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元史·王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王恂字敬甫, 中山唐县人。父良, 潜心伊洛之学, 及天文律历, 无不精究。性颖悟, 生三岁, 家人示以书帙, 辄识风、丁二字。六岁就学, 十三学九数, 辄造其极。岁己酉, 太保刘秉忠北上, 途经中山, 见而奇之, 及南还, 从秉忠学于磁之紫金山。癸丑, 秉忠荐之世祖, 召见于六盘山, 命辅导裕宗, 为太子伴读。中统二年, 擢太子赞善。三年, 裕宗封燕王, 守中书令, 兼判枢密院事, 敕两府大臣:凡有咨禀, 必令恂与闻。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恂言:“太子, 天下本, 付托至重, 当延名德与之居处;况兼领中书枢密之政, 诏条所当遍览, 庶务亦当屡省。”帝深然之。
        恂早以算术名, 裕宗尝问焉。恂曰:“算术, 六艺之一, 定国家、安人民, 乃大事也。”裕宗问以心之所守, 恂曰:“许衡尝言:人心如印板, 惟板本不差, 则虽摹千万纸皆不差;本既差, 则摹之于纸, 无不差者。”裕宗深然之。诏择勋戚子弟, 使学于恂, 师道卓然。及恂从裕宗抚军称海, 乃以诸生属之许衡, 及衡告老而去, 复命恂领国子祭酒。
        帝以国朝承用金《大明历》岁久浸疏, 欲厘正之;知恂精于算术, 遂以命之。恂荐许衡能明历之理, 诏驿召赴阙, 命领改历事, 官属悉听恂辟置。恂与衡及郭守敬等, 遍考历书, 昼夜测验, 创立新法, 参以古制, 推算极为精密。历成, 赐名《授时历》, 以其年冬, 颁行天下。
        十八年, 居父丧, 哀毁, 日饮勺水。帝遣内侍慰谕之。未几, 卒, 年四十七。初, 恂�。W诼徘惨秸镏�, 及葬, 赙钞二千贯。延祐二年, 赠推忠守正功臣、光禄大夫、司徒、上柱国、定国公, 谥文肃。
        (节选自《元史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B.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C.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D.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己酉, 采用干支纪月方式所表示的月份, 干支纪月和干支纪年都以六十为一个周期。
        B.国子祭酒, 学官名, 为国子监的主管者。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C.“赴阙”指入宫觐见皇帝。阙, 古代皇宫前面两边供瞭望的楼台, 代指帝王的住所。
        D.哀毁, 因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 常作居丧尽礼之辞。古人居丧又可称作丁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恂聪颖过人, 三岁就能识字, 六岁开始上学, 十三岁学习九数, 并且达到了最高水平;后来得到刘秉忠的赏识, 跟随他在紫金山学习。
        B.王恂受命辅佐指导裕宗, 担任太子伴读, 后又被提拔为太子赞善;裕宗对他深为倚重, 下令两府大臣, 凡有咨询禀报, 必须让王恂参与。
        C.王恂学识渊博, 是一位难得的良师, 因而裕宗令其负责教授所有皇亲国戚的子弟;后来由于许衡告老还乡, 裕宗又让他兼任国子祭酒。
        D.王恂认为算术在六艺中地位十分重要, 有定国安民的作用;他与郭守敬等人遍参历书, 日夜观测天象, 并做精密推算, 创立了新历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心如印板, 惟板本不差, 则虽摹千万纸皆不差。译文:
        (2)帝以国朝承用金《大明历》岁久浸疏, 欲厘正之。译文:
        14.对于调护太子, 王恂有哪些主张?(3分)
         
         
         
        答案:
        10.B
        11.A(此处是干支纪年, 不是纪月, 与《兰亭集序》“岁在癸丑”同;且干支纪月不是六十为一个周期。)
        12.C(原文为“诏择勋戚子弟, 使学于恂”, 裕宗只是选择了部分有功勋的大臣和皇亲国戚的子弟让王恂教授。)
        13.(1)人心如同印刷的模板, 只要模板不出差错, 那么即使印刷成千上万张纸都不会出差错。(4分)
        (2)皇帝认为本朝沿用金代《大明历》, 年岁久远逐渐变得不精确, 打算订正它。(4分)
        14.①延请德高望重者和太子交往;②让太子阅读皇帝颁发的全部诏令;③让太子经常接触各种政务。(每点1分, 共3分)
         
         
        参考译文:
        王恂字敬甫, 中山唐县人。父亲王良, 潜心研究程颐程颢兄弟的理学, 对于乐律历法无不精心研究。王恂禀性聪悟, 三岁就能识字, 家人把书籍给他看, 就能认识“风”“丁”二字。六岁开始上学, 十三岁学习九数, 对它的研究就已到达顶点。己酉年, 太保刘秉忠北上, 途经中山, 见到王恂, 认为他是奇特之人。等到秉忠南还后, 王恂即拜秉忠为师, 跟随他在磁州的紫金山学习。癸丑年, 秉忠把他推荐给世祖, 世祖在六盘山召见他, 命令他为太子裕宗之伴读。中统二年, 擢升为太子赞善。三年, 裕宗被封为燕王, 为中书令, 兼管枢密院事, 他下令两府大臣:凡有禀报, 必让王恂参与并得知内情。当初, 中书左丞许衡汇集唐、虞以来良言善政编成文书进呈皇上, 世祖曾经让王恂讲解, 并且命令太子以王恂为师。皇帝又命令王恂慎重照顾太子的饮食起居, 不是应当接触的人, 不准(他们)侍奉在太子左右。恂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 负有国家存亡的重任, 理当请德高望重的人与太子住在一起。何况太子兼领中书省枢密院两处政务, 皇帝颁发的条令应当逐一阅读, 一切政务也应一一过问。”这些话帝都深表赞同。
        恂早年凭算术著名, 裕宗曾向他求教, 王恂说:“算术是六艺之一, 能使国家、人民安定, 是大事。”裕宗问他关于修养心性的意义, 恂说:“许衡曾说过, 人心如同印刷的模板, 只要模板不出差错, 那么即使印刷成千上万张纸都不会出差错;如果印版错了, 那么印在纸上没有不出差错的。”裕宗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帝挑选有功勋的皇亲国戚子弟, 让他们拜王恂为师, 王恂为师之道卓越突出。等到王恂随裕宗到称海抚慰军士, (裕宗)就把众弟子交给许衡教导, 衡告老还乡后, 又命令王恂兼任国子祭酒。
        皇帝认为本朝沿用金代《大明历》, 年岁久远逐渐变得不精确, 打算订正它;知道王恂精通算术, 于是命他做这件事。王恂则举荐能够懂得历法的道理的许衡, 于是下诏以驿马传召许衡赴朝统领修订历法一事, 而参与的官员任凭王恂安排。王恂与许衡及郭守敬等, 广泛参考历书, 日夜观测天象, 做精密推算, 创立新历法, 并用古制进行验证。新历编成, 赐名为《授时历》, 并在当年的冬天向天下颁布施行。
        至元十八年, 王恂因父亲去世哀痛过度, 损伤身体, 每天只喝一勺水。皇帝派遣内待宽慰他。不久病卒, 年四十七岁。当初, 王恂患病期间, 裕宗多次派遣医生前往诊治, 等到下葬时又赐钞二千贯为安葬费。延祐二年, 赠推忠守正功臣、光禄大夫、司徒、上柱国、定国公, 谥号文肃。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元史·尚野传》(三)《元史·汪惟正传》
        《元史·乃燕硕德传》《元史·月赤察儿传》
        《元史·布鲁海牙传》《元史·刘元振传》
        《元史·赵宏伟传》《元史·周伯琦传》
        《元史·杨景行传》《元史·宋本传》
        《元史·奥鲁赤传》《元史·许楫传》
        《元史·许衡传》(三)《元史·褚不华传》
        《元史·洪君祥传》《元史·韩性传》
        《元史·张立道传》(二)《元史·赵良弼传》
        《元史·阿礼海牙传》《元史·唐仁祖传》
        《元史·郝经传》《元史·乌古孙良桢传》
        《元史·王构传》(二)《元史·尚野传》(二)
        《元史·王珣传》《元史·许衡传》(二)
        《元史·郭嘉传》(三)《元史·郭嘉传》(二)
        《元史·萧㪺传》《元史·廉希宪传》(三)
        《元史·赵师鲁传》《元史·萧渼传》(二)
        《元史·萧渼传》《元史·尚野传》
        《元史·崔斌传》《元史·郑鼎传》
        《元史·王约传》《元史·刘容传》
        《元史·李伯温传》《元史·何玮传》
        《元史·石普传》《元史·张懋传》
        《元史·雷膺传》《元史·张立道传》
        《元史·史天泽传》《元史·伯颜不花的斤传》
        《元史·张珪传》《元史·杜本传》
        《元史·廉希宪传》(二)《元史·乃蛮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