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刘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9~12题。
           刘挚, 字莘老, 永静东光人。嘉祜中, 擢甲科, 历冀州南宫令。县比不得人, 俗化凋敝, 其赋甚重, 输绢匹折税钱五百, 绵两折钱三十, 民多破产。挚援例旁郡, 条请裁以中价。转运使怒, 将劾之。挚固请曰:“独一州六邑被此苦, 决非法意, 但朝廷不知耳。”遂告于朝。
        三司使包拯奏从其议, 自是绢为钱千三百, 绵七十有六。民欢呼至泣下, 曰:“刘长官活我!”是时, 挚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皆以治行闻, 人称为“河朔三令”。
            为监察御史里行。上疏论率钱助役、官自雇人有十害, 安石使张琥作十难以诘之, 琥辞不为, 司农曾布请为之。既作十难, 且劾挚。挚明日复上疏。疏奏, 安石欲窜之岭外, 神宗不听, 但谪监衡州盐仓, 琥亦落职。先是, 仓吏与纲兵奸利相市, 盐中杂以伪恶, 远人未尝食善盐。挚悉意核视, 且储其羡以为赏, 弊减什七。父老目为“学士盐”。
            哲宗即位, 擢侍御史。又请杂用经义、诗赋取士, 复贤良方正科, 罢常平、免役, 引朱光庭、王岩叟为言官。执宪数月, 正色弹劾, 多所贬黜, 百僚敬惮, 时人以比包拯、吕晦。(元祐)六年, 拜尚书右仆射。挚性峭直, 有气节, 通达明锐, 触机辄发, 不为利怵威诱。自初辅政至为相, 修严宪法, 辨白邪正, 专以人物处心, 孤立一意, 不受谒请。子弟亲戚入官, 皆令赴铨部以格调�。闯⒁愿沙�。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绍圣初, 来之邵、周秩论挚变法、弃地罪, 夺职知黄州, 再贬光禄卿, 分司南京, 蕲州居住。将行, 语诸子曰:“上用章悖, 吾且得罪。若悖顾国事, 不迁怒百姓, 但责吾曹, 死无所恨。正虑意在报复, 法令益峻, 奈天下何!”忧形于色, 无一言及迁谪意。四年, 陷邢恕之谤, 贬鼎州团练副使, 新州安置。惟一子从。家人涕泣愿侍, 皆不听。至数月, 以疾卒, 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九》)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错误的一项是
          A.输绢匹折税钱五百          输:交纳
          B.安石使张琥作十难以诘之    诘:责问
          C.引朱光庭、王岩叟为言官    引:推荐
          D.未尝以干朝廷              干:干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告于朝          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B.盐中杂以伪恶      不赂者以赂者丧
          C.不为利怵威诱      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
          D.吾且得罪          不出, 火且尽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二项是
          A.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掠谌ザ瘢刮蟛髌嬷�
          B.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C.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掠谌ザ瘢刮蟛髌嬷�
          D.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掠谌ザ瘢刮蟛髌嬷�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挚担任冀州南宫县令时, 设法减轻了百姓税负。他与信都县令李冲、清河县令黄莘都以治绩德行著名, 人们称他们为“河朔三令”。
          B.刘挚监衡州盐仓期间, 大力进行整顿, 惩治售假的不法之徒, 对待售之盐全部进行检查验收, 使原先的弊端减少了十分之七。
          C.刘挚升任侍御史, 提出了选拔人才的建议。执法几个月, 严正弹劾, 贬退了许多官员, 百官敬畏, 当时人们把刘挚比作包拯、吕晦。
          D.刘挚曾与吕大防同时为官, 只有进用或斥退士大夫, 才实握其权。但内心不够宽�。掠诔バ岸�, 终因得罪人而遭意外陷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挚固请曰:“独一州六邑被此苦, 决非法意, 但朝廷不知耳。”(5分)
         
          (2)疏奏, 安石欲窜之岭外, 神宗不听, 但谪监衡州盐仓, 琥亦落职。(5分)
         
        答案:
        9.D(干:求取)
        10.D(A上句中的“于”, 表示对象, 可译为“向”;下句中的“于”表比较, 可译为“比”。B上句中的“以”介词, 可译为“用”;下句中的“以”介词, 表示原因, 可译为“因为”。C上句中的“为”, 表示被动, 可译为“被”;下句中的“为”介词, 可译为“替、给”。D上下句中的两个“且”均作副词, 可以译为“将要”)
        11.C
        12.B(说“惩治售假的不法之徒”与文意不符, 属于无中生有)
        13.(1)刘挚坚决请求说:“唯独这一州六县遭受此种苦害, (这)决不是法规的本意, 只是朝廷不知道罢了。”(5分。重点词语“固”、“被”、“法”“但”各1分, 补出省略成分“这”1分)
        (2)奏疏上奏, 王安石打算把刘挚流放到岭外, 神宗不同意, 只是把他贬为监管衡州盐仓, 张琥也被罢官。(5分。重点词语“窜”、“谪”、“不听”、“落”每个1分, “窜之岭外”句式1分)
         
        参考译文:
           刘挚字莘老, 永静东光人。嘉祜年中, 高中进士甲科, 受职冀州南宫县令。该县几任县令不称职, 风俗教化凋敝, 百姓赋税很重, 缴纳一匹绢折合税钱五百文, 每两绵只折钱三十文, 百姓多破产。刘挚援引附近郡县之例, 上书请求按中等价格折合。转运使生怒, 打算弹劾他。刘挚坚决请求说:“唯独这一州六县遭受此种苦害, 这决不是法规的本意, 只是朝廷不知道罢了。”于是向朝廷报告。三司使包拯奏请同意刘挚的意见, 从此绢一匹为钱一千三百, 绵一两为钱七十六。百姓欢呼至于泪下, 说:“是刘长官救活了我们! ”当时, 刘挚与信都县令李冲、清河县令黄莘都以治绩德行著名, 人们称他们为“河朔三令”。
            任监察御史里行。上疏论述官府推行的雇役制度有十种害处。王安石指使张琥针对刘挚的上疏作《十难》逐点反驳, 张琥辞谢不作, 司农曾布请求撰写。《十难》写好后, 又弹劾刘挚。刘挚第二天再次上奏疏。奏疏上奏, 王安石打算把刘挚流放到岭外, 神宗不同意, 只是贬为监管衡州盐仓, 张琥也被罢官。此前, 管理衡州盐仓的小吏与运盐的兵士相勾结, 非法求利, 在盐中掺杂假劣物质, 边远地区的人从没有吃到好盐。刘挚到任后全部进行了检查验收, 且把在运输、保管过程中积攒下的零头作为相关赏金, 原先的弊端减少了十分之七。父老乡亲把它看成为“学士盐”。
            哲宗即位, 升任侍御史。又请求国家科举考试综合采用经义、诗赋来选拔人才, 恢复贤良方正科, 废除常平、免役法, 推举朱光庭、王岩叟担任谏官。在任执法几个月, 严正弹劾, 贬退了许多官员, 百官敬畏, 当时人们把刘挚比作包拯、吕晦。元祐六年(1091), 升迁为尚书右仆射。刘挚性情严峻刚直, 有气节, 通达明锐, 反应快捷, 不怕威胁利诱。从最初任职到担任宰相, 修整严格宪章法令, 辨别邪恶正直, 专意留心选拔人物, 坚持独立的见解, 不接受拜谒请托。自己的子弟亲戚做官, 全都让他们到吏部按标准调�。用挥幸虼饲笕〕�。与吕大防同时在位, 国家大事, 多由吕大防决定, 只有进用斥退士大夫, 才实握其权。但因他坚持原则, 不能宽�。掠诔バ岸�, 最后遭到朋党谗言而出人意外地被中伤。
            绍圣初年, 来之邵、周秩列举刘挚变法、弃地罪状, 刘挚被削职知黄州, 再贬为光禄卿, 分掌南京, 勒令居住在蕲州。他将要出发, 对儿子们说:“皇帝任用章惇, 我又获罪。如果章惇执掌国家大权, 不迁怒于百姓, 只责斥我们这些人, 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只是担心他意在报复, 法令更加严峻, 天下人又怎么能够承受! ”忧形于色, 没有一句话涉及到降官贬谪的意思。绍圣四年(1097), 被邢恕诽谤陷害, 贬为鼎州团练副使, 勒令在新州居住。只有一个儿子跟随。家人哭泣希望陪伴, 都没有允许。到新州后几个月, 因病去世, 终年六十八岁。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杨业传》《苏轼徙知徐州》
        《程门立雪》《宋史·宋绶传》
        《宋史·钱惟演传》《宋史·薛居正传》
        《宋史·吕端传》《宋史·王鼎传》
        《宋史·叶清臣传》《宋史·李允正传》
        《宋史·辛弃疾列传》《宋史·郭浩传》
        《宋史·侯可传》《宋史·洪咨夔传》
        《宋史·康保裔传》《宋史·刘汲传》
        《宋史·刘珙传》《宋史·吕公著传》
        《宋史·苏轼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宋史·富弼传》《宋史·杨邦乂传》
        《宋史·莫濛传》《宋史·张洞传》
        《朱竹君先生传》《赵韩王普为相》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聊斋志异·种梨》《楚人学舟》
        吴敏树《书谢御史》《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宋史·杨业传》
        唐甄《室语》《明史·刘基传》
        《核工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明史·鲁穆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旧唐书·杜甫传》蒋坦《秋灯琐忆》
        《李贺作诗》《螳螂捕蛇》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方苞禁酒之议》《苏轼徙知徐州》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