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司文郎》原文及翻译
|
| 聊斋志异 原文: 既而场后以文示宋, 宋颇相许。偶与涉历殿阁, 见一瞽僧坐廊下, 设药卖医。宋讶曰:“此奇人也!最能知文不可不一请教。”因命归寓取文。遇余杭生, 遂与俱来。王呼师而参之。僧疑其问医者, 便诘症候。王具白请教之意。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王请以耳代目。僧曰:“三作两千余言, 谁耐久听!不如焚之, 我视以鼻可也。”王从之。每焚一作, 僧嗅而颔之曰:“君初法大家, 虽未逼真, 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问:“可中否?”曰:“亦中得。”余杭生未深信, 先以古大家文烧试之。僧再嗅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 非归、胡何解办此!”生大骇, 始焚已作。僧曰:“适领一艺, 未窥全豹, 何忽另易一人来也?”生托言:“朋友之作, 止此一首:此乃小生作也。”僧嗅其余灰, 咳逆数声, 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 强受之以膈;再焚, 则作恶矣。”生惭而退。数日榜放, 生竟领荐:王下第。宋与王走告僧。僧叹曰:“仆虽盲于目, 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俄余杭生至, 意气发舒, 曰:“盲和尚, 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僧曰:“我所论者文耳, 不谋与君论命。君试寻诸试官之文, 各取一首焚之, 我便知孰为尔师。”生与王并搜之, 止得八九人。生曰:“如有舛错, 以何为罚?”僧愤曰:“剜我盲瞳去!”生焚之, 每一首, 都言非是;至第六篇, 忽向壁大呕, 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 刺于鼻, 棘于腹, 膀胱所不能容, 直自下部出矣!”生大怒, 去, 曰:“明日自见, 勿悔勿悔!”越二三日, 竟不至;视之, 已移去矣。乃知即某门生也。 宋慰王曰:“凡吾辈读书人, 不当尤人, 但当克已。不尤人则德益弘, 能克己则学益进。当前跋落, 固是数之不偶:平心而论, 文亦未便登峰。其由此砥砺, 天下自有不盲之人。”王肃然起敬。 (《聊斋志异•司文郎》) 译文: 考试结束后, 王平子把试卷拿出来, 请宋生看, 宋生十分欣赏。一天, 他俩偶然走进大殿游玩, 看到一个瞎和尚正坐在走廊里, 摆着药摊, 行医卖药。宋生惊讶地说:“这是一位奇人!他最懂得文章, 不可不向他请教。”就让王平子回到寓所去把文章取来。王平子回到寓所正遇到余杭生, 就与他一同前来。王平子走到和尚跟前, 称他老师。那和尚以为他是来求医的, 便问他患的是什么病。王平子说是来请教写文章的道理的。瞎和尚笑道:“是谁多嘴多舌�。课颐挥醒劬�, 怎能评论文章呢?”王平子请他用耳朵代替眼睛, 自已来念给他听。瞎和尚说:“三场的文章有二千多言, 谁能耐着性花那么多时间听下去?不如把文章烧了, 让我用鼻子闻一闻就可以了。”王平子遵从他的意见。每烧一篇文章, 那和尚就闻一闻, 点点头说:“你是初次仿效几位大名家的手笔, 学得虽然不十分像, 也做到近似了, 我刚才是用脾领受的。”王平子问他:“这样的文章能考中么?”和尚答道:“也能考中。”余杭生听了, 不十分相信, 先把古代名家的文章烧了一篇试试。瞎和尚用鼻子闻一闻说:“妙啊!这篇文章我是用心受的。不是归友光、胡友信等的手笔, 怎么能写这么好呢!”余杭生大为惊讶, 便开始烧自己的文章。那瞎和尚说:“刚才领教了一篇, 尚未体会到全部妙处, 为什么忽然另换一个人的文章呢?”余杭生假意说:“朋友的文章, 只是那一篇, 这篇才是我写的。”和尚闻了闻余下的纸灰, 咳嗽了好几声, 说道:“不要再烧了, 实在咽不下去, 现在勉强咽到胸膈;再烧, 我就要呕吐了。”余杭生非常惭愧地退出去了。过了几天, 乡试发榜了, 余杭生竟考中举人;王平子反名落孙山。宋生和王平子跑到瞎和尚那儿告诉他, 瞎和尚便叹了口气说:“我虽然瞎了眼睛, 但并没有瞎了鼻子, 那些考试官简直连鼻子也瞎了!”一会儿, 余杭生来了, 得意洋洋地说:“瞎和尚, 你也吃了人家的水饺么?现在究竟怎样?”瞎和尚笑道:“我只是谈论文章罢了, 并不与你论命运。你不妨把考官们的文章, 各取一篇用火烧掉, 我就知道谁是你的老师。”余杭生和王平子一同搜索, 只找到了八九个人的文章。余杭生说:“如闻错, 拿什么惩罚?”那和尚气愤地说:“把我的瞎眼睛剜掉!”余杭生烧了起来。每烧一篇, 瞎和尚都说不是;烧到第六篇, 和尚忽然对着墙壁大呕大吐起来, 而且放屁如雷, 人们都笑起来。瞎和尚擦了擦眼睛, 对余杭生说:“这才是你真正的老师呢!起初我不知道, 骤然一闻, 鼻子和肚皮都受了刺激, 膀胱里也容纳不下, 直接从肛门里放出来了!余杭生大怒, 要走, 并说道:“明天我还来看你, 你别后悔、别后悔!”过了两三天, 他却未来, 到他寓所一看, 已经搬走了。这才知道他正是那位考官的门徒。 宋生安慰王平子说:“凡是我们读书的人, 不应该怨别人, 应当严格约束自己。不埋怨别人, 道德可以更高;严格约束自己, 学问就会越来越深。当前的不得意, 固然是运气不好;但平心而论, 文章不是已经写得很好了么!今后只要加倍努力, 天下总有不瞎的人。”王平子听了, 肃然起敬。
相关练习:《聊斋志异·司文郎》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