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齐宣王见颜斶, 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 人君也。斶, 人臣也。王曰‘腐前’, 亦曰‘王前’, 可乎?”简对曰:“夫斶前为慕势, 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 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 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 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 封万户侯, 赐金千镒。’由是观之, 生王之头, 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默不悦。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 天下之士, 仁义皆来役处。今夫士之高者, 乃称匹夫, 徒步而处农亩, 下则郡野监门闾里, 士之贱也, 亦甚矣!”简对曰:“不然。君王无羞亟问, 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 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原, 下通其流, 至圣人明学, 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 必以贱为本;虽高, 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侯王以自谓, 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 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 乃今闻细人之行, 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 食必太牢, 出必乘车, 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 制则破焉, 非弗宝贵矣, 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 推选则禄焉, 非不得尊遂也, 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 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B.罔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C.阎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D.罔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乘, 古时四马拉一辆兵车叫一乘, 千乘为天子所拥战车数量, 这里指大国。 B.闾里, 即里巷, 古代也常以一定数量人家为一闾, 这里指地位较低的平民百姓。 C.不谷, 因无德而子嗣不续;一说不善。古代君主自谦之称, “孤”“寡”亦属自谦之称。 D.太牢, 古代帝王祭祀时所用牲畜, �!⒀颉Ⅴ谷肝�, 这里指上等食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斶不畏权势。他在齐王让自己上前时回应让齐王上前, 并认为如果自己上前是趋炎附势, 而齐王上前是礼贤下士。 B.颜斶不慕荣利。他没有接受齐王丰厚爵禄的笼络, 因为他认为自己已尽到尽忠直言的责任, 不想失去身体和精神的独立完整。 C.颜斶论辩才高。他以柳下季垄和齐王头做对比, 引用老子观点, 并举侯王自我称谓的例子, 来说明士贵君轻的道理。 D.颜斶主张归真。他认为璞玉一旦做成美玉就失去了宝贵的价值, 生于荒野僻静之地就应回归原处, 以保持本真的自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死不赦。 (2)是其贱之本与?侯王以自谓, 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
答案: 10.(3分)C 11.(3分)A(周制国家有事, 诸侯出车千乘, 故以千乘为诸侯的代称, 非指天子) 12.(3分)D(原文说“非弗宝贵”, 而是完整的原貌失去了) 13.(10分) (1)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 判以死罪, 不予赦免。(建议关注“垄”“樵采”“赦”几个词语) (2)这大概就是贱是(贵的)根本吧?诸侯君主用(这些称呼)称呼自己, 难道不是谦虚地待人并把士人看得很尊贵吗?(建议关注“是”“与”“自谓”“下”“尊贵”几个词语)
参考译文: 齐宣王召见颜斶, 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 颜罔是人臣。大王说‘颜属上前来’, 你也说‘大王上前来’, 这样可以吗?”颜假回答, 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 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 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弯了脸色说:“王尊贵, 还是士尊贵?”颜阁回答说:“士尊贵, 王不尊贵。”宣王说:“有这种说法呜·”颜斶说:“有, 从前秦国进攻齐国, 下令说:‘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 判以死罪, 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 封邑万户, 赐金二万两。’由此看来, 活王的头, 竟不如死士的墓。”宣王听了, 一声不吭、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国家的土地, 天下的土人, 仁义者都来到齐国, 甘心为大王服务。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 也就被称作匹夫, 只能徒步行走居住在乡间而已。那些更低下的, 也不过是些边远地方里寋的看门人而已。士人的下贱呀, 也真是够可以了。”颜斶回答说:“不对。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 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因此能够成就他的道德并在后世传扬功名, 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 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 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 那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即使贵, 也一定以贱为根本;即使高, 也一定以低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不谷。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贱是贵的根本的道理吧。诸侯君主用这些称呼自称, 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 把士人看得很尊贵的做法吗?”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侮慢呢, 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听到了君子的高论, 才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 吃饭将以上等食物招待您, 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 妻子儿女都穿着华丽的服装。”颜斶辞谢要离开, 说:“玉生在山中, 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 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 而是那璞玉不再保持完整的原貌了。士人生在偏僻乡野, 经过推举选拔就享有禄位了, 不是享有禄位就不尊贵显达了, 而是他的身体和精神不再完整独立。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 晚点吃饭权当吃肉, 悠闲散步权当乘车, 不犯王法权当富贵, 清静纯正, 自得其乐。发号施令的是大王, 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 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于是颜斶拜了两次礼辞谢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