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孙丕扬, 字叔孝, 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 矫然有风裁。隆庆中, 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 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 落职候勘。拱罢, 事白, 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 巡抚保定诸府, 以严为治, 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 增置敌楼三百余所。录功, 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 张居正属为建坊, 丕扬拒不应。十五年, 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 进石数升于帝, 因言:“宜宽赋节用, 罢额外征派有诸不急务, 损上益下, 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 颇有所减罢。拜刑部尚书, 请敕天下抚按,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帝报从之。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 帝优诏褒纳, 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竖杀人, 逃匿禁中。丕扬奏捕, 卒论戍。改左都御史, 陈台规三事, 请专掌印、重巡方、久巡城, 著为令。又言:“闾阎民瘼非郡邑莫济, 郡邑吏治非抚按监司莫清。请立约束颁天下, 奖廉抑贪, 共励官箴。”帝咸优诏报许。二十二年, 拜吏部尚书。丕扬挺劲不挠, 百僚无敢以私干者, 独患中贵请谒。乃创为掣签法, 大选急�。ぬ淙俗猿�, 请寄无所容, 一时选人盛称无私。二十三年冬, 帝以军政故, 贬两京言官三十余人。丕扬犹在告, 偕九卿力谏, 弗纳。复抗疏谏, 帝益怒, 尽除其名。初, 帝虽以夙望用丕扬, 然不甚委信。丕场以白首趋朝, 非荐贤无以报国。推毂林居耋硕, 若吕坤辈帝雅意不用旧人, 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 帝重其老成清德, 眷遇益隆。家居二年卒, 年八十三。谥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B.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 /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C.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 /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D.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畿辅, 京城附近的地区。畿, 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辅, 辅助, 拱辅京城之意。 B. 大理, 指大理寺, 审定法律、掌管刑狱的官署。一般有大理寺卿、大理丞等官员。 C. 闾阎, 闾本指门户, 阎本是里巷的门。闾阎, 后指代房屋或乡村, 也泛指平民百姓。 D. 在告, 休假在家。在, 正在;告, 古时官吏休假。文中指孙丕扬当时正休假在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丕扬性情刚直, 不徇私情。任右副都御史后, 张居正嘱托他为中官冯保建坊, 他拒不答应。任吏部尚书时, 绝无请托之事, 被人盛称无私。 B. 孙丕扬心系天下, 关爱百姓。河北发生大饥荒时, 他见百姓竟然靠采石充饥, 十分伤心, 就请求皇帝宽赋救民, 皇帝受到感动, 减免部分赋税。 C. 孙丕扬为政严厉, 凛遵法度。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各府时, 属吏都因他的严肃正直而惴惴不安;执掌刑部时, 把逃到宫中的杀人犯抓出制裁。 D. 孙丕扬直言敢谏, 遭到打击。隆庆年间他因弹劾权臣高拱而遭其诬陷, 后来上疏皇帝, 反对其贬斥两京的言官, 结果两次都被罢职而归家闲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丕扬挺劲不挠, 百僚无敢以私干者, 独患中贵请谒。 (2)推毂林居耆硕, 若吕坤辈, 帝雅意不用旧人, 悉寝不报。 14. 皇帝对待孙丕扬的态度颇为矛盾, 请分析其表现。 【答案】 10. C 11. B 12. D 13. (1)孙丕扬刚直不屈, 众官不敢用私事来求他, 只担心宫中太监来拜访。 (2)孙丕扬推举隐居的贤人像吕坤等人, 皇帝内心一向不录用旧臣, 全部压下没有批复。 14. ①对他眷遇益�。蛭实酆芘宸镓а锏牟鸥�, 同时也看重他的老成与清廉之德。②对他不很信任, 所以有时不听从他的建议。 参考译文: 孙丕扬, 字叔孝, 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 强劲坚决很有风度神采。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 因为曾经弹劾高拱, 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 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 事情水落石出, 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 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 下属官吏都很惴惴不安。巡视关隘, 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衡量其功勋, 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 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 孙丕扬拒不答应。万历十五年, 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 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 趁机对皇帝说:“应该减轻赋税, 节省开支, 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 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 来�;ぐ傩招悦�。”皇帝被他的话感动, 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担任刑部尚书, 请敕令全国的巡抚巡按官, 让监司巡视州县, 审查囚徒, 按察使则审查省会的囚徒。流刑和徒刑以下的, 由抚按官送交朝廷, 罪轻的人马上遣送, 罪重的人仍然听候刑部裁决, 每年如此。神宗答复同意。他逐条陈述了减少刑�:腿�。皇帝称好, 下优诏褒奖, 从此刑狱大为减少。有宫中小内臣杀了人, 逃避到皇宫。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 最终判其发配边关之罪。改任左都御史, 他陈述三条台规, 请求专管印玺、重视巡查、长期巡城, 这被确定为法令。他又称:“乡里百姓的疾苦只有郡邑官员才能解决, 郡邑的吏治只有抚按监司才能清正。请求订立条文颁布全国, 奖励清廉, 抑制贪赃, 共同遵循官箴。”神宗都下优诏答复可行。万历二十二年, 他担任吏部尚书。孙丕扬刚直不屈, 众官不敢用私事来求他, 只担心宫中太监来拜访。于是他创立抽签法, 大�。毖。继狙∪俗约撼榍�, 请托属意之事无法施行, 一时间选人盛赞他无私。万历二十三年冬, 神宗因为军政事务, 贬责了两京三十多名言官。孙丕扬还在休假, 就与九卿极力劝谏, 神宗没接纳。又上奏劝谏, 神宗更加愤怒, 把他们全都除名。当初, 皇帝虽然因为孙丕扬一向有声望而任用了他, 但对他并不很信任。孙丕扬认为自己以白首之躯回朝视事, 不举荐贤才无以报效国家。推举隐居的贤人像吕坤等人, 皇帝内心一向不录用旧臣, 全部压下没有批复。孙丕扬虽然年迈, 神宗看重他老练清廉, 对他眷念更深。他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 享年八十三岁, 谥号恭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