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苏轼, 字子瞻, 眉州眉山人。生十年, 父洵游学四方, 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 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 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 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 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 得轼《刑赏忠厚论》, 惊喜, 欲擢冠多士, 犹疑其客曾巩所为, 但置第二, 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 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 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 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 泛于梁山泊, 溢于南清河, 汇于城下, 涨不时泄, 城将败, 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 民皆动�。崴胧�?吾在是, 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 呼卒长曰:“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 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筑东南长堤, 雨日夜不止, 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 过家不入, 使官吏分堵以守, 卒全其城。
            初, 祖宗时, 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 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 知免役之害, 不知其利, 欲复差役, 轼曰:“差役、免役, 各有利害。免役之害, 掊敛民财, 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 民常在官, 不得专力于农, 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 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 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 公为谏官, 争之甚力, 韩公不乐, 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 岂今日作相, 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 卒于常州, 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 师父洵为文, 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 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 雄视百代, 有文章以来, 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 必以爱君为本, 忠规谠论, 挺挺大节, 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 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译文:
            苏轼, 字子瞻,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 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 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 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 字盂博, 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 母亲是否允许呢?” 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 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 苏轼博学多识, 通晓经书和历史, 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 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 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 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 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 奔蔚v二年(1057), 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 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 又惊又喜, 就想评为第一, 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 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 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 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 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 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 备湛继脚费粜拚饣暗娜硕既衔桥费粜扌榭�, 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 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苏轼)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 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 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 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 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 老百姓都动摇了, 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 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 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 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Φ叫熘莩�, 事态非常紧急, 即使你们是禁军, 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 我们都是小人, 理应为您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军营, 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 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 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 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当初, 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 时间长了, 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 知道免役的害处, 不知道它的好处, 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 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 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 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 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 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 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 您当时是谏官, 努力和他争执, 韩公不高兴了, 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 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 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建中靖国元年(1101), 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 享年66岁。
        苏轼和弟弟苏辙, 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 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 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 光辉灿烂, 称雄百代, 自从文章产生以来, (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 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 忠心耿直的言论, 正直无畏的节操, 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 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相关练习:《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庞安时》 宋史《苏轼列传》(一)
        宋史《苏轼列传》(二)宋史《苏轼列传》(三)
        宋史《苏轼列传》(四)宋史《苏轼列传》(五)
        宋史《苏轼列传》(六)宋史《苏轼列传》(七)
        宋史《苏轼列传》(八) 宋史《苏轼列传》(九)
        宋史《苏轼列传》(十)宋史《苏轼列传》(十一)
        宋史《苏轼列传》(十二)宋史《苏轼列传》(十三)
        宋史《苏轼列传》(一)a宋史《苏轼列传》(二)a
        《宋史·苏洵传》《宋史·苏洵传》(二)
        《宋史·苏洵传》(三)《宋史·苏洵传》(四)
        宋史《侯可》宋史《辛弃疾传》
        宋史·列传第二十二《张昭》《刘安世为谏官》
        赵师秀《约客》《梅花岭记》
        《情采》《细柳营》
        李煜《虞美人》《寡人之于国也》
        林嗣环《口技》《晋书·吴隐之传》详细解析及翻译
        《进学解》《朋党论》
        《名二子说》《留侯论》
        《木假山记》《超然台记》(含练习)
        《钴姆潭西小丘记》《送李愿归盘谷序》
        《赠黎安二生序》《梅圣俞诗集序》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柳子厚墓志铭》
        《祭石曼卿文》《祭欧阳文忠公文》
        《毛颖传》苏轼《日喻》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