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送胡叔才序》原文及翻译
| | | 王安石 原文: 叔才, 铜陵大宗, 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 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 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 卒无就。邑豪以为谚, 莫肯命儒者, 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 若将浼已然, 虽胡氏亦然。独叔才之父母不然, 于叔才之幼, 捐重币, 逆良先生教之。既壮可以游, 资而遣之, 无所靳。居数年, 朋试于有司, 不合而归。邑人之訾者半。其父母愈笃, 不悔, 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 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 追四方才贤, 学作文章, 思显其身以及其亲。不数年逐能裒然为材进士, 复朋试于有司, 不幸复诎于不己知。不予愚而从之游, 尝谓予言父母之思, 而惭其邑人, 不能归。予曰:“归也。夫禄与位, 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弸于中, 襮之以艺, 虽无禄与位, 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 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 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 不贤者能之乎?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 殆不其然;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 亦多矣。昔之訾者窃笑者, 固庸者尔, 岂子所宜惭哉?姑持予言以归, 为父母寿, 其亦喜无量, 于子何如?”因释然寤, 治装而归。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 【注】①裒(bāo)然:出众之貌。②弸(péng):充满。③襮(bó):显露。 译文: 胡叔才, 是铜陵的大族(子弟), (胡氏家族)世代以资财闻名。(胡氏家族)中地纨绔子弟把放纵、游荡当作自己主要的事情, 规矩谨慎的人则努力多置田产以扩充资产。这以前, 乡中富有人家中有让子弟求学的, 耗费千金的资财, 最终没有成就。乡中那些富有人家以此为借口再不肯出资让子弟求师学习, 遇到读书人都指手画脚, 远远避开, 好像怕他们沾染了自己似的。即使是胡氏家族也是这样。唯独胡叔才的父母不这样, 在胡叔才小的时候, 拿出重金, 聘请好的老师教他, 等到胡叔才长大可以游学后, 他的父母又出资让他外出求学, 一点也不吝惜。过了几年, 和友人一同去参加考试, 没有考中回来了。乡中有一部分人公开非议, 有一部分人暗中嘲笑。他父母更加坚定, 不后悔, 又拿出钱财让他出去求学。 胡叔才是个非常孝顺的人, 为父母教导自己的诚心而感动, 到处寻找有才能的人, 向他们学习写文章, 一心想让自己显达, 让父母也跟着显耀。没几年, 就优秀出众, 有考中进士的才能, 又与友人一同去参加考试, 不幸又因考官不了解自己而落第。他不因为我愚蠢而同我交游, 曾经对我说起他父母望子成龙的想法, 并说在乡亲面前感到不好意思, 所以现在不能够回去。我对他说:“回去吧。俸禄和官位, 是一般人追求并把它作为炫耀的资本的。那些有才德的人内心充满了‘道’, 并且显露在才艺上, 虽然没有俸禄和官职, 那荣耀依然存在啊。你的父母不同于那些平庸的人, 而让你走上追随圣贤的道路, 能说他们不贤明吗?有人非议有人嘲笑却始终不后悔, 不是贤明的人能做到这样吗?现在如果舍弃对道德的追求而以富贵和官位为荣, 大概就不会是这样的;这样看来, 你用来让父母荣耀、解除心中惭愧的(理由), 就很多啊。从前非议嘲笑你的人, 本来就是平庸之人, 那里值得你惭愧呢?你姑且带着我的话回去, 告慰父母, 他们也会非常高兴, 对你将会怎么样?”胡叔才于是坦然醒悟, 准备行装回去了。我就写这些用以告慰他父母的送给他。
相关练习:王安石《送胡叔才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