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原文及翻译

        司马谈
        原文: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 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此务为治者也, 直所从言之异路, 有省不省耳。
            尝窃观阴阳之术, 大祥而众忌讳, 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 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 劳而少功, 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 列夫妇长幼之别, 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 是以其事不可遍循, 然其强本节用, 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 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 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 动合无形, 赡足万物。其为术也, 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 与时迁移, 应物变化, 立俗施事, 无所不宜, 指约而易操, 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 主倡而臣和, 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两臣逸。至于大道之要, 去健羡, 绌聪明, 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 形大劳则敝, 形神骚动, 欲与天地长久, 非所闻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 累世不能通其学, 当年不能究其礼, 故曰“博而寡要, 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 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 土阶三等, 茅茨不翦, 采橡不刮。食土簋, 啜土刑, 粝粢之食, 藜藿之羹。夏日葛衣, 冬日鹿裘。”其送死, 桐棺三寸, 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 必以此为万民之率。故天下法若此, 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 事业不必同, 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 虽百家弗能度也。
            法家不别亲疏, 不殊责贱, 一断于法, 则亲亲尊尊之思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 而不可长用也, 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 明分职不得相逾越, 虽百家弗能改也。


        译文:
            《周易·系辞传》说:“天下人追求相同, 而具体谋虑却多种多样;达到的目的相同, 而采取的途径却不一样。”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 只是他们所遵循依从的学说不是一个路子, 有的显明, 有的不显明罢了。
            我曾经在私下里研究过阴阳之术, 发现它注重吉凶祸福的预兆, 禁忌避讳很多, 使人受到束缚并多有所畏惧。但阴阳家关于一年四季运行顺序的道理, 是不可丢弃的。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 花费了气力却很少功效, 因此该学派的主张难以完全遵从, 然而它所序列君臣父子之礼, 夫妇长幼之别则是不可改变的。墨家俭啬而难以依遵, 因此该派的主张不能全部遵循, 但它关于强本节用的主张, 则是不可废弃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 但它辨正君臣上下名分的主张, 则是不可更改的。名家使人受约束而容易失去真实性, 但它辩正名与实的关系, 则是不能不认真察考的。道家使人精神专一, 行动合乎无形之“道”, 使万物丰足。道家之术是依据阴阳家关于四时运行顺序之说, 吸收儒墨两家之长, 撮取名、法两家之精要, 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发展, 顺应事物的变化, 树立良好风俗, 应用于人事, 无不适宜, 意旨简约扼要而容易掌握, 用力少而功效多。儒家则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君主是天下人的表率, 君主倡导, 臣下应和, 君主先行, 臣下随从。这样一来, 君主劳累而臣下却得安逸。至于大道的要旨, 是舍弃刚强与贪欲, 去掉聪明智慧, 将这些放置一边而用智术治理天下。精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 身体过度劳累就会疲惫, 身体和精神受到扰乱, 不得安宁, 却想要与天地共长久, 则是从未听说过的事。
            儒家以《诗》、《书》、《易》、《礼》、《春秋》、《乐》等《六艺》为法式, 而《六艺》的本文和释传以千万计, 几代相继不能弄通其学问, 有生之年不能穷究其礼仪, 所以说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 花费了力气却很少功效”。至于序列君臣父子之礼, 夫妇长幼之别, 即使百家之说也是不能改变它的。
            墨家也崇尚尧舜之道, 谈论他们的品德行为说:“堂口三尺高, 堂下土阶只有三层, 用茅草搭盖屋顶而不加修剪, 用栎木做椽子而不经刮削。用陶簋吃饭, 用陶铏喝汤, 吃的是糙米粗饭和藜藿做的野菜羹。夏天穿葛布衣, 冬天穿鹿皮裘。”墨家为死者送葬只做一副厚仅三寸的桐木棺材, 送葬者恸哭而不能尽诉其哀痛。教民丧礼, 必须以此为万民的统一标准。假使天下都照此法去做。那贵贱尊卑就没有区别了。世代不同, 时势变化, 人们所做的事业不一定相同, 所以说墨家“俭啬而难以遵从。”墨家学说的要旨强本节用, 则是人人丰足, 家家富裕之道。这是墨子学说的长处, 即使百家学说也是不能废弃它的。
            法家不区别亲疏远近, 不区分贵贱尊卑, 一律依据法令来决断, 那么亲亲属、尊长上的恩爱关系就断绝了。这些可作为一时之计来施行, 却不可长用, 所以说法家“严酷而刻薄寡恩”。至于说到法家使君主尊贵, 使臣下卑下, 使上下名分、职分明确, 不得相互逾越的主张, 即使百家之说也是不能更改的。


        相关练习: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柳宗元《永某氏之鼠》《问说》
        《文天祥千秋祭》《季氏将伐颛臾》
        《祖逖北伐》《孔孟论学》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韩非子《五蠹》
        《苦斋记》(修正版)燕赵英雄的悲情命运——《护钟》赏读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陶庵梦忆序》(修正版)
        《麻叶洞天》《口能言之, 身能行之》
        《交友之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题李凝幽居》
        《种树郭橐驼传》《察传》
        屈原《涉江》《穆公失马》
        《五柳先生传》《勉学》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