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张曰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张曰韬, 字席珍, 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 江彬【注】纵其党横行州县, 将抵常州, 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 曰韬兼绾府县�。俑咐显荚�:“彬党至, 若等力与格。”又释囚徒, 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已, 彬党果累骑来。父老直遮之境上, 曰:“常州比岁灾, 物力大屈, 无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张推官, 一钱不入, 即欲具刍秣, 亦无以办。”言已, 彬党疑有他变, 乃稍退, 驰使告彬。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 谓曰:“事迫矣, 彬将以他事缚君。”命曰韬登己舟先发, 自以小舟尾之。彬党果大至, 索曰韬, 误截御史舟。郊使严捕截舟者, 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 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 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 而犹不已, 实由信任大臣弗专, 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 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朝, 今复蒙惑圣衷, 窃弄威�!1菹履魏稳纹涑阉�, 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 行金数万方得之。既营之以重赀, 而欲其不责偿于下, 此必无之事也。”帝不能用。席书以中旨拜尚书, 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 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未几, 竟死。隆庆初, 追赠光禄少卿。(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注】江彬;曹任明朝边将, 后成为明武宗义子, 统领镇军, 恃宠擅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B.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C.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D.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州, 古时九州之一, 另外八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
        B.武宗为庙号, 指他死后在太庙内立室奉祀, 并追尊的名号。
        C.御史, 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 后来是监察性质的官职, 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织造, 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 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曰韬不惧龙威, 抗疏力争。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 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恍的罪行。
        B.张曰韬积板进言, 指陈政弊。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弊, 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 信任大臣, 斥逐小人。但进言未被采用。
        C.张曰韬上书御史, 赢得主动。阻止江彬党羽之后, 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 恰逢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 设计�;ち怂�。
        D.张曰韬不惧江彬, 智勇以对。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 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 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查而退去。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仅语。(10分)
        (1)曰韬兼绾府县�。俑咐显荚�:“彬党至, 若等力与格。”
        (2)既知之, 而犹不已, 实由信任大臣弗专, 而群小为政也。
         
         
         
         
        答案:
        10.D(原文:“郊使严捕截舟者, 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 咸散去, 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 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 召为御史。”)
        11.A(常州不是九州之一, 应是“雍州”)
        12.C(“行”意“巡视, 巡察”, “行部”意为“巡行所属部域, 考核政绩”而非“率领部队”。)
        13.(1)张曰韬同时掌管知府和县令官印。他召集乡里父老约定说:“江彬的党徒到了, 你们要全力与他们对抗。”(“绾”, 掌管;“约”, 约定;“若等”, 你们;“格”, 对抗。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既然已经知道了, 却还不停止, 实在是由于信任大臣不够专一, 而众小人干政啊。(“已”, 停止;“实”, 实在;“专”, 专一;“为政”, 干政。每对一处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 “大意”翻译从宽。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曰韬, 字席珍, 是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被授职常州推官。明武宗南巡, 江彬放纵他的党徒横行州县, 他们将要抵达常州, 百姓争相打算逃亡藏匿。这时知府和武进县知县都去朝见天子了, 张曰韬同时掌管知府和县令官印。他召集乡里父老约定说:“江彬的党徒到了, 你们要全力与他们对抗。”又释放囚徒, 让他们与乞丐各自准备瓦石等待。不久, 江彬的党徒果真有很多人马来了。父老们径直在州境上拦住他们, 说:“常州连年灾害, 物资耗�。挥惺裁纯梢愿忝浅缘模ㄕ写忝牵�。府中只有一个张推官, 一文钱也没有, 即便是想准备牲畜饲料, 也没办法置办。”说完, 江彬的党徒疑心有他变, 于是慢慢退去, 速派使者禀告江彬。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情况。御史东郊巡视所属地域经过常州, 告诉他说:“事情很紧迫�。蚪云渌虑槲杩诖赌�。”让张曰韬登上自己的船先出发, 自己以小船尾随其后。江彬的党徒果真大批到来,搜索张曰韬, 误截了御史的船。东郊(表面上)严令抓捕截船的人, 暗中却命令慢慢进行。江彬党徒担心御史向皇上报告, 都散去了, 张曰韬于是幸免。江彬也告诫他的党徒不要扰乱, 从此常州以南各府得以安宁。世宗即位, 召他为御史。杨廷和等人争论织造利弊的时候, 张曰韬也向上进言:“皇上既然称赞阁臣所奏是爱国君同情百姓, 这表明知道了织造的�:α�。既然已经知道了, 却还不停止, 实在是由于信任大臣不够专一, 而众小人干政啊。自古未有众小人在朝内蒙蔽皇上, 而大臣能在朝外尽忠的。崔文等几个小人曾经扰乱先朝, 现在又蒙蔽惑乱圣主之心, 私下里作威作�!1菹挛裁捶湃嗡撬烈庥�, 不早点赶走他们呢?我听说织造这一官职, 行贿数万两银子才能得到。已经用重金谋取了职位, 却想要他不向下面索取补偿, 这一定是没有的事情。”帝不能采用。席书因皇帝的旨意而被任命为尚书, 张曰韬与同僚胡琼各自直言上书竭力争辩。受杖刑后, 仍然口述奏疏弹劾奸人陈洸的罪行。不久, 竟然死去。隆庆初年, 被追赠为光禄少卿。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叶茂才传》《明史·刘体乾传》
        《明史·陈友谅传》《明史·何鉴传》
        《明史·高世则传》《明史·李戴传》
        《明史·赵志皋传》《明史·孙玮传》
        《明史·陆昆传》《明史·张以宁传》
        《明史·陆炳传》《明史·孙继鲁传》
        《明史·张淳传》(二)《明史·程绍传》
        《明史·胡深传》《明史·商辂传》
        《明史·刘定之传》《明史·江翰传》
        《明史·梅国桢传》《明史·赵用贤传》
        《明史·海瑞传》(二)《明史·沈鲤传》(二)
        《明史·谭纶传》(二)《明史·曹邦辅传》
        《明史·徐达传》(二)《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王三善传》《明史·范复粹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郑辰传》(二)《明史·白圭传》
        《明史·耿炳文传》《明史·耿九畴传》
        《明史·韩邦奇传》(二)《明史·翁正春传》(二)
        《明史·况钟传》(四)《明史·李裕传》(二)
        《明史·张四维传》《明史·许士柔传》
        《明史·陈泰传》《明史·欧阳德传》
        《明史·詹荣传》《明史·陈吾德传》
        《明史·欧阳德传》阅读练习《明史·毕自严传》
        《明史·徐渭传》《明史·伍文定传》(二)
        《明史·吴达可传》《明史・王守仁传》(二)
        《明史·徐光启传》《明史·姜绾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