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袁宏道《灵岩》阅读练习及答案
        袁宏道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915题。
        灵岩
        灵岩一名砚石, 《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即其处也。山腰有吴王井二:一圆井, 日池也;一八角井, 月池也。周遭石光如镜, 细腻无驳蚀, 有泉常清, 莹晶可爱, 所谓银床素绠①, 已不知化为何物。其问挈军持瓶钵而至者, 仅仅一二山僧, 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悲哉!有池曰砚池, 旱岁不竭。或曰即玩华池也。
        登琴台, 见太湖诸山, 如百千螺髻, 出没银涛中, 亦区内绝境。山上旧有响屧廊, 盈谷皆松, 而廊下松最盛, 每冲飙至, 声若飞涛。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佩钗钏声, 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瞠目不知所谓。石上有西施履迹, 余命小奚②, 以袖拂之, 奚皆徘徊色动。碧镱缃钩③, 宛然石髬中, 虽复铁石作肝, 能不魂销心死?色之于人甚矣哉!
        山仄有西施洞, 洞中石貌甚粗丑, 不免唐突。或云石室, 吴王所以囚范蠡也。僧为余言:其下洼处, 为东西画船湖, 吴王与西施泛舟之所。采香径在山前十里, 望之若在山足, 其直如箭, 吴宫美人种香处也。山下有石可为砚, 其色深紫, 佳者殆不减歙溪④。米氏《砚史》云:“蠖村石理粗, 发墨不糁。”即此石也。山之得名, 盖以此, 然在今搜伐殆�。辔薷醇颜咭�。
        嗟乎, 山河绵邈, 粉黛若新。椒华沉彩, 竟虚待月之帘;夸骨埋香, 谁作双鸾之雾?既已化为灰尘白杨青草矣。百世之后, 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 断肠虚无之画屧, 矧夫看花长洲之苑, 拥翠白玉之床者, 其情景当何如哉?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⑤, 仲父⑥云无害霸;蜀国无倾国之美人, 刘禅竞为俘虏。亡国之罪, 岂独在色?向使库无湛卢⑦之藏, 潮无鸱夷⑧之恨, 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
        (取材于《袁宏道集笺�!罚�
        【注】①银床素绠:指井栏与井绳。②小奚:即“小奚儿”, 小童儿。③碧镱缃钩:青色鞋缘和浅黄色鞋扣。④歙溪:地名, 所产石砚石质优良。⑤齐国有不嫁之姊妹:指齐桓公好色。⑥仲父:即管仲, 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⑦湛卢:宝剑名。这里指越王献给吴王的宝�!"囵芬�:皮革制成的鸱囊。这里指伍子胥进谏被吴王所杀, 裹在鸱囊扔进江中一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细腻无驳蚀驳蚀:因风化而受损害
        B.亦区内无绝景绝:绝妙
        C.吴王所以囚范蠡也所以:……的原因
        D.刘禅竞为俘虏竞:显终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圆井, 日池也吴宫美人种香处也
        B.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色之于人甚矣哉
        C.若受具戒乎望之若在山足
        D.宛然石髬中然在今搜伐殆尽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池曰砚池, 旱岁不竭
         有一砚池, 干旱之年也不枯竭
        B.僧瞠目不知所谓
          山僧瞪着眼睛不知该往哪里去
        C.虽复铁石作肝, 能不魂销心死
          即使是个铁石心肠的人, 能不魂飞心死吗
        D.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
          幽居之士和隐逸高人, 仍然为寂寞美人的足迹而伤心
        1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灵岩, 别名砚石山, 因其出产著名砚石而得名, 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宫殿——馆娃宮。
        B.灵岩半山腰有两□井, 因其形状不同而以“日池”“月池”命名, 水井周围的石头光亮如镜, 泉水四季常清, 晶莹透澈。
        C.作者从西施洞出发, 然后经过囚禁范蠡的石室, 又来到东西画船湖, 沿笔直的十里采香径前行下山, 一路可谓风景如画。
        D.作者记述游览灵岩山的过程, 借凭吊古迹, 感叹世事沧桑, 并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常人“女色误国”的思想, 颇有新意。
        1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洞中石貌甚粗丑, 不免唐突。(2分)
        ②其色深紫, 佳者殆不减歙溪。(2分)
        14.第二段写景富于变化, 充满情趣。请结合本段内容, 仿照句③的形式, 将内容补充完整, 写在方框内。(4分)
        ①太湖诸山, □□□□□□□;②响屧松林, □□□□□□□;③西施履迹, 碧镱缃钩画石髬。
        15.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亡国之罪, 岂独在色”?请结合文章加以解说。(4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7道小题, 共24分。
        9.C【解析】所以:用来……的。(3分)
        10.A【解析】A也, 语气词.表判断。B介词, 在;介词, 对于。C代词, 你, 你们;副词, 像, 好像D词尾, ……的样子:连词, 但是(3分)
        11.B【解析】所谓:所说的。山僧瞪着眼睛不知道我说什么。(3分)
        12.C【解析】西施洞即石室。(3分)
        13.①洞中的石头样貌特别粗糙丑陋, 免不了亵渎了美丽的洞名
        【评分标准】“甚”“唐突”1分, 全句大意1分, 共2分。
        ②那些颜色深紫的石头, 好的大概不比歙溪出产的差。
        【评分标准】“其”“殆”“减”共1分。全句大意1分, 共2分。
        14.①百千螺鬓隐(跃)银涛②冲飚飞涛鸣山谷
        【评分标准】内容1分, 形式1分, 每句2分, 共4分。
        15.作者认为, 国家灭亡的原因并非只是因为帝王重色。齐国国君虽然重色却能重用管仲, 辅佐他成为就霸业:蜀君刘禅并不荒淫却因昏庸而亡国;越王最终亡国, 是因为被勾践宝剑迷惑, 不听从伍子胥的谏言, 并不是因为宠爱西施, 因此, 把国家灭亡都归咎于帝王重色是有失公允的。
        【评分标准】“齐桓公称霸原因”“刘禅亡国原因”各1分, “吴王亡国原因”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灵岩, 又名砚石, 《越绝书》上说:“吴国人在砚石山上修建了馆娃宫。”(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山腰有两口吴王井:一口圆井, 叫日池;一口八角井, 叫月池。(井)周围的石头光滑如镜, (石质)细腻没有剥蚀, (井)内有常清的泉水, (井水)晶莹可爱, (人们)所说的井栏和井绳, 早已不知道变成什么东西了。这时候, 带着净瓶和饭钵而来的人, 只有一两个山中的僧人出没在衰草寒烟之中罢了。悲哀�。。ɑ梗┯幸淮θ醒獬�, 干旱的年岁泉水也不干, 有人说这就是玩华池。
        登上琴台, 看见太湖一带的几座山, 好像成百上千的发髻, 在银色的波浪中出没, 也是区域内的绝妙景色。山上原有响屧廊, 满山谷都长满了松树, 响屧廊下的松树最为茂盛, 每当疾风刮起, 声音像浪涛一样。我笑着对山僧说:“这是美人环佩钗钏出发的声音, 你禁受得�。ㄉ说模┙渎陕�?应该躲避离开(这里)。”山僧瞪着眼睛不知我说的是什么。石头上有西施的足迹, 我让小童用袖子拂拭它, 小童都迟疑着变了脸色。(西施所穿的)青色丝鞋缘浅黄色的鞋扣的(鞋子), 好像在石头上忽隐忽现, 即使是用铁石作心肝的人, (此刻)能不魂销心死吗?美色对于人来说真是太厉害了�。�
        灵岩山侧有一个西施洞, 洞中石头的样貌特别粗糙丑陋, 免不了亵渎了美丽的洞名。有人说:这座石洞, 是吴王用来囚禁范蠡的地方。山僧对我说, 石洞下面的低洼处, 是东西两座画船湖, 是吴王与西施泛舟的地方。采香径在灵山前面十里远的地方, 望过去就像在山脚下一样, 这条小路像箭一样笔直, 是吴国宫中妃嫔们种香草的地方。山下有石头能够制砚, 那些颜色深紫的石头, 好的大概不比歙溪出产的差。米氏(米芾)的《砚史》上说:“蠖村的石头文理较粗, 发墨(的时候)不会散落。”就是这种石头。得名砚石山, 大概是因为这一点, 但是, 现在快要搜求采伐完了, 石材也不再有质地好的了。
        唉, 山河久远, 美女容颜还像新的。椒花的香气已经淡去, 最终让待月的香帘虚开;被赞为美女者都已离开人世, 谁能成为薄雾中的双鸟呢?(这些)都已经化为灰尘白杨和青草了。百代以后, (那些)幽居之士和隐逸高人, 仍然为寂寞的美人的足迹而伤心, 为虚无的彩绘的木板鞋而断肠, 何况那些在长洲苑看花, 拥有翠白玉床的人(想到这些), 那情景会怎么样呢?齐国有不嫁的姊妹, 管仲说这不损害齐国称霸;蜀国宫中没有使国家倾覆的美人, 刘禅最终沦为俘虏。亡国的罪责, 难道只是在女色吗?如果府库没有湛卢那样的收藏, 潮水中没有(伍子胥)鸱夷(裹尸)的仇恨, 越国即使进献(吴国)一百个西施又有什么用处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袁宏道《湘湖》袁宏道《叙小修诗》
        袁宏道《山居斗鸡记》袁宏道《华山别记》
        袁宏道《徐文长传》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
        《旧唐书·颜杲卿传》《寡人之于国也》
        《史记·管晏列传》(二)《明史·归有光传》
        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后汉书·何敞传》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送李材叔知柳州》《梅花岭记》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吴敏树《月夜泛舟记》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东坡先生墓志铭》
        《明史·申时行传》《明史·姚夔传》
        《李泰伯改字》《龚遂为渤海太守》
        《元史·博尔术》《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放翁家训》《吾庐记》
        高启《南宫生传》《旧唐书·任瑰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