也一同离任。苏夔后来历任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辽东之役, 苏夔兼任值宿守卫, 凭借军功被任命为朝散大夫。当时皇帝正致力于开拓疆土, 前来朝贡的少数民族络绎不绝。皇帝曾经从容地对宇文述、虞世基说:“四方少数民族相率服从, 要到朝廷参加庆典, 鸿胪这个官职, 必须归属仪容善美使人景仰之人。是否有多才多艺, 容貌仪表美好, 可以接待酬对宾客的人, 去做这件事呢?”朝臣都推举苏夔。皇帝认为很合适, 即日任命他为鸿胪少卿。这以后弘化、延安等数郡相继爆发起义, 所到之处聚众起事, 苏夔遵奉诏命巡抚关中。突厥围困雁门关, 苏夔兼管东面事务。苏夔制作弩楼、车箱、曾圈。一个晚上就完成了。皇帝见到之后认为很好, 苏夔凭借军功晋升通议大夫。因为父亲之事获罪, 被开除官籍当了平民。又遇到母亲去世, 哀伤过度而死去, 时年四十九岁。史臣说:苏夔志向见识沉着敏捷, 正直高雅, 值得称赞, 如果老天延长其寿俞, 就足以子承父业, 增光添彩。


        相关练习:《隋书·苏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隋书·杨汪传》《隋书·赵轨传》
        《隋书·裴矩传》《隋书·赵仲卿传》
        《隋书·柳彧传》《隋书·文献独狐皇后传》
        《隋书·贺娄子干传》《隋书·杨素传》
        《隋书·萧琮传》《隋书·苏威传》
        《隋书·赵才传》《隋书·宇文忻传》
        《隋书·高构传》《隋书·陈棱传》
        《隋书·郑善果母者》《隋书·崔彭传》
        《隋书·麦铁杖传》《隋书·源雄传》
        《隋书·高颎传》《隋书·张须陀传》
        《隋书·观德王雄传》《隋书·长孙晟传》
        《隋书·苏孝慈传》《隋书·韦世康传》
        《隋书·李崇传》《隋书·李彻传》
        《隋书·张衡传》《隋书·赵芬传》
        《隋书·刘方传》《隋书·段达传》
        《隋书·元胄传》《隋书·豆卢毓传》
        《隋书·循吏·樊叔略传》《隋书·窦荣定传》
        《隋书·燕荣传》《隋书·万宝常传》
        《隋书·列女传》《隋书·韦鼎传》
        《隋书·史祥传》《隋书·崔仲方传》
        《隋书·王世积传》《隋书·宇文庆传》
        《隋书·杨尚希传》《隋书·崔弘度传》
        《隋书·豆卢勣传》《隋书·刘昉传》
        《隋书·瘐质传》《隋书·皇甫诞传》
        《隋书·赵煚传》《隋书·刘行本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