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史记·乐毅列传·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 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 而燕军乐毅独追, 至于临淄。齐湣王之败济西, 亡走, 保于莒。乐毅攻入临淄, 尽取齐宝, 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 亲至济上劳军, 行赏飨士, 封乐毅于昌国, 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 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下齐七十余城, 皆为郡县以属燕, 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 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 及即位, 齐之田单闻之, 乃纵反间于燕, 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 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 欲连兵且留齐, 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 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 得齐反间, 乃使骑劫代将, 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 畏诛, 遂西降赵。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 以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之降赵, 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 且谢之曰:“将军过听, 以与寡人有隙, 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 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臣闻之, 善作者不必善成, 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 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 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 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 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臣闻古之君子, 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 不洁其名。臣虽不佞, 数奉教于君子矣。故敢献书以闻, 唯君王之留意焉。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 燕、赵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B.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C.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D.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县, 起源于春秋时期, 后来作为地方管理两级行政单位, 皆属中央管辖。
        B.燕惠王的“惠”指仁慈爱民有惠于百姓, 与齐湣王的“湣”同属“美谥”。
        C.不佞, 本意指无口才, 不会巧言善说, 也指没有才能, 用来谦称自己。
        D.客卿, 官名, 春秋战国时授予在本国做高级官员的非本国人, 是一种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联合赵、楚、韩、魏、燕等国的军队讨伐齐国, 齐国战败, 但最后只有乐毅独自率兵追击齐兵。
        B.燕惠王后悔用骑劫取代了乐毅, 又埋怨乐毅投降赵国, 使得赵国乘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
        C.燕惠王派人指责乐毅, 说他只为自己考虑是可以的, 但是没有考虑报答燕昭王对他的知遇之恩。
        D.乐毅举伍子胥与吴王阖闾、夫差的例子, 是为了证明两代国君认知不同, 对待臣下的态度也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过听, 以与寡人有隙, 遂捐燕归赵。
        (2)故敢献书以闻, 唯君王之留意焉。
        14.燕惠王“召乐毅”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D
        11.B
        12.B
        13.(1)将军误听传言, 认为跟我有嫌隙, 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
        (2)所以献上这封信来把我的心意上报(让您知道), 希望君王留意吧。
        14.燕惠王原本对乐毅有怀疑, 乐毅攻齐国只两个城市久攻不下, 齐国行反间计。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 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 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 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 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 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 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骑劫”作“破”的宾语, “即墨下”是地点, 与“于”组合构成介词短语, 作“破”的后置状语, 故“破”后不能断开, 排除BC;
        “于莒”构成介词短语, 作“迎”的后置状语, 中间不能断开, 故排除A。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齐湣王的‘湣’属‘美谥’”分析错误, “惠”为美谥, “湣”古同“闵”, 意为“昏乱”, 为恶谥。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使得赵国乘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理解有误, 原文“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意思是赵国攻打燕国是燕惠王担心发生的事情。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 认为;“隙”, 嫌隙;“捐”, 抛弃。
        (2)“故”, 所以;“闻”, 使(让)……知道;“唯”, 希望。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目要求回答“燕惠王‘召乐毅’的原因”, 通读文章可知, 答案主要集中在“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 及即位, 齐之田单闻之, 乃纵反间于燕, 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 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 欲连兵且留齐, 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 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 得齐反间, 乃使骑劫代将, 而召乐毅”中。从中可知, 田单了解到燕惠王与乐毅之间有隔阂, 再加之乐毅迟迟攻不下齐国的两个城市, 因此田单纵反间于燕, 燕惠王一下子中了计, 于是“召乐毅”。
        参考译文:
        燕昭王派乐毅担任上将军。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 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 撤回本国, 而燕国军队在乐毅的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 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 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 拿下临淄后, 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 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 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 把昌国封给乐毅, 封号叫昌国君。当时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 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乐毅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 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 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 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 等他即位后, 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 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 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 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 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 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 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 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 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 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 害怕回国后被杀, 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 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 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 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 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 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 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 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 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 同时向他道歉说:“将军误听传言, 认为跟我有嫌隙, 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 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乐毅写了一封回信给惠王, 信中说:我听说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 开端好的不一定结局好。从前伍子胥的主张被吴王阖闾采纳, 吴王带兵一直打到楚国郢都;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的正确建议, 却赐给他马革囊袋逼他自杀, 把他的尸骨装在袋子里扔到江里漂流。吴王夫差不明白先前伍子胥的主张能够建立功业, 所以把伍子胥沉入江里而不后悔;伍子胥也不能预见君主的气量、抱负各不相同, 因此致使被沉入江里而死不瞑目。我听说古代的君子, 绝交时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良的臣子离开原来的国家, 不洗雪自己的罪过和冤屈。我虽然无能, 但多次聆听君子的教导了。所以献上这封信来把我的心意上报(让您知道), 希望君王留意吧。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 与燕国重新交好, 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乐毅死于赵国。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平准书第八》《史记·鲁仲连传》(二)
        《史记·苏代传》《史记·李斯列传》(二)
        《史记·平淮书》《史记·田仁传》
        《史记·田儋传》《史记·伍子胥列传》
        《史记·戎王使由余于秦》《李牧守边》
        《史记·淮阴候列传》《史记·鲁仲连传》
        《史记·张廷尉释之者》(二)《史记·三王世家》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史记·朝鲜列传》
        《史记·燕召公世家》《史记·孔子世家》(四)
        《史记·管晏列传》(三)《史记·孔子世家》(三)
        《史记·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叔孙通传》
        《史记·乐毅传》(二)《史记·司马穰苴传》
        《史记·张良传》《史记·卫青传》
        《史记·穰侯列传》(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史记·苏秦列传》(二)《史记·曹相国世家》(二)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史记·游侠列传·郭解传》(二)
        《史记·灌将军夫者》《史记·老子传》
        《史记·彭越传》《史记·货殖列传序》(二)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史记·春申君列传》《史记·货殖列传》(二)
        《魏公子列传》(三)《史记·孝景本纪》《大史公自序》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史记·汲黯传》(二)
        《魏文侯卜相》《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三)
        《史记·张汤传》《史记·田叔列传》(二)
        《史记·吴太伯世家》(二)《报任安书》(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