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12.(6分) 喜雨亭记① 苏轼 亭以雨名, 志喜也。古者有喜, 则以名物, 示不忘也。周公得禾, 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 以名其子②。其喜之大小不齐, 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③之明年, 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木, 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 雨麦于岐山之阳, 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 民方以为忧。越三月, 乙卯乃雨, 甲子又雨, 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 以属容而告之, 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 岁且荐饥,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 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 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 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 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 又从而歌之, 曰:“使天而雨珠, 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 饥者不得为粟。一雨三日, 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 归之太空。太空冥冥, 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解】 ①本文为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 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 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 俘秋君侨, 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③扶风:即凤翔府。 (1)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弥月不雨, 民方以为忧。 ②则吾与二三子, 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 其可得耶? 答案: 12. 【解答】(1)参考句意:丁卯日又下了大雨, 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 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 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 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 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 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丁卯大雨”, 句意完整, 为一句。“官吏”“商贾”“农夫”“忧者”“病者”作为后句主语, 前断开。“而”, 连词, 前断。故答案为: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2)①“既而”, 接着;“弥”, 满;“雨”, 下雨;“以为”, 把……作为。译文:接着, 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 老百姓正在因此担忧。 ②“与”, 和;“乐”, 玩乐;“得”, 能够。译文:那么, 我和你们几个人虽然想要悠闲自在地在这亭子里玩乐, 那能做得到吗? 答案: (1)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2)①接着, 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 老百姓正在因此担忧。 ②那么, 我和你们几个人虽然想要悠闲自在地在这亭子里玩乐, 那能做得到吗? 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 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 就用它来命名事物, 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 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 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 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 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 才开始造官�。谔梦莸谋泵嫘藿艘蛔ぷ�, 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 引来流水, 种上树木, 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 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 占卜此事, 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 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 天才下雨, 甲子日又下雨, 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 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 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 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 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 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 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 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 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 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 年成自然荒歉了, 诉讼案件多了, 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 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 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 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 都靠这雨的恩赐�。≌饽训烙帜芡堑穆�?”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 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 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 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 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 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 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 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 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 不能够命名它, 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