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书·何执中传》原文及翻译

        宋书
        原文:
            何执中, 字伯通。进士高第, 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 政不治。曾巩至, 颇欲振起之, 顾诸僚无可仗信者, 执中一见合意, 事无纤钜, 悉委以判决。有妖狱久不竟, 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 听其相与语, 谓牛羊之角皆曰:“股“, 扣其故, 闭不肯言, 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即扣头引伏。知海盐县, 为政识后先, 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太学博士, 以母忧去, 寓苏州。端王即位, 是为徽宗, 超拜宝文阁待制, 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籍, 吏多藏于家, 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 命官莅之, 是后六曹皆仿其法。大观三年, 遂代为尚书左丞, 加特进。制下, 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及相执中, 中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 初无过人, 致位二府, 亦已大幸, 遽俾之经体赞元, 是犹以蚊负山, 多见其不胜任也。“疏奏不�。熳⒁嬉�。初, 赐第信陵坊, 以为浅隘, 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 帝亲书钜额以示宠。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执中辅政一纪, 年益高。他日造朝, 命止赴六参起居, 退治省事。明年, 乃以太傅就第, 许朝朔望, 仪物廪稍, 一切如居位时。其在政府, 尝戒边吏勿生事, 重改作, 惜人材, 宽民力。虽居富贵, 未尝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 以赡宗族。卒, 年七十四。帝即幸其家, 以不及视其病为恨, 辍视朝三日, 赠太师, 追封清源郡王, 谥曰正献。
        (节选自《宋书·何执中传》)

        译文:
            何执中, 字伯通。进士考中高名次, 调任台、亳二州判官。亳州数次变动知州, 政务不能很好的治理。曾巩上任, 很想加以整顿, 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 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 事无巨细, 全部交给他裁决。有一起怪异的案件很久解决不了, 株连很多人。何执中审讯囚犯们, 听到他们之间说话, 将牛羊的角称为“股”, 追问原故, 都不肯说, 而且相视色变。何执中说:“这一定是避师长张角的讳。”囚犯们立即叩头服罪。知海盐县, 政务管理上区别缓急先后, 县里人都流传他在治理上十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入朝担任太学博士, 因遭母丧而离职, 寓居苏州。端王就位, 就是徽宗, 破格拜任他为宝文阁侍制, 迁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科举过程中的法规档案, 官吏大多把他们藏置在家中, 进而拿这些条文向别人敲诈索取贿赂。何执中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 让官员管理, 此后六曹官府都仿效这个做法。大观三年, 就任代尚书左仆射, 加任特进。诏诰下达, 太学诸生陈朝老到皇宫上书道:“等到任何执中为宰相, 朝廷内外默然失望。何执中碌碌无能, 原本就没有过人才能, 官位到了枢密院和中书省二府, 已经是很幸运了, 竟然让他辅佐治理国家, 这就好像用蚊子背山, 实在是难以胜任。”疏奏没有受到重视, 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 赐给信陵坊的住宅, 觉得不宽敞, 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建筑嘉会成功阁, 皇帝亲笔书写大匾额以表示爱重。政和二年, 皇帝为姑姑办丧事, 取消了上元节端门观灯的活动, 何执中进言:“不应当因为皇帝姑姑的事而扫众人的兴, 希望皇帝特意下命令过一天举行观灯的活动, 以表示与民同乐的意愿。”皇帝重视并接受了他的请求, 还延长了五天期限。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多年, 年龄已高。以后朝见, 只让他每月参见六次表示问候, 退居家中办公。第二年, 安排给他太傅官职的宅第, 许可他每月初一和十五朝谒, 配给他的物品和粮食, 一切都跟他做宰相时一样。他在政事堂任职时, 曾告诫边塞官吏切勿惹起事端, 慎重改革常规, 爱惜人才, 宽减民众负�!K淙簧砭痈还�, 但是从未忘记贫贱的时候。取出一万缗钱建置义庄作为宗族公产, 用来供给宗族内贫户。去世, 享年74岁, 皇帝亲临他的家, 为没及时探望他的病情感到遗憾, 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赠太师, 追封清源郡王, 谥号叫正献。

        相关练习:《宋书·何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书·谢述传》《宋书·史嵩之传》
        《宋书·江智渊传》《宋书·孝义传》
        《宋书·王景文传》《宋书·谢灵运传》
        《宋书·戴颙传》《宋书·薛安都传》
        《宋书·胡藩传》《宋书·张茂度传》
        《宋书·臧熹传》《宋书·刘道规传》
        《宋书·许均传》《宋书·徐湛之传》
        《宋书·沈璞传》《宋书·竟陵王刘诞传》
        《宋书·向靖传》《宋书·沈亮传》
        《宋书·刘秀之传》《宋书·顾觊之传》
        《宋书·檀道济传》《宋书·陶潜传》
        《宋书·蔡兴宗传》《宋书·王敬弘传》
        《宋书·宗越传》《宋书·王准之传》
        《宋书·毛修之传》《宋书·殷景仁传》
        《宋书·王韶之传》《宋书·吕祖谦传》
        《宋书·袁淑传》《宋书·刘道产传》
        《宋书·刘延孙传》《宋书·谢晦传》
        《宋书·刘大夏传》《宋书·垣护之传》
        《宋书·何承天传》《宋书·刘穆之传》
        《宋书·宗悫传》《宋书·王僧达传》
        《宋书·王诞传》《宋书·沈怀文传》
        《宋书·孔觊传》《宋书·谢庄传》
        《宋书·谢弘微传》《宋书·沈演之传》
        《宋书·臧质传》《宋书·王懿传》
        《宋书·张畅传》《宋书·颜竣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