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楚昭王遭阖庐之祸》阅读练习及答案
|
| 容斋随笔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节选自《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乙】楚昭王遭阖庐之祸, 国灭出亡, 父老送之, 王曰:“父老反矣, 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 或奔走赴秦, 号哭请救, 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 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 为父兄除害, 非有所侵暴, 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 告谕之, 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 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 有改动)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____________ (2)寡助之至 至:____________ (3)亲戚畔之 畔:___________ (4)相与从之 从:____________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苦: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老反矣, 何患无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汉高祖约法三章定基业, 而项羽“所过残灭, 民大失望”, 体现了【甲】文中“__________, __________”的观点。(2分) 16.【甲】【乙】两文都强调了民心的重要性, 请你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本卷文段中的例子除外)(4分)
答 13.(1)巩固(2)极点(3)同“叛”.背叛(4)跟随(5)被………所残害(5分, 每小题1分) 14.(1)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 战就一定能胜利。(2分) (2)父老乡亲们回去吧, 怎么还担忧没有君主吗!(2分) 15.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2分, 每空1分) 16.示例:李世民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予利于民, 获得百姓爱戴.终使国力增强, 江山更加稳固。商纣刚恒自用, 施用酷刑, 镇压人民, 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 最终导致众叛亲离, 身死国灭。(4分, 举例恰当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吴王阖庐伐楚, 国家灭亡而出逃。父老乡亲来送他, 楚昭王说:“父老乡亲们回去吧, 还愁什么没有君王吗?”父老乡亲们说:“希望有像您这样的显明君王�。 币黄鸶孀潘�, 有的前往秦国, 号哭着请求支援。最后终以此复国。 汉高祖刘邦率军进入咸阳以后, 召集各地有声望的人说:“父老乡亲们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残害已经很长时间了, 我要在关中做王, 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我来的目的, 就是替大家除去以前的祸害, 不是来施暴的。于是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 向百姓解释说明, 百姓们都很高兴。不久, 项羽所过之处残杀无辜, 百姓大失所望。刘氏四百年的基业就确定于这个(时候或事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