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范成大传》原文及翻译
|
| 宋史 原文: 范成大, 字至能, 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 擢进士第。隆兴元年, 累迁著作佐郎, 除吏部郎官, 言者论其超躐, 罢。起知处州。处民以争役嚣讼, 成大为创义役, 随家贫富输金买田, 助当役者, 甲乙轮第至二十年, 民便之。其后入奏, 言及此, 诏颁其法于诸路。处多山田, 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隆兴再讲和, 失定受书之礼[注], 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 假资政殿大学士, 充金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陵寝。上面谕受书事, 成大乞并载书中, 不从。至燕山, 密草奏, 具言受书式, 怀之入。初进国书, 词气慷慨, 金君臣方倾听, 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 而受书礼未称, 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 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标起之, 成大屹不动, 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 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 金庭纷然, 太子欲杀成大, 越王止之, 竟得全节而归。知静江府。广西窘匮, 专藉盐利, 漕臣尽取之, 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 诏复行钞盐, 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 而钱不时至, 成大入境, 曰:“利害有大于此乎?”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 以宽郡县, 则科抑可禁。”上从之。数年, 广州盐商上书, 乞复令客贩, 宰相可其说, 大出银钱助之。人多以为非, 下有司议, 卒不易成大说。除四川制置使, 凡人才可用者, 悉致幕下, 用所长, 不拘小节, 其杰然者露章荐之, 往往显于朝, 位至二府。除端明殿学士, 寻帅金陵。会岁旱, 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 减租米五万。绍熙三年, 加大学士。四年薨。成大素有文名, 尤工于诗。自号石湖, 有《石湖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范成大传》) [注]继“绍兴和议”(1141)后, 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再订和约, 改“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宋递交金国文书改“奉表”为“国书”, 却没有改“受书之礼”(宋国起立受金国书)。 译文: 范成大字至能, 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 范成大登进士第。隆兴元年, 成大连续升迁至著作佐郎, 被授予吏部郎官, 谏官指责他越级升职, 随即被罢免。任处州知州。处州百姓常常因为官府差役的事情而引发官司争端。范成大为处州道创义役法。(规定)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 (用所收田谷)来资助服役的人家, 民户按次序轮流支付, 甲乙轮流可以排序到二十年, 百姓为之称便。处州大多是山田, 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始建通济堰, 灌溉水田二十多万亩, 但是, 通济堰因年久失修, 多有破败。范成大亲自踏勘堰址, 通过叠石筑防, 设置四十九道闸, 在堰的上中下游设立用水法则, 灌溉有序, 百姓获得很大利益。宋金隆兴再次和议时, 朝廷忘了议定受书的礼仪, 皇上曾为此感到后悔。(朝廷)任命范成大为起居郎、代理资政殿大学士, 充任祈请国信使, 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皇上当面对范成大讲了接受国书的仪式的事情, 范成大请求一并写入国书中, 皇帝不许。到燕山后, 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 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 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 言词慷慨, 金朝君臣正认真倾听时, 范成大忽然上奏道:“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 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 我这里有奏章。”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金世宗完颜雍大吃一惊, 说:“这难道是献国书的地方?”金朝群臣用手板击他要他起来, 范成大一直跪立不动, 一定要把国书送上。不久, 回到住所, 完颜雍派伴使宣旨听候处理。范成大一直跪立着要献上国书的时候, 金朝廷上议论纷纷, 太子想杀死范成大, 经越王阻止才作罢, 范成大终得保全气节而归。乾道七年(1171年), 范成大出知静江府。当时, 广西贫乏, 专靠盐利, 漕臣又把盐利全部取走, 于是所属县邑有增加盐价抑配卖给百姓的弊�。⑾纶指闯�, 漕司拘留钞钱平均分给所属各部, 但钱没按时到。范成大到广西后, 说:“有比这更至关重要的�:β�?”他上疏说:“可以强制减去漕司强取的数目, 来让各郡县财政宽裕, 那么科卖抑配可以被禁止。”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几年后, 广州盐商上书, 乞求恢复客商贩盐, 宰相同意他们的意见, 拿出大量的银钱帮助他们。人们多认为不好, (皇帝)下发(这个意见)给官吏们讨论, 最终没能改变范成大的方法。淳熙二年(1175年), 范成大受任四川制置使。凡是可用的人才, 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 用其所长, 不拘于小节, 对于那些优秀的英才, 范成大就上书推荐, 被推荐的人往往扬名于朝廷, (甚至能够)官至二府。后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 不久到金陵主政。正赶上天大旱, 范成大奏请朝廷挪用军用储备二十万赈济饥民, 减租米五万石。绍熙三年, 加大学士。绍熙四年去世。范成大平素有文名, 尤其擅长诗歌。自号石湖, 有《石湖集》流传于世。
相关练习:《宋史·范成大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