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 阆州张侯庙记 [北宋]曾巩 事常蔽于其智之不周, 而辨常过于所惑。智足以周于事, 而辨至于不惑, 则理之微妙皆足以尽之。今夫推策①灼龟②, 审于梦寐, 其为事至浅, 世常尊而用之, 未之有改也;坊墉道路、马蚕猫虎之灵, 其为类至细, 世常严而事之, 未之有废也;水旱之灾, 日月之变, 与夫兵师疾疠、昆虫鼠豕之害, 凡一慝之作, 世常有祈有报, 未之有止也。《金縢》之书, 《云汉》之诗, 其意可谓至, 而其辞可谓尽矣。夫精神之极, 其叩之无端, 其测之甚难, 而尊而信之, 如此其备者, 皆圣人之法。何也?彼有接于物者, 存乎自然, 世既不得而无, 则圣人固不得而废之, 亦理之自然也。圣人者, 岂用其聪明哉?善因于理之自然而已。其智足以周于事, 而其辨足以不惑, 则理之微妙皆足以尽之也。故古之有为于天下者, 尽己之智而听于人, 尽人之智而听于神, 未有能废其一也。《书》曰:“朕志先定, 询谋佥同, 鬼神其依, 龟筮协从。”所谓尽己之智而听于人, 尽人之智而听于神也。由是观之, 则荀卿之言以谓雩筮救日小人以为神者以疾夫世之不尽在乎己者而听于人不尽在乎人者而听于神其可也谓神之为理者信然则过矣, 蔽生于其智之不周, 而过生于其所惑也。 阆州于蜀为巴西郡, 蜀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张侯, 名飞, 字益德, 尝守是州。州之东有张侯之冢, 至今千有余年, 而庙祀不废。每岁大旱, 祷雨辄应。嘉祐中, 比数岁连熟, 阆人以谓张侯之赐也, 乃相与率钱治其庙舍, 大而新之。侯以智勇为将, 号“万人敌”。当蜀之初, 与魏将张郃相距于此, 能破郃军以安此土, 可谓功施于人矣。其殁也, 又能泽而赐之, 则其食于阆人不得而废也, 岂非宜哉? 知州事尚书职方员外郎李君献卿字材叔, 以书来曰:“为我书之。”材叔好古君子也, 乃为之书, 而以予之所闻于古者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有删改) (注)①推策:以蓍草或竹筹推算历数。后亦用于占卜吉凶。②灼龟:古代用火烧灸龟甲, 视其裂纹以测吉凶。 【1】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辨常过于所惑 错误 B.审于梦寐 推测 C.世常严而事之 尊敬 D.其叩之无端 询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一慝之作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故古之有为于天下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C.可谓功施于人矣 圣人不凝滞于物 D.侯以智勇为将 以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神灵很难被推测感知, 但世人依然很信奉, 而且祭祀之事详备, 治国者也把信奉神灵作为一种统治手段。 B.作者列举《金縢》《云汉》意在说明古人在祈祷、祭祀神灵之事上的重视, 引用《尚书》 的话是为了说明应该先尽人事, 以占卜、祭祀神灵辅助。 C.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仅是应李材叔的邀请为张侯庙写记, 同时也为了把自己听到的有关古代的事情告诉他。 D.文章前半部分主要议论, 运用排比、对偶、引用、对比等手法表达对人智与神明之事的看法, 旁征博引, 内容丰富, 有理有据。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则 荀 卿 之 言 以 谓 雩 筮 救 日 小 人 以 为 神 者 以 疾 夫 世 之 不 尽 在 乎 己 者 而 听 于 人 不 尽 在 乎 人 者 而 听 于 神 其 可 也 谓 神 之 为 理 者 信 然 则 过 矣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智足以周于事, 而其辨足以不惑, 则理之微妙皆足以尽之也。 (2)比数岁连熟, 阆人以谓张侯之赐也, 乃相与率钱治其庙舍, 大而新之。 【答案】 【1】A 【2】D 【3】D 【4】则 荀 卿 之 言 / 以 谓 雩 筮 救 日 / 小 人 以 为 神 者 / 以 疾 夫 世 之 不 尽 在 乎 己 者 而 听 于 人 / 不 尽 在 乎 人 者 而 听 于 神 /其 可 也 / 谓 神 之 为 理 者 信 然 / 则 过 矣 【5】(1)他的才智足够用来周全(考虑)事物, 而他判别事物完全能够不被迷惑, 那么精微深奥的道理也都足够清楚了。 (2)接连几年庄稼丰收, 阆州的人认为是张侯的恩赐, 于是就一起凑钱重修他的庙宇, 扩大并翻新。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的实词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 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 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邻字帮助法;成语对应法;古今比照法;字形推断法。 A项, “过”, 动词, 出错、犯错。译文:判别(事物)也常常在迷惑的事物中出错。 故选A。 【2】本题是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可用结构分析法, 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 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 第一个“之”, 助词,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可不译;句意:凡是有一种灾害发生。第二个“之”, 结构助词, 的;句意:认为凡是永州这个地方的山水有奇异形态的。 B项, 第一个“者”, 助词, ……的人;句意:所以古代的治理天下的人。第二个“者”, 助词, 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译;句意:寻找可以出使向秦国报信的人。 C项, 第一个“于”, 介词, 引出对象, 不译;句意:可以说是功劳施加给当地百姓了。第二个“于”, 介词, 表被动, 被;句意:通达事理的人不被对客观时势拘泥。 D项, 两个都是介词, 凭借。“侯以智勇为将”意思是张侯凭借智勇成为将帅;“以勇气闻于诸侯”意思是凭借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D项, “运用排比、对偶、引用、对比等手法”分析有误, 原文“《书》曰:‘朕志先定, 询谋佥同, 鬼神其依, 龟筮协从’”, 运用了引用的手法;“今夫推策灼龟, 审于梦寐, 其为事至浅, 世常尊而用之, 未之有改也;坊墉道路、马蚕猫虎之灵, 其为类至细, 世常严而事之, 未之有废也;水旱之灾, 日月之变, 与夫兵师疾疠、昆虫鼠豕之害, 凡一慝之作, 世常有祈有报, 未之有止也”, 运用了排比和对偶的手法;文中并未用到对比手法。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 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 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 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那么荀子的话, 认为求雨的祭祀、占卜定吉凶、救日, (这些)是无知小人认为有神灵, 因为他痛恨世上那些人没有竭尽自己的力量就听从别人, 没有竭尽别人的力量就听奉神灵, 可以这样说。认为神灵作为真理坚信不疑, 那么就错了。” “荀卿之言”为偏正结构的短语, 其后断句;“小人以为神者”为判断句, “小人”前断开;虚词“者”后断开;“不尽在乎己者而听于人”与“不尽在乎人者而听于神”句式对称, 在“人”“神”后断句;虚词“也”后断开;“则”表承接, 其前断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看有无特殊句式, 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足以”, 足够用来, 足够可以;“周”, 周全;“辨”, 判别;“理之微妙”, 定语后置句, 应是“微妙理”, 精微深奥的道理。 ②关键词:“比”, 接连;“数岁”, 几年;“熟”, 庄稼丰收;“相与”, 一起;“率钱”, 凑钱;“治”, 重修;“大”, 扩大。 翻译文言文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 划分成分, 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 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 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 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 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 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 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 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 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 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 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认识事物常常在自己的智慧不周全中受到蒙蔽, 判别事物也常常在迷惑的事物中出错。如果智慧足够用来考虑事物, 而判别事物达到不被迷惑(的程度), 那么精微深奥的道理都完全可以全部显现了。现在推算占卜, 推敲梦境, 这些事情最为浅显, 世人常常尊崇并且采用它们, 没有去改变它的;街巷、城墙、道路、马蚕猫虎这类神灵, 它们分类极其细致, 世人常常尊敬并信奉它们, 未曾有废止的;水灾、旱灾, 日月的运行, 以及战争、瘟疫、昆虫、鼠猪的灾害, 凡是有一种灾害发生, 世人常常有祈祷或酬谢神灵的举动, 不曾停止。《金縢》这样的书, 《云汉》这样的诗, 它的意思可以说已经表达得很清楚, 而文辞上可以说达到极限了。那些神灵, 询问它们没有头绪, 推测它们又很困难, 但尊崇并相信它们, 像这样详备, 这都是圣人的办法。为什么呢?那些神灵有和自然中的事物相关联, 存在于大自然中的, 世上既然不能够没有, 那么圣人本来就不能够废除它们, 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圣人, 难道是在用他的聪明才智吗?善于利用自然的道理罢了。他的才智足够用来考虑事物, 而他判别事物完全能够不被迷惑, 那么精微深奥的道理的也都能够了解清楚了。所以古代的治理天下的人, 竭尽自己的才智且听从别人的意见, 竭尽他人的才智且听从神灵的指示, (这两种方法)没有一个可以废弃。《尚书》说:“我的想法先定下来, 询问商量(的意见)都相同, 鬼神帮助, 占卜相符。”这就是所说的竭尽自己的才智且听从别人的意见, 竭尽他人的智慧且听从神灵的指示。由此看来, 那么荀子的话, 认为求雨的祭祀、占卜定吉凶、救日, (这些)是无知小人认为有神灵, 因为他痛恨世上那些人没有竭尽自己的力量就听从别人, 没有竭尽别人的力量就听奉神灵, 可以这样说。认为神灵作为真理坚信不疑, 那么就错了, 蒙蔽产生在他才智欠缺周全考虑, 过错产生在他心中有疑惑。 阆州在蜀国时是巴西郡, 蜀国车骑将军兼任司隶校尉的西乡张侯, 名飞, 字益德, 曾经做巴西郡的太守。阆州的东面有张侯墓, 到现在有一千多年了, 但是庙中的香火不�!C磕甏蠛�, 祈雨就应验。嘉祐年间, 接连几年庄稼丰收, 阆州的人认为是张侯的恩赐, 于是就一 起凑钱重修他的庙宇, 扩大并翻新。张侯凭借智勇成为将帅, 号称“万人敌”。在蜀国初年, 张侯和魏将张郃在这里对阵, 能够打败张郃的军队, 使巴西郡获得安定, 可以说是功劳施加给当地百姓了。他去世后, 又能泽被恩惠这片土地, 那么他受阆人的祭祀不停, 难道不也是应该的吗? 知州事尚书职方员外郎李献卿, 字材叔, 写信来说:“替我写一下这件事。”材叔是喜好古代的君子, 我于是就替他写了这篇记, 同时也把我听到的古代的事情告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