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陶回传》原文及翻译
| | 晋书 原文】 陶回, 丹杨人也。祖基, 吴交州刺史。父抗, 太子中庶子。回辟司空府中军、主簿, 并不就。大将军王敦命为参军, 转州别驾。敦死, 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 迁司马。苏峻之役, 回与孔坦言于导, 请早出兵守江口, 语在坦传。峻将至, 回复谓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 不敢直下, 必向小丹杨南道步来, 宜伏兵要之, 可一战而擒。”亮不从。峻果由小丹杨经秣陵, 迷失道, 逢郡人, 执以为乡导。时峻夜行, 甚无部分。亮闻之, 深悔不从回等之言。寻王师败绩, 回还本县, 收合义军, 得千馀人, 并为步军。与陶侃、温峤等并力攻峻, 又别破韩晃, 以功封康乐伯。 时大贼新平, 纲维弛废, 司徒王导以回有器干, 擢补北军中候, 俄转中护军。久之, 迁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时人饥谷贵, 三吴尤甚。诏欲听相鬻卖, 以拯一时之急。回上疏曰:“当今天下不普荒俭, 唯独东土谷价偏贵, 便相鬻卖, 声必远流, 北贼闻之, 将窥疆场。如愚臣意, 不如开仓廪以振之。”乃不待报, 辄便开仓, 及割府郡军资数万斛米以救乏绝, 由是一境获全。既而下诏, 并敕会稽、吴郡依回振恤, 二郡赖之。在郡四年, 征拜领军将军, 加散骑常侍, 征虏将军如故。 回性雅正, 不惮强御。丹杨尹桓景佞事王导, 甚为导所昵。回�?犊骄胺钦�, 不宜亲狎。会荧惑守南斗经旬, 导语回曰:“南斗, 扬州分, 而荧惑守之, 吾当逊位以厌此谪。”回答曰:“公以明德作相, 辅弼圣主, 当亲忠贞, 远邪佞, 而与桓景造膝, 荧惑何由退舍。”导深愧之咸和二年, 以疾辞职, 帝不许。徙护军将军, 常侍、领军如故, 未拜, 卒, 年五十一。谥曰威。 四子:汪、陋、隐、无忌。汪嗣爵, 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 陋冠军将军, 隐少府, 无忌光禄勋, 兄弟咸有干用。(《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陶回传》) 【译文】 陶回, 是丹杨郡人。他的祖父陶基, 是吴国的交州刺史。他的父亲陶抗, 官至太子中庶子。陶回被征召为司空府中军、主簿, 都未去就职。大将军王敦任命他为参军, 转任州别驾。王敦死后, 司徒王导提拔他为从事中郎, 升任司马。苏峻之役发生后, 陶回与孔坦对导进言, 请求及早出兵据守江口, 这些话都被记载在《孔坦传》里。苏峻快攻到的时候, 陶回又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把守, 不敢直接来, 一定向小丹杨进发从南路步行来, 应当(在那里)伏兵拦截他, (这就)可以一战生擒他。”庾亮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苏峻果然从小丹杨经过秣陵进军, (但是)迷了路, 遇到郡里的人, 抓住他让他做向导。当时苏峻在夜里行军, 他所处的位置很不明了。庾亮听说了此事, 很后悔没听从陶回等人的建议。不久朝廷部队打败, (不得不)回到本县, 收拾集合义军, 只剩下一千多人, 全是步军。(后来, 陶回)与陶侃、温峤等人合力攻打苏峻, 又单军打败了韩晃, 因功被封为康乐伯。 当时叛贼刚被平定平, 国家纲纪弛废, 司徒王导因为陶回有才干, 提拔他补任北军中候, 不久转任中护军。过了很久, 升任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当时因收成不好粮食很贵, 三吴尤其厉害。皇帝诏令想听任百姓互相买卖, 来救一时之急。陶回上疏说:“当今天下不全国到处都歉收, 唯有东部粮价偏贵, 这样就(允许百姓)互相买卖, 这种传闻必定传播得很广, 北方贼人听说了, 就会窥侍边疆。按愚臣的意见, 不如打开粮仓来救济粮食歉收地区的百姓。”于是不等答复, (他)就打开粮仓, 并且拨出府郡的军粮数万斛米来救济那些缺粮户, 因此全境百姓获得保全。不久朝廷下诏, 一起敕令会稽、吴郡按照陶回的办法赈济百姓, 这两郡也赖此(得以度过饥荒)。(陶回)在职四年, 被征召征授任领军将军, 加散骑常侍, 征虏将军仍然保留。 陶回本性端正, 不怕强权。丹杨尹桓景谄事王导, 很为王导所喜欢。陶回常常情绪激昂地说桓景不是好人, 不宜亲近。适逢荧惑星(即火星)守着南斗(斗宿)很久, 王导对陶回说:“南斗星, 是扬州的分野, 而荧惑星守着它, 我应当让位来对应这一天谴之兆。”陶回回答说:“您凭借高尚的德行作宰相, 辅弼圣主, 应当亲近忠贞之士, 远离奸佞小人, 而您与桓景促膝过从, 荧惑星怎么能退去呢!”王导觉得很是愧对他。咸和二年(327), 因病辞职, 皇帝没答应。转任护军将军, 常侍和领军仍然保留, 没有就任, 去世, 享年51岁。谥号是威。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陶汪、次子陶陋、三子陶隐、四子陶无忌。长子陶汪继承了他的爵位, 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 次子陶陋官至冠军将军, 三子陶隐官至少府, 四子陶无忌官至光禄勋, 兄弟四人都很有才干, 很受重用。
相关练习:《晋书·陶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