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李元轨传》原文及翻译
| | | 新唐书 原文: 李元轨, 武德六年始王蜀, 后徙吴。多材艺, 高祖爱之。太宗尝问群臣曰:”朕子弟孰贤?”魏微曰:”臣愚不尽知其能, 唯吴王数与臣言, 未尝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 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 汉河间、东平①也。”帝由是遇益厚。诏纳微女为妃。 尝从猎, 遇群豕, 帝使射之, 苦②不虚毂, 豕为尽。帝抚其背曰:“尔艺过人, 顾今无所施。方天下未定, 得若岂不用乎?”贞观七年, 为寿州刺史。高祖崩, 去官, 毁瘠甚, 服除, 遂菜食布衣终身, 至忌日, 辄累昼不食。十年, 徙霍王, 历绛、徐、定三州刺史, 实封至千户。所至闭阁读书, 以吏事委长史, 谦慎未尝与物忤。数引见处士刘玄平, 为布衣交。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突厥寇定州, 元轨令开城门, 偃旗帜, 虏疑, 不敢入, 夜遁。 州人李嘉运潜结贼, 诏穷诛支党, 元轨以寇近且强, 人心危, 但杀嘉运, 余无所诘, 因自劾。帝喜曰:”朕固悔之。非王之明, 几失定州矣。”王文操者, 与贼战, 败, 二子凤、贤更以身蔽父, 得全, 二子死。县抑不为言, 元轨廉知之, 遣使吊祭, 上其事。诏赠凤、贤朝散大夫, 旌礼其闾。元轨每朝, 数上疏陈得失, 多所裨正, 帝尊重之, 有大事, 常密驿咨逮。帝崩, 与侍中刘齐贤同知山陵事。元轨淹练故事, 齐贤叹曰:“是非吾等及已!”尝遣国令督封租, 令请贸易取赢, 答曰:“汝当正吾失, 反訹③吾以利邪?”不纳。越王败, 徒黔州, 薨。 (节选自《新唐书▪李元轨传》) 【注】①指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 他们都好经学。②菩(kuò):箭尾, 即射箭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③訹(xù):引诱, 诱惑 译文: 李元轨, 武德六年始封蜀王, 后改封吴王。多才多艺, 深受高祖喜爱。太宗曾经问群臣说:“我的儿子兄弟中谁更贤明?”魏徵说:“臣愚昧不能全都了解他们的才能, 唯有吴王多次与臣谈话, 吴王每次都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皇帝说:“朕也器重他, 但你认为前代的伟人中谁能与他相比?”回答说:“说到经学方面的文才, 可与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相比。”皇帝因此对他更加亲厚。下诏让他娶魏徵的女儿为妃子。 他曾经随从皇帝狩猎, 遇到一群野猪, 皇帝令李元轨射击, 箭不虛发, 野猪全被射杀。皇帝抚摸他的背说:“你武艺过人, 只是你现在无处施展。当年天下未平定之时, 如果得到你这样的人才, 岂能不加重用?”贞观七年, 任寿州刺史。高祖去世后, 自己离官, 因哀痛身体消瘦得很厉害, 服丧期满后, 他就终身吃素食穿布衣, 毎年到了忌辰日, 总是数天不吃饭。十年, 改封霍王, 历任绛、徐、定三州刺史, 享受实封达一千户。在所任官的地方, 他总是闭门读书, 把政事委托给长史, 谦虛谨慎, 未曾和外物他人相违背。多次邀请引见隐士刘玄平, 成为贫贱之交。有人向刘玄平询问霍王的长处, 刘玄平回答说:“没有长处。”询问的人感到疑惑, 刘玄平说:“人因为有短处, 所以才能显示出长处。至于霍王无所不能, 我怎么能说出他的长处呢?”突厥侵犯定州, 李元轨命令打开城门, 收捲旗帜, 贼疑心有诈, 不敢入城, 趁夜而逃。 州人李嘉运暗中与贼人勾结, 下诏全部诛杀他的同党, 李元轨因为敌人强兵压境, 人心不安, 仅杀了李嘉运一人, 其余的都不加问罪, 因此主动弹劾自己。高宗高兴地说:“我本来就后悔下此诏书。如果不是霍王圣明, 几乎丧失定州。”有一位名叫王文操的人, 与贼人交战, 失败, 两个儿子王凤、王贤交替上阵掩护自己的父亲, 王文操得以保全性命, 但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县官掩盖此事没有上报, 李元轨访查得知后, 派使者去吊祭, 并上奏了此事。下诏追赠王凤、王贤为朝散大夫, 并在他们的乡里建立牌坊加以表彰。李元轨每当上朝, 都要多次上疏陈说朝政得失, 多有补正, 因此皇帝很尊敬他, 当朝廷有大事时, 经常派驿马下密诏向他咨询。高宗去世后, 与侍中刘齐贤一同主持修建陵墓和埋葬事务。李元轨熟悉典章礼仪, 刘齐贤感叹地说:“不是我辈所能比得上的!”他曾经派国令去征收封邑的租赋, 国令请求用租赋去经商谋利, 他回答说:“你应当纠正我的过失, 怎么能劝说我谋利呢?”没有采纳国令的意见。越王起兵失败后, 李元轨被流放到黔州而死。
相关练习:《新唐书·李元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