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于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9-12题。
        于谦
           于谦, 字廷益, 钱塘人。生七岁, 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 授御史。奏对, 音吐鸿畅, 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 待寮属甚严, 独下谦, 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 高煦出降, 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 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 称万死。帝大悦。师还, 赏赉与诸大巨等。
            出按江西, 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 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 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 乃手书谦名授吏部, 超迁兵部右侍郎, 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 轻骑遍历所部, 延访父老, 察时事所宜兴革, 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 小有水早, 辄上闻。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 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 随分支给。先菽秫, 次黍麦, 次稻。俟秋成偿官, 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 预备粮有未足, 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 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 计里置亭, 亭有长, 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 榆柳夹路, 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 按山西者不及至, 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 以资边用。威惠流行, 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 迁左侍郎, 食二品俸。
            初, 三杨在政府, 雅重谦。谦所奏, 朝上夕报可, 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 空橐以入, 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 三杨已前卒, 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 尝忤振。谦入朝, 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 劾谦以久不迁怨望, 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 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 得释, 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 周、晋诸王亦言之, 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 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 授田给牛种, 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 丁内外艰, 皆令归治丧, 旋起复。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命谦口数其罪            效:一一列举
            B.东野云, 汝殁以六月二日    以:于, 在
            C.预备粮有未足, 不听离任    听:听从
            D.初, 三杨在政府, 雅重谦    雅:平素, 向来
        10.下列各组语句中, 全都是为了表现于谦政绩卓越的一组是(  )(3分)
        ①顾佐为都御史, 待寮属甚严, 独下谦  ②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 诏遗御史捕之
        ③厚筑堤障, 计里置亭, 亭有长, 责以督率修缮 ④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 以资边用
        ⑤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 请留谦者以千数 ⑥前后在任十九年, 丁内外艰, 皆令归治丧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帝知道于谦堪当重任, 所以在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的时候, 亲自授意, 破格提拔他担任兵部右侍郎, 去做河南、山西巡抚。
           B.于谦做河南、山西巡抚时, 严厉的措施和宽缓优惠的政策都得到了推行, 太行山一带的盗贼都躲藏起来, 不敢作恶了。
           C.于谦每次进京入朝奏事, 都两手空空, 不对朝中官员行贿, 所以朝中的一些权贵都对他感到不满。
           D.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 于谦请求发放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 给他们田、�:椭肿�, 由一些年纪大的官员负责监督管理。
         
        12.请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察时事所宜兴革, 即俱疏言之。(2分)
        (2)俟秋成偿官, 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3分)
        (3)通政使李锡阿振指, 劾谦以久不迁怨望, 擅举人自代。(4分)
         
        答案:
         
        9.C(听:允许、答应)
        10.C(①写顾佐对于谦很客气 ⑥写于谦在任时间及皇上准许他回去为父母办丧事)
        11.D(“使里老司察之”是指让乡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来管理监察。)
        12.(1)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 并立即上疏提出。(疏)
        (2)等秋收后还给官府, 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 则免予偿还。(秋成、偿)
        (3)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 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 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阿、久不迁怨望、举人自代)
         
        译文:
        于谦, 字廷益, 钱塘人。七岁的时候, 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 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 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 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 他声音洪亮, 语言流畅, 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 对下属很严厉, 只有对于谦客气, 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 高煦出来投降, 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 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栗, 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 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 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 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 恰逢当时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 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 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 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 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 访问父老, 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 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 稍有水旱灾害, 马上上报。
        正统六年, 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 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 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 再给黍麦, 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 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 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 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 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槭硬�。”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 常因涨水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 计里数设置亭, 亭有亭长, 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 于是榆树夹道, 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 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 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 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 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 升任左侍郎, 领二品官的俸禄。
        当初, 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 素来很看重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 早上上奏章, 晚上便得到批准, 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 都是空着口袋进去, 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 “三杨”已经去世, 太监王振掌权, 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 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 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 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 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 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 把他放出来, 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 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 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 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 有二十余万人, 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 给他们田、�:椭肿�, 由里老监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 他父母去世时, 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 不久便起用原职。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刘基传》《明史·鲁穆传》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吴与弼, 字子传》《明史·张溥传》
        《熊鼎传》《况钟传》
        《明史·费宏传》《明史·郑赐传》
        《明史·熊廷弼传》《明史·刘基传》(二)
        《明史·杨瑄传》《明史·黄道周传》
        《明史·唐顺之传》《明史·王恕传》
        《明史·唐顺之传》(二)《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卓敬传》《明史·王宪传》
        《明史·归有光传》《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明史·马森传》
        唐甄《大命》《待漏院记》
        《隋书·高劢传》《宋史·赵上交传》
        张岱《梅花书屋》《明史·吴祯传》
        《长清僧》曾巩《书魏郑公传后》
        《明史·毛吉传》《晋书·王衍传》
        顾炎武《廉耻》《三国志·杜袭传》
        侯方域《悯獐》《宋史·陈尧佐传》
        《后汉书·张鲁传》《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新五代史·李崧传》《后汉书·孙程传》
        《明史·金濂传》白居易《李陵论》
        《宋史·陶榖传》《明史·汪乔年传》
        《杨万里忧国》《宋史·赵尚宽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