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杨震字伯起, 弘农华阴人也。少好学, 受《欧阳尚书》于太�;赣�, 明经博览, 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途佑诤�, 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众人谓之晚暮, 而震志愈笃。年五十, 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举茂才, 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 神知, 我知, 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震不肯, 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以此遗之, 不亦厚乎!” 延光二年, 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 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 欲令公辟其兄, 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 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 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 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 即辟此二人, 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 东巡岱宗, 樊丰等因乘舆在外, 竞修第宅, 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 得丰等所诈下诏书, 具奏, 须行还上之。丰等闻, 惶怖, 会太史言星变逆行, 遂共谮震。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 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 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 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 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 时年七十馀, 道路皆为陨涕。 岁余, 顺帝即位, 樊丰、周广等诛死, 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朝廷咸称其忠, 乃下诏除二子为郎, 赠钱百万, 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 远近毕至。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旬日中皆见拔擢 见:发现 B.樊丰等因乘舆在外, 竞修第宅 竞:竞相 C.遂共谮震 谮:诋毁 D.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 诣:到某地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B.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C.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D.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震年少好学, 博览群书。他对学问肯钻研, 被人们誉为“关西的孔子”。在五十岁以前, 州郡也有聘请和任命他做官的, 但他都没答应。 B.杨震为人清廉, 不置办产业。故人王密深夜怀金前来拜访, 他用“四知”的说法巧妙拒绝。老友和长辈有人劝他为子孙置办产业, 他不同意。 C.杨震为官正直, 不受私人请托。他担任太尉时, 帝舅耿宝和皇后的哥哥阎显私下向他举荐人�。」芏巳ㄊ频匚欢己芨�, 但他都没有答应。 D.杨震嫉恶如仇, 深受百姓爱戴。他遭奸人谗害, 在逼迫下饮鸩而死。他死时连和他没有亲属关系的人都痛哭流泪, 改葬时远近的人们都来祭奠他。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以此遗之, 不亦厚乎! (2)李常侍国家所重, 欲令公辟其兄, 宝唯传上意耳。 答案: 17.A 18.B 19.D 20.(1)让后世称道(我的后人)是清白官吏的子孙, 把这个名声留给他们, 不也是很丰厚(的遗产)吗? (2)李常侍是国家倚重的人, 想让您征召他的哥哥, 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 【解析】 17.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 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 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A项, 见, 表被动;“旬日中皆见拔擢”译为:十天之内他们都被提拔。 故选A。 18.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 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 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 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这段话的大意是:在他到郡上任时, 途经昌邑。先前他所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拜见他, 到夜里揣着十斤金送给杨震。 “之郡”是去郡里(上任)的意思;“道经昌邑”是途经昌邑的意思, 从语法上讲, “道”与前文“之郡”没有关联, 应该放在后边, 排除AD;“故人知君”与“君不知故人”结构对称, 句中不能断开, 排除C。 故选B。 19.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 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 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 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 做好理解分析, 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D项, “在逼迫下饮鸩而死”错误;原文说“震行至城西几阳亭, 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因饮鸩而卒”, 可见杨震之死并非“在逼迫下饮鸩而死”。 故选D。 20.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称, 称道;遗, 留;不亦……乎, 不也……吗;厚, 丰厚。 译为:让后世称道(我的后人)是清白官吏的子孙, 把这个名声留给他们, 不也是很丰厚(的遗产)吗? 第二句得分点:重, 倚重;辟, 征召;传, 传达;上意, 皇帝的意思。 译为:李常侍是国家倚重的人, 想让您征召他的哥哥, 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 译文: 杨震字伯起, 弘农华阴人。年轻时就喜欢学习, 通晓经学, 博览群书, 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儒生因此说杨震是“关西孔子杨伯起。”平�?途釉诤�, 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礼聘和任命, 人们说他出仕时间已太迟, 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五十岁时, 才在州郡任职。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有才能就征召他, 以茂才举荐他, 四次升迁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到郡上任时, 途经昌邑。先前他所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拜见他, 到夜里揣着十斤金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 你却不了解老朋友, 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黑夜没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 神明知道, 我知道, 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退出客舍。后来他转任涿郡太守。生性公正廉洁, 不接受私人请托。杨震的子孙经常吃粗食, 出门步行, 老朋友和长辈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 他不答应, 说:“让后世人称道他们是清白官吏的子孙, 把这个名声留给他们, 不也是很丰厚的遗产吗?” 延光二年, 杨震代替刘恺担任太尉。国舅大鸿胪耿宝向杨震举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 杨震不听从。耿宝就亲自前往看望杨震说:“李常侍是国家所倚重的人, 想让您征召他的哥哥, 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假如朝廷想让三府征召人才, 按旧例应该有尚书的公文。”最终拒绝没有答应, 耿宝非常怨恨地走了。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举荐他亲近的人, 杨震又不答应。司空刘授听到这两件事, 随即征召了这二人, 十天之内他们都被提拔。从此之后, 杨震更加被人怨恨。 延光三年春, 皇帝向东方巡行泰山, 樊丰等人趁着皇帝在外地, 争相修建宅第, 杨震的部属高舒召来大匠令史稽查这件事。得到樊丰等人伪造颁发的诏书, 写了奏书, 要等皇上回来再上奏。樊丰等人听到消息, 极度恐慌, 适逢太史令说星象反常, 于是他们向皇上一同诋毁杨震。皇帝下诏遣送杨震回原籍。杨震走到城西几阳亭, 就情绪激昂地对他的儿子和门生们说:“死是读书人的本分。我承蒙国恩身居高位, 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惩处他们, 厌恶后宫作乱却不能禁止她们, 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天地日月!”于是喝毒酒而死, 当时他七十多岁, 没有亲属关系的过路人, 皆为之流泪。 一年多后, 顺帝即位, 樊丰等人被杀, 杨震的学生虞放、陈翼到朝廷申诉杨震事。朝廷都称赞杨震忠心, 于是皇上下诏授予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 赠钱百万, 按照礼仪将杨震改葬于华阴潼亭, 远近的人都来祭奠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