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原文及翻译
| | 吕氏春秋 原文: 凡人主必审分, 然后治可以至, 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 恶气苟疾无自至。夫治身与治国, 一理之术也。今以众地者, 公作则迟, 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迟也。主亦有地, 臣主同地, 则臣有所匿其都邪矣, 主无所避其累矣。 凡为善难, 任善易。奚以知之?人与骥俱走, 则人不胜骥矣;居於车上而任骥, 则骥不胜人矣。人主好治人官之事, 则是与骥俱走也, 必多所不及矣。夫人主亦有居车, 无去车, 则众善皆尽力竭能矣, 谄谀诐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奸矣。人主之车, 所以乘物也。察乘物之理, 则四极可有。不知乘物, 而自怙恃, 夺其智能, 多其教诏, 而好自以, 若此则百官恫扰, 少长相越, 万邪并起。权威分移, 不可以卒, 不可以教, 此亡国之风也。 有道之主, 其所以使群臣者亦有辔。其辔何如?正名审分, 是治之辔已。故按其实而审其名, 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 无使放�!7蛎嗖坏逼涫�, 而事多不当其用者, 故人主不可以不审名分也。不审名分, 是恶壅而愈塞也。壅塞之任, 不在臣下, 在於人主。尧、舜之臣不独义, 汤、禹之臣不独忠, 得其数也;桀、纣之臣不独鄙, 幽、厉之臣不独辟, 失其理也。 不正其名, 不分其职, 而数用刑罚, 乱莫大焉。夫说以智通, 而实以过悗;誉以高贤, 而充以卑下;赞以洁白, 而随以污德;任以公法, 而处以贪枉;用以勇敢, 而堙以罢怯。故名不正, 则人主忧劳勤苦, 而官职烦乱悖逆矣。国之亡也, 名之伤也, 从此生矣。白之顾益黑, 求之愈不得者, 其此义邪! 故至治之务, 在于正名。名正则人主不忧劳矣, 不忧劳则不伤其耳目之主。故得道忘人, 乃大得人也, 夫其非道也?知德忘知, 乃大得知也, 夫其非德也?至知不几, 静乃明几也。 (选自《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 译文: 凡是君主, 一定要明察君臣的职分, 然后国家的安定才可以实现, 奸诈邪僻的渠道才可以堵塞, 浊气恶疫才无法出现。修养自身与治理国家, 其方法道理是一样的。现在用许多人耕种土地, 共同耕作就缓慢, 这是因为人们有所藏匿自己的力气, 分开耕作就迅速, 这是因为人们无法藏匿力气, 无法缓慢耕作。君主治理国家也象种地一样, 臣子和君主共同治理, 臣子就有所藏匿自己的阴私, 君主就无法避开负累了。 凡是亲自去做善事就困难, 任用别人做善事就容易。凭什么知道是这样?人与千里马一起奔跑, 那么人不能胜过千里马, 人坐在车上驾驭千里马, 那么千里马就不能胜过人了。君主喜欢处理官吏职权范围内的事, 那么这就如同是与千里马一块跑�。欢ㄔ诤芏喾矫娑几喜簧�。君主也必须像驾车的人一样坐在车上, 不要离开车子, 那么所有做善事的人就都会尽心竭力了, 阿谀奉承、邪恶奸巧的人就无法藏匿其奸了, 刚强睿智、忠诚谆朴的人就会争相努力去奔走效劳了。君主的车子, 是用来载物的。明察了载物的道理, 那么四方边远之地都可以占有, 不懂得载物的道理, 依赖恃自己的能力, 强行改变他物的才智, 教令下得很多, 喜欢凭自己的意图行事, 这样, 各级官吏就都恐惧扰乱, 长幼失序, 各种邪恶一起出现, 权威分散下移, 不能善始善终, 不可以施教, 这是亡国的象征啊。 有方法的君主, 他驾驭臣子们的方法是也有“缰绳”。那“缰绳”是什么?辨正名称, 明察职分, 这就是治理臣子们的“缰绳”。所以, 依照实际审察名称, 以便求得真情, 听到言论要考察其所行之事, 不要让它们彼此悖逆。名称有很多不符合实际, 所行之事有很多不切合实用的, 所以君主不可不辩明名分。不辨明名分, 这就是厌恶壅闭反而更加阻塞啊。阻塞的责任, 不在臣子, 在于君主。尧、舜的臣子并不全仁义, 汤、禹的臣子并不全忠诚, 他们能称王天下, 是因为驾驭臣子得法�。¤�, 纣的臣子并不全鄙陋, 幽王、厉王的臣子并不全邪僻, 他们亡国丧身, 是因为驾驭臣子不得法啊。 不辨正他们的名称, 不区别他们的职分, 却多次使用刑罚, 惑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称道一个人明智通达, 实际上这人却愚蠢胡涂, 称赞一个人高尚贤德, 实际上这人却很卑下, 赞誉一个人品德高浩, 这人紧跟着表露的却是污秽品德;委任一个人掌公法, 这人做起事来却贪赃枉法, 由于外表勇敢任用一个人, 而他内心却疲弱怯懦。所以, 名分不正, 那么君主就忧愁劳苦, 百官就混乱乖逆了。国家灭亡, 名声受损, 就由此产生出来了。想要白, 反倒更加黑了, 想得到, 却越发不能得到, 大概都是这个道理吧! 所以国家大治需要做的事情, 在于辨正名分。名分辨正了, 那么君主就不受忧愁劳苦了。所以, 得道之人能忘掉别人, 这样就非常得人心, 那怎么能不算有道呢?知道自己有德, 不在乎让人知道, 这样就更能为人所知, 那怎么能不算有德呢?非常有德的人外表不机敏, 安然处之, 机敏就会显露出来。
相关练习:《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