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 6.(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问题。 受人者畏人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贻邑焉, 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 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 奚①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②人。纵君有赐, 不我骄也, 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 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立节》) [注释]①奚:为什么。②骄:傲视, 对……傲慢无礼。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纵君有赐, 不我骄也, 我能勿畏乎? (3)从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中, 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分析】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衣服耕地, 鲁国国君派人去那里把当地给他作封邑。并说:“就用这封邑的收入让你穿上贵重点的衣服吧。”曾子不接受。反复又去, 还是不接受。出使的人说:“这不是先生你求别人的, 而是别人献给你的, 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这句话, 接受别人东西的人会感到对人家有亏欠, 给予别人东西的人会对人家傲慢, 纵然你们给予我东西而不对我傲慢, 可我自己能不觉得对别人有亏欠吗?”最终也没有接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 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分清层次, 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接受别人东西的人会感到对人家有亏欠。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句中重点词语有:纵, 纵然。骄。句意为:纵然你们给予我东西而不对我傲慢?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选文主要是通过曾参拒绝赏赐的内容, 围绕这一主旨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答案: (1)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纵然你们给予我东西而不对我傲慢, 可我自己能不觉得对别人有亏欠吗? (3)示例: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启示我们无功不受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