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南齐书·虞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5—9题
            虞愿字士恭, 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 中庭橘树冬熟, 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胰私砸熘�。
            元嘉末, 为国子生, 再迁湘东王国常侍, 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 以愿儒吏学涉, 兼蕃国旧恩, 意遇甚厚。帝性猜忌, 星文灾变, 不信太史, 不听外奏, 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 常直内�。幸煜绕�, 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 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 帝欲起十层。不可立, 分为两刹, 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 见帝, 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 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 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 佛若有知, 当悲哭哀愍, 罪高浮图, 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 为之失色。帝乃怒, 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 少日中, 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 甚拙, 去格七八道, 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 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 曰:“皇帝飞棋, 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 以为信然, 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 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 而蒙赏赐, 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 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 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 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 愿不忍杀, 放二十里外山中, 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 经宿, 复还故处。愿更令远, 乃不复归, 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 常隐云雾, 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 清澈无隐蔽。后琅铘王秀之为郡, 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 善政犹存, 遗风易遵, 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 除后军将军, 褚渊尝诣愿, 不在, 见其眠床上积尘埃, 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 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南齐书·虞愿传》节�。�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 不足以授天下。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虽数忤旨, 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6.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蒙赏赐, 犹异余人          ②不敢言敢怒
        B.①袁粲在坐, 之失色          ②且之奈何?
            C.①清廉太守得见              ②设九宾于廷, 臣敢上璧。
            D.①前政与民交关, 质录儿妇    ②臣从计, 大王亦幸赦臣。
        7.下列各组句子中, 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
            A.①佛若有知, 当悲哭哀愍     ②子孙竞来取之, 愿独不取
            B.①愿徐去无异容             ②愿更令远, 乃不复归
            C.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②愿往观视, 清澈无隐蔽
            D.①尧以此教丹朱, 非人主所宜好也。 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 有书数帙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 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 虞愿因与他有旧恩, 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 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 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 他认为劳民伤财, 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 并且仁爱廉洁, 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勤于吏治, 对儒学也很有研究, 因此皇帝很器重他, 他还非常重视学校教育, 立学堂教化百姓。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乃怒, 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3分)
                                                                        
        ②帝终不觉, 以为信然, 好之愈笃。(3分)
                                                                    
        ③此郡承虞公之后, 善政犹存, 遗风易遵, 差得无事。(3分)
                                                                         
         
         
        答案:
         
        5.D(将还:把她送还)6.B(A项的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 可是。 B项第一句的“为”是表原因的介词, 因为;第二句的“为”是表对象的介词:对 。C项的两个“乃”均为副词, 才   D项的两个“其”均为人称代词, 作定语, 他的)7.D(A项第二句不属于“为政” B项第二句只能表现虞愿仁慈 C项第二句属迷信说法, 不足以表现虞愿为政清廉 D项第一句是虞愿当面指责皇帝笃好围棋, 表现虞愿为人耿介;第二句通过旁人之眼看出虞愿无余财, 表明虞愿清廉)8.C(错在“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原文“在郡不治生产”意为“虞愿在郡内不经营家产”生产, 家庭谋生的产业)9.(9分)①皇帝于是大怒, 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虞愿从容而去, 神色不变。(“乃”、“驱”、“徐”, 一处1分)(3分)②皇帝始终不醒悟, 以为果真如此, 喜好越来越深。(“不觉”、“信然”、“笃”, 一处1分)(3分)③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 善政仍然存在, 遗风易于遵守, 我几乎清净无事了。(“承”、“遗风”、“差得”:大体上能, 差不多能, 几乎能。一处1分)(3分)
         
         
        参考译文:
            虞愿, 字士恭, 会稽余姚人。庭院中的橘树冬天果实成熟了, 子孙辈都争着来摘取。虞愿年仅数岁, 却独独不来摘�。依锶硕源硕几械狡嬉�。
            元嘉末年, 虞愿为国子生, 后又迁任湘东王的常侍, 转任浔阳王府墨曹参军。宋明帝即位后, 认为虞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 再加上在封国时的往日恩情, 所以对虞愿待遇十分优厚。皇帝生性猜疑, 星象天文的灾异变化, 不相信太史, 不听外面大臣奏告, 命令灵台把观察星象的两个人交给虞愿, 常年在内省当班, 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 以便检验审查。
            皇帝用旧宅的地皮建造湘宫寺, 费用极其奢侈。由于宋孝武帝的庄严刹有七层, 皇帝要建造十层。十层太高难以建立, 便分为两刹, 各有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离任回京都, 拜见皇帝, 皇帝说:“你去了湘宫寺没有?我建造这座寺院, 是一个大功德。”虞愿在一旁说:“陛下建造此寺, 用的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老婆的钱, 佛如果有知, 就应当悲哭哀愍, 罪孽和佛塔一样高, 哪有什么功德?”尚书令袁粲当时也在座, 听了这话大惊失色。皇帝于是大怒, 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虞愿从容而去, 神色不变。因为有旧日的恩情, 所以几天后就又被召进去了。
            皇帝喜欢下围棋, 但棋艺很笨拙, 去棋格有七八道, 人们评议时都虚称他为第三品, 他曾与第一品王抗下围棋, 按照棋品赌博游戏。王抗经常让他, 并说:“皇帝下的飞棋, 我无法抵挡。”皇帝始终不醒悟, 以为果真如此, 喜好越来越深。虞愿又说:“尧曾经用围棋教他的不肖子丹朱, 这不是人主所应喜好的东西。”虞愿虽然多次触犯皇帝的意旨, 但蒙受的赏赐, 还是超过其他人。后迁职兼任中书郎。
            后出任晋平太守, 在郡中不经营家产。前任官吏与一平民有纠葛, 将他的儿媳妇抓去做人质。虞愿派人在半路上将她夺下并放回家。在郡中还设立学堂进行教育。郡中以前出产蚺蛇, 蛇胆可以做药。有人赠送给虞愿一条蚺蛇, 虞愿不忍心杀它, 就把他放回二十里外的山中, 过了一夜蛇又回到他的床下。又送到四十里外的山中, 经过一个晚上, 又回到原来的地方。虞愿又下令把它送得更远, 这才没有再回来。评论的人都认为这是他的仁爱之心所致。海边有一块越王石, 常年隐藏在云雾中, 相传说:“清廉的太守来才看得见。”虞愿前往观看, 越王石清澈没有隐蔽。后来琅铘人王秀之继任郡太守, 在写给朝中士人的信中说:“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 善政仍然存在, 遗风易于遵守, 我几乎清净无事了。”虞愿因母亲年老辞去官职, 后来又被任命为后军将军。褚渊曾经去拜访虞愿, 虞愿不在, 只见他的卧床上积满了尘埃, 堆有好几卷书籍。褚渊感叹说:“虞君清廉, 到了这种地方。”他叫人为他扫地拂床, 然后离去。
         



        相关文言文练习
        《南齐书·荀伯玉传》《南齐书·王思远传》
        《南齐书·明僧绍传》《南齐书·张欣泰传》
        《南齐书·裴昭明传》《南齐书·崔慰祖传》
        《南齐书·王琨传》《南齐书·江谧传》
        《南齐书·张融传》《南齐书·垣崇祖传》
        《南齐书·禇炫传》《南齐书·孔稚珪传》
        《南齐书·顾欢传》《南齐书·江敩传》
        《北齐书·陈元康传》方苞《白云先生传》
        曾巩《洪渥传》《元史·吴元珪传》
        《明史·王守仁传》《隋书·循吏传·辛公义》
        赵与时《宾退录·李之才》元稹《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明史·花云传》《汉书·晁错传》
        《三国志·魏书·卫臻传》《宋史·张汝明传》
        刘基《使贪》李渔《冬季行乐之法》
        《后汉书·刘般传》罗泽南《游南岳记》
        《宋史·赵鼎传》戴名世《与刘大山书》
        《明史·戚继光传》《明史·海瑞传》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宋史·李廌传》
        《晋书·华恒传》张养浩《驿卒佟锁住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