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欧阳修《偃虹堤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8—13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 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 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 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 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 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曰:“洞庭, 天下之至险;而岳阳, �!⑻丁⑶⑹袼幕嶂逡�。昔舟之往来湖中者, 至无所寓, 则皆泊南津, 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 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 皆泊堤下, 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 曰:“长一千尺, 高三十尺, 厚加二尺, 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 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 曰:“州以事上转运使, 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 凡三反复, 而又上于朝廷, 决之三司, 然后曰可, 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 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 则其谋始也精, 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 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 惠其民而及于�!⑻丁⑶⑹�, 凡往来湖中, 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 舟之来而止者, 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 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 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 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 为其民捍患兴利, 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 则民到于今受其赐, 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 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 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 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 退守一州, 无所用心, 略施其余, 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 北宋人, 屡遭贬黜, 其时被贬, 任岳州知州。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 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虞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常显用之               常:曾经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 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11.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 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 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 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 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 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 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 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 退守一州, 无所用心, 略施其余, 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
        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 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8.答案: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解析:“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已经标明了层次, 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动词和虚词来划分, 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覆溺之虞, “虞”的意思是担心、担忧, 与上句“风波之恐”的“恐”意思接近。
        10.答案:C
        解析:“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易”。此处为“改变”意。
        11.答案:C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和原因: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民拥戴, 共有此意。重点不在于描写安居乐业的情景。
        12.答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俱)兴
        解析:试题中“功未及就, 退守一州, 无所用心, 略施其余, 以利及物”是指滕子京在仕途不顺的境遇下仍心为百姓, 勤于政事, 惠及百姓做出一定政绩的具体陈述, 与《岳阳楼记》的此句意义相似, 考生可能易错答“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名句, 但这些名句都是作者抒发个人情怀的句子, 与题干中给出的句子不符。
        13.答案: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 “虑于民也深, 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 也要为百姓谋利, 有所作为。
        解析:此题首先要指出两篇《记》抒发的为官情怀。《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体现了为官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虹堤记》“虑于民也深”等句体现出以民为本, 仕途受阻也依然保持自我高尚的德行情怀。然后要从两篇《记》抒发的情怀出发来谈感悟, 要能联系实际, 要有分析。与过去阅读延伸题的答题思路完全一致。
        【参考译文】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 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记述的文字。”我打开信查看地图, (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 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 叫做偃虹堤。
        问建造此堤和为此堤命名的人, 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湖泊, 岳阳又是荆州、潭州、贵州和蜀州四个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 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 只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 那些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要绕远路又很疲惫, 而且常�:ε路绮ㄐ似�, 担心船被打翻, 人被淹死。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 有事到州里的, 路又近又不用担心。”我问这个堤规模有多大, 需要用多少人, 回答说:“堤全长一千尺, 高三十尺, 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 到最上边能达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 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 而且不超过时间完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 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 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 反复了多次, 最后又上报朝廷, 由三司来决定, 三司决定说可行, 他们都没能改变我们太守的决定。”又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 可以为此写篇文字。”
        大概为百姓考虑得深远的人, 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就是精到的, 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凭借百步远的湖堤, 抵挡天下最凶险和最不可预测的担心, 使当地百姓得到好处并且遍及荆州、潭州、贵州、蜀州, 凡是往来于洞庭湖的人, 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好处。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 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 一天要有多少呢!事情不怕干不成, 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 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有才德的人, 为了百姓兴利除弊, 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假使其继承者都像刚开始建造的人那样用心, 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 天下还会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 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
        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 在当世很有名。在朝廷急需用兵用人的时候, 他曾经被朝廷重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 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 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 只是稍稍发挥, 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 不用花太多的力气而收到成倍的功效, 这种做事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人仿效的法则, 这是我第一个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 而是考虑到让千秋万代获利, 并且告诉后代不要把(它)废弃, 这是我第二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 都想为滕太守记下这个功劳, 这是我第三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因为有这三个该写的理由而不能不写, 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相关文言文练习
        欧阳修《真州东园记》《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伐树记》欧阳修《游鲦享记》
        《释惟俨文集序》欧阳修《画舫斋记》
        欧阳修《卖油翁》欧阳修《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赠吏部尚书正肃吴公墓志铭》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吉州学记》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简肃薛公墓志铭》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苏氏文集序》欧阳修《送方希则序》
        《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欧阳修《五代史记一行传叙》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三国志·袁术传》《明史·陆光祖传》
        朱熹《黄子厚诗序》秦松龄《过百龄传》
        《新唐书·郭震传》《宋史·赵瞻传》
        《汉书·天文志》《梁书·刘季连传》
        归有光《顾隐君传》苏辙《东轩记》
        《怒蛙说》王若虚《焚驴志》
        《零陵三亭记》《宋史·欧阳修传》
        戴名世《河墅记》《辽史·韩延徽传》
        方良永《厓门吊古记》《清史稿·李文耕传》
        《元史·宋子贞传》《南史·吕僧珍传》
        《宋史·叶衡传》《关木匠传》
        《汉书·丙吉传》《明史·平安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