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逸民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 选择题12分, 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 完成5-8题。
        《易》称“《遯(dùn同“遁” ) 》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是以尧称则天, 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 终全孤竹之洁。自兹以降, 风流弥繁, 长往之轨未殊, 而感致之数匪一。
             《易经》说:“《遁卦》的含义大得很呀!”又说:“不侍奉王侯大人,保留高尚的名节。”因此尧帝以天为法则,不能使巢父、许由接受他的王位;周武王可算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了,最终只能成全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清白名声。自此以后,隐逸之风流传更盛,多数人的行迹大体相同,而各自隐逸的动机就大不一样。
             逢páng萌字子康, 北海都昌人也。时王莽杀其子宇, 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 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 归, 将家属浮海, 客于辽东。萌素明阴阳, 知莽将败, 有顷, 乃首戴瓦盎, 哭于市曰:“新乎新乎!”因遂潜藏。及光武即位, 乃之琅邪劳山, 养志修道, 人皆化其德。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这时王莽杀了自己的儿子宇,逢萌对友人说:“三纲断绝了!不离开,祸将连累别人。”立即解下帽子挂在东都城门, 他回来后, 带领家属迁往海滨, 客居在辽东。逢萌素来明白阴阳之术,知道王莽不久将败,于是头戴瓦盆,在市上哭道:“新呀新呀!”于是就躲藏起来。等到光武即位,便往琅邪劳山,养志修道,人都被他的德行感化。
             北海太守素闻其高, 遣吏奉谒致礼, 萌不答。太守怀恨而使捕之。吏叩头曰:“子康大贤, 天下共闻, 所在之处, 人敬如父, 往必不获, 只自毁辱。”太守怒, 收之系狱, 更发它吏。行至劳山, 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吏被伤流血, 奔而还。后诏书征萌, 托以老耄, 迷路东西, 语使者云:“朝廷所以征我者, 以其有益于政, 尚不知方面所在, 安能济时乎?”即便驾归。连征不起, 以寿终。
             北海太守素听说他的高尚品德,派吏去拜见行礼,逢萌不答礼。太守怀恨在心而派人去逮捕他。吏叩头道:“子康是大贤人,人们敬之如父,去,一定抓不到,只是自取毁辱。”太守发怒,再派别人前往。那人走到劳山,人们果然联合起来用兵弩捍卫,吏被伤流血,跑了回来。后来朝廷用诏书召逢萌,萌托以年太老,迷失道路的东西方向,并对使者说: “朝廷召我的原因,以为我对政治有益处,我连方向都不知道,怎能济时呢?”立即就便车回家。连续征召都不出来,以寿终。
            周党字伯况, 太原广武人也。家产千金。少孤, 为宗人所养, 而遇之不以理, 及长, 又不还其财。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后读《春秋》, 闻复仇之义, 便辍讲而还, 与乡佐相闻, 期克斗日。既交刃, 而党为乡佐所伤, 困顿。乡佐服其义, 舆归养之, 数日方苏, 既悟 而去。自此敕身修志, 州里称其高。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家产千金。少时死了父亲,被族人所养,可是遇之不以礼,到了长大,又不还其财产。周党到乡县打官司,主人才归还给他。不久,他把家财散与宗族,家中奴婢全部遣散,于是到长安游学。起初, 周党所在张的乡官乡佐曾经侮辱过周党, 周党很长时间都怀恨在心。后来周党读了《春秋》, 明白了《春秋》中讲的复仇的道理, 于是就不再游学, 回到家乡, 与原乡佐相约, 约好时间与地点, 要与他决斗。兵刃相接之后, 周党被乡佐剌伤, 伤害很严重, 他就晕厥了。乡佐佩服他的勇与义, 把他用担架抬回去养伤, 几天后才醒来。醒来之后, 周党离去, 从此后严格自己, 努力修身养志, 乡亲们都佩服他赞美他。
        及王莽窃位, 托疾杜门。自后贼暴从横, 残灭郡县, 唯至广武, 过城不入。建武中, 征为议郎, 以病去职, 遂将妻子居黾池。复被征, 不得已, 乃着短布单衣, 穀皮绡头, 待见尚书。及光武引见, 党伏而不谒, 自陈愿守所志, 帝乃许焉。博士范升奏毁党, 诏曰:“自古明王圣主, 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太原周党不受朕禄, 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党遂隐居黾池, 著书上下篇而终。邑人贤而祠之。
            等到王莽篡位,周党托病杜门不出。以后贼暴纵横,残灭郡县,只有到了广武,经过城门也不进来。建武年间,召周党作议郎,因病离职,于是送妻子居渑池。又被召,不得已,便穿短布单衣,谷皮绡头,待见尚书。等到光武引见,周党伏地而谒见,自己陈述愿守所志,帝才许可了。博士范升奏毁周党, 诏书写道“:自古以来明王圣主一定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的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的俸禄,也是各有志向。赐帛四十匹。”周党便隐居在渑池,著书上下篇而死去。邑人认为贤人而建祠纪念。   
         井丹字大春, 扶风郿人也。性清高, 未尝修刺修人。建武末, 沛王辅等五王居北宫, 皆好宾客, 更遣请丹, 不能致。信阳侯阴就, 光烈皇后弟也, 以外戚贵盛, 乃诡说五王, 求钱千万, 约能致丹, 而别使人要劫之。
            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性清高。建武末年,沛王刘辅等五王住在北宫,都好宾客,再次派人请井丹,不能请来。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的弟弟,凭借外戚贵盛的地位,于是骗说五王,求用千万钱,相约能把井丹请来,而另外使人在半路抢劫他。
        丹不得已, 既至, 就故为设麦饭葱叶之食。丹推去之, 曰:“以君侯能供甘旨, 故来相过, 何其薄乎?”更置盛馔, 乃食。及就起, 左右进辇。丹笑曰:“吾闻桀驾人车, 岂此邪?”坐中皆失色。就不得已而令去辇。自是隐闭, 不关人事, 以寿终。
            井丹不得已,已经来到,阴就故意准备麦饭葱叶等食物,井丹推去不就,说道:“认为君侯能够供给甘美的食物,所以来访,怎么这样菲薄呢?”于是另设盛馔,才进食。等到阴就起身,左右的人推进一辇车,井丹笑道:“我听说夏桀曾用人驾车,难道就是这个吗?”坐中宾客都变了颜色。阴就不得已而叫人把辇车换掉。自此井丹隐居闭门不与人们交往,以寿终。
        《后汉书·逸民列传七十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遣吏奉谒致礼                    奉谒:拜见
        B. 及王莽窃位, 托疾门            杜:  关闭
        C. 自古明王圣主, 必有不之士      宾:  归顺
        D. 以君侯能供甘旨, 故来相        过:  经过
        答案:D  (过:拜访)
        6.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及光武即位, 乃琅邪劳山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后诏书征萌, 托老耄         汝殁六月二日
        C.少孤, 宗人所养             吾属今之虏矣!
        D.及光武引见, 党伏不谒       人非生知之者, 孰能无惑?
        答案:C  (C项“为”都是表被动, A项:动词, 到/代词, 我; B项:介词, 用/介词, 在;D项, 连词, 表转折/连词, 表承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逸之风, 可溯及远古, 唐尧、周武王成全了隐士的隐逸志节, 历代选择隐逸的人很多, 但是他们隐逸的动机不尽相同。
        B.逢萌、周党最初选择隐居避世, 是因为他们都不满王莽篡权;而井丹避世隐居则是因为他本性清高, 不愿意与王侯贵戚结交。
        C.光武帝即位以后曾多次征召逢萌、周党, 他们没有因为时局改变而积极入仕, 而是委婉地拒绝了朝廷的聘用, 坚持独善其身, 光武帝对此很不满。
        D.周党品德高尚, 得到人们的景仰。王莽篡位期间, 社会动荡, 常有匪盗屠城的血案发生, 可对广武城却能网开一面, 居然过城而不入。
        答案:C
        (周党是直接向光武帝陈述自己的志向而不是委婉拒绝, 同时面对光武帝的多次征召并不是每次都委婉拒绝, 光武帝对此并非不满, 而是理解。)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
        B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
        C.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
        D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
        答案: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归, 将家属浮海, 客于辽东。(3分)
           他回来后, 带领家属迁往海滨, 在辽东客居。
           关键词:, 将, 浮海, 客于辽东(状语后置)。
          (2)朝廷所以征我者, 以其有益于政, 尚不知方面所在, 安能济时乎?(4分)
         朝廷征召我的原因,认为我对政事有益处,(我)连方向都不知道,怎能救时呢?
        关键词:所以, 有益于政(状语后置), 方面, 尚, 济
         
          (3)乃诡说五王, 求钱千万, 约能致丹, 而别使人要劫之。(3分)
        于是骗说五王,求用千万钱,相约能把井丹请来,而另外使人在半路抢劫他。
        关键词:诡说, 致丹, 别, 要劫
         
         
         
        译文:
         
        逸民列传序《易经》说:“‘遁卦’的含义大得很呀!”又说“:不侍奉王侯大人,保留高尚的名节。”因此尧帝以天为法则,不能使巢父、许由接受他的王位;周武王可算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了,最终只能成全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清白名声。自此以后,隐逸之风流传更盛,多数人的行迹大体相同,而各自隐逸的动机就大不一样。有的以隐居来满足自己的志向;有的回避大人物的纠缠来成全自己的品德;有的寻求安静的环境去抑制急躁的情绪;有的躲开危险的纷争来求得一时的安全;有的愤世嫉俗来建树自己的节操;有的鄙视富贵来保存自己的清白。然而,看他们甘心在田亩之中操劳,辛苦在江海之上垂钓,难道一定对鱼鸟林草那么感兴趣吗?不过各人性格不同罢了。所以柳下惠虽蒙受耻辱,三次被罢免仍不愿离开齐国,鲁仲连宁肯跳海而死也不愿尊秦为帝,即使千乘之国国君地位也不能让他动心。如果把他们换个位置,那么他们也就不会做出各自的行径了。他们那股子顽固劲确有些沽名钓誉的模样,然而他们却像蝉蜕于尘埃之中,跳出这个恶浊的环境,比那些削尖脑袋去追求名利的人就相距太远了。
         
        荀子说得好:“志趣高超就瞧不起富贵,讲究道义就轻视王公。”汉朝中道衰微,王莽篡位,有志之士胸怀义愤十分强烈。当时丢掉乌纱帽相约离开官位的,不知有多少。扬雄说:“鸿雁飞得很高,猎人的箭射不中了。”就是比喻那些远走高飞的人。光武帝即位,侧身而坐等待贤人,如饥似渴,他派人用旌帛、蒲车去征聘丘园之士,使者在崎岖山路上络绎不绝。像薛方、逢萌等人请他还不肯出来,严光、周党、王霸等人出来了但不肯就位。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都已具备,志士也在想念圣明的天子,这难道不正是“提拔逸民,使天下人心归顺”的大好时机吗?肃宗皇帝也礼遇郑均,聘请高凤,来完成他们的名节。自此以后,帝德渐衰,小人当道,隐士们怀着戒心,感到与那班卿相站在一起为可耻,甚至拂袖而去,失去那种中和之道了。现在记录那些隐居不出,以及出来以后又相继归隐的人,列在这篇里面。
         
        向长传, 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隐居不做官,性格尚中和,通晓《老子》、《易经》。家贫没有资财饭食,好事的人送给他一些食物,他接受一部分而退回多余的。王莽的大司空王邑召他,连年才到,想推荐给王莽,向长坚决辞让才罢了。潜隐在家。读《易经》至《损》、《益》两卦,深深叹气道“:我已经知道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不知道死比生怎样。”建武年间,他的儿子、姑娘娶嫁之事办完,便与家室断绝关系,说:“就把我当作死了吧。”于是就随意行动,与好友北海禽庆一道游五岳名山,最后不知所终。
         
        逢萌传,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家中贫困,给事县做亭长。当时县尉经过亭,逢萌等候迎接拜见,既而丢下木盾叹气道:“大丈夫怎能替人当差役呢?”于是到长安学习,通晓《春秋经》。这时王莽杀了自己的儿子宇,逢萌对友人说:“三纲断绝了!不离开,祸将连累别人。”立即解下帽子挂在东都城门,回来后,将家属迁往海滨,客居在辽东。逢萌素来明白阴阳之术,知道王莽不久将败,于是头戴瓦盆,在市上哭道:“新呀新呀!”于是就躲藏起来。等到光武即位,便往琅笽劳山,养志修道,人都被他的德行感化。北海太守素听说他的高尚品德,派吏去拜见行礼,逢萌不答礼。太守怀恨在心而派人去逮捕他。吏叩头道“:子康是大贤人,天下都闻名,他所在之处,人们敬之如父,去,一定抓不到,只是自取毁辱。”太守发怒,将吏关在牢中,再派别人前往。那人走到劳山,人们果然联合起来用兵弩捍卫,吏被伤流血,跑了回来。后来朝廷用诏书召逢萌,萌托以年太老,迷失道路的东西方向,并对使者说“:朝廷召我的原因,以为我对政治有益处,我连方向都不知道,怎能济时呢?”立即就便车回家。连续征召都不出来,以寿终。起初,逢萌与同郡徐房、平原李子云、王君公是好朋友,都晓得阴阳之学,怀德秽行。徐房与子云养学徒各千人,君公遭乱独不离开,做牛经纪自隐。当时人评论说“:避世墙东王君公。”
         
        周党传,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家产千金。少时死了父亲,被族人所养,可是遇之不以礼,到了长大,又不还其财产。周党到乡县打官司,主人才归还给他。不久,他把家财散与宗族,家中奴婢全部遣散,于是到长安游学。起初,乡佐曾经当着众人侮辱周党,周党久记在心。后来读《春秋》,懂得复仇的意思,便停讲而回,通知乡佐,定日期相斗。既交锋,而周党被乡佐所伤,困顿了。乡佐服其义气,用车子送他回家养伤,数日才复活,已醒就离去。从此束身修志,州里称赞他品格高尚。等到王莽篡位,周党托病杜门不出。以后贼暴纵横,残灭郡县,只有到了广武,经过城门也不进来。建武年间,召周党作议郎,因病离职,于是送妻子居渑池。又被召,不得已,便穿短布单衣,谷皮绡头,待见尚书。等到光武引见,周党伏地而谒见,自己陈述愿守所志,帝才许可了。博士范升奏毁周党道“:臣听说尧帝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于天下;周朝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臣见到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再三聘请,才肯上车。等到陛见朝廷,周党不以礼屈,伏而不谒,偃蹇骄悍,同时都去了。周党等人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钓采好名声,差点列于三公之位。臣愿和他们坐在云台之下,考试治国的方法。如不像臣所说的,愿伏虚妄之罪。竟敢私窃虚名,夸上求高,都是大不敬。”书奏上,天子把它传给公卿。诏书写道“:自古以来明王圣主一定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的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的俸禄,也是各有志向。赐帛四十匹。”周党便隐居在渑池,著书上下篇而死去。邑人认为贤人而建祠纪念。
        起初,周党与同郡谭贤伯升、雁门殷谟君长,都守节不给王莽做官。建武年间,都是召而不到。
         
        王霸传, 王霸字儒仲,太原广武人。少时有清节。等到王莽篡位,弃冠带,与官宦绝交。建武年间,召到尚书,拜称名,不称臣。有司问其缘故。霸说“: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司徒侯霸让位给王霸。阎阳毁王霸道:“太原俗党,王儒仲颇有这种风气。”于是便中止了。因病回家。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召几次不到,以寿终。
         
        严光传, 严光,字子陵,又名遵,会稽余姚人。年少时就有名声,与光武帝一同游历学习。等到光武做了皇帝,严光就改名换姓,隐居不出来。皇帝想念他的才能,就派人拿着图像去寻找。后来齐国有人报告“:有一个男子,身披羊裘在泽中钓鱼。”帝怀疑是严光,就备了安车和玄黑色绸子,派人去请他。请了三次才出来。让他住在军营里,铺好床褥,由太官早晚送饭。司徒侯霸和严光是老朋友,派人送信来。送信人顺便说道“:侯公听见先生到了,本想马上来看你,迫于公务在身,所以没有来。希望你在黄昏时到他那里去谈谈。”严光不答话,就把纸笔给来人,自己口说道:“君房先生,做了三公,很好。希望你能怀着善心,辅以道义,让天下人高兴,如果阿谀奉承,顺着旨意办事就会遭杀身之祸。”侯霸看了信,密封送给皇上。皇帝笑道:“真是狂奴的老样子。”于是驾着车马上到宾馆去。这时严光还睡着没有起来,皇帝走到床边。摸着他的肚子道:“唉呀!子陵,就不能帮我治理国家吗?”严光还是睡着不吱声,过了好久,才睁开眼睛盯着皇帝,说道:“古时唐尧很有德行,想把帝位让给巢父,巢父听完洗了自己的耳朵。读书人都各有志向,何必强迫人家!”皇帝又说:“子陵,我竟不能使你屈就吗?”于是坐上车子叹息着走了。另一次,皇帝又请严光进来,和他谈论过去的事,两人相对讲了几天。皇帝从容不迫地对严光道:“我比从前怎么样?”答道“:你比过去胖了一点。”于是一起睡觉,严光把脚放在光武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报告,天上有客星侵犯帝座,情况很紧急。皇帝笑着说:“我和老朋友严子陵一同睡觉哩!”光武帝拜严光作谏议大夫,严光不做,于是在富春山种田。后人把严光钓鱼的地方叫作严陵濑。建武十七年(42),又特地派人去请严光,仍不肯出来。严光活到八十岁,死在家里。
         
        井丹传, 井丹字大春,扶风..人。少时在太学读书,通晓《五经》,善于谈论,所以京师的人有这么说法“:五经纷纶井大春。”性清高,从来没用名片问候过别人。建武末年,沛王刘辅等五王住在北宫,都好宾客,再次派人请井丹,不能请来。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的弟弟,凭借外戚贵盛的地位,于是骗说五王,求用千万钱,相约能把井丹请来,而另外使人在半路抢劫他。井丹不得已,已经来到,阴就故意准备麦饭葱叶等食物,井丹推去不就,说道:“认为君侯能够供给甘美的食物,所以来访,怎么这样菲薄呢?”于是另设盛馔,才进食。等到阴就起身,左右的人推进一辇车,井丹笑道:“我听说夏桀曾用人驾车,难道就是这个吗?”坐中宾客都变了颜色。阴就不得已而叫人把辇车换掉。自此井丹隐居闭门不与人们交往,以寿终。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后汉书·陈蕃传》
        《后汉书·桓谭传》《后汉书·樊英传》
        《后汉书·盖勋传》《渤海鲍宣妻者》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后汉书·何敞传》
        《后汉书·梁统列传》《后汉书·孔奋传》
        《后汉书·王丹传》《后汉书·徐稚传》
        《后汉书·孔僖传》《后汉书·左雄传》
        《后汉书·李通列传》《后汉书·李云传》
        《后汉书·马援传》《后汉书·冯鲂传》
        《后汉书·阴兴传》《后汉书·刘般传》
        《后汉书·张鲁传》《后汉书·孙程传》
        《后汉书·朱祐传》《后汉书·桓荣传》
        《宋书·傅弘之传》《汉书·车千秋传》
        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新唐书·秦琼传》《宋书·萧惠开传》
        《周书·辛昂传》《北齐书·斛律光传》
        曾国藩《谕纪泽纪鸿》《汉书·盖宽饶传》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明史·杨廷麟传》
        《清史稿·黄宗羲传》苏洵《仲兄字文甫说》
        《明史·廖永忠传》《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晋书·郭舒传》《范文正公文集》序
        《三国志·蒋济传》《明史·蓝玉传》
        《新唐书·许孟容传》《后汉书·左雄传》
        李梦阳《邵道人传》沈德潜《游虞山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