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吾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魏禧
         吾庐记
        〔清〕魏禧
           季子礼(1), 既倦于游, 南极琼海, 北抵燕, 于是作屋于勺庭(2)之左肩, 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 群山宫之, 平畴崇田, 参错其下, 目之所周, 大约数十里, 故视勺庭为胜焉。
           于是高下其径, 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 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3)之华, 荫于径下, 架曲直之木为槛, 垩以蜃灰(4), 光耀林木。
        客曰:“斗绝之山, 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 非也。”或曰:“其少衰乎?其将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 驱车瘴癞之乡, 蹈不测之波, 去朋友, 独身无所事事, 而之琼�!�至则飓风夜发屋, 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 索人而杀之, 金铁鸣于堂户, 尸交于衢, 流血沟渎。客或以闻诸家, 家人忧恐泣下, 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 方大饥, 饥民十百为群, 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 草绝根, 树无青皮。家人闻之, 益忧恐, 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 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 往往无故冲危难, 冒险阻, 而子不禁, 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 与举债而饰其庐, 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 选耎(6)趑趄, 盖井而观, 腰舟而渡, 遇三尺之沟, 则色变不敢跳越, 若是者, 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 求朋友, 揽风土之变, 视客死如家, 死乱如死�。廊珩牛�7)席, 若是者, 吾不强使守其家。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夫若是者, 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 其志且乐为之, 而吾何暇禁?
           季子为余言, 渡海时舟中人眩怖不敢起, 独起视海中月, 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 阖而坐, 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 易堂诸子(8), 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 咸以诗来会, 而余为之记。——选自道光刻本《易堂九子文钞·魏叔子文钞》
        【注】(1)季子礼:魏礼, 字和公, 号季子。(2)勺庭:作者翠微山堂号。(3)辛夷:木名, 亦称木兰, 开紫红花。华, 通“花”。(4)垩(è)以蜃灰:涂刷蛤壳粉。垩, 涂刷。蜃, 指大蛤。(5)瘴癞(laì):我国南方湿热, 山林间蒸发之烟气, 使人致�。视写顺�。(6)选耎(ruǎn):怯懦。�。ā百恪�, 怯懦、柔弱。耎, 同“软”。(7)衽(rèn):指家中床席。(8)易堂诸子:作者与魏祥、魏礼, 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等人, 在翠微峰建立学舍, 讲学论文, 号易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山宫之         宫:围绕
        B. 故视勺庭为胜焉    视:看待
        C. 客有让余者        让:责备
        D. 揽风土之变        揽:阅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少衰乎?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又唯子言之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精思傅会, 十年乃成
        11.理解本文内容, 选出不符合孔子“志士不忘在沟壑”精神品格的一项是(     )
            A. 至则飓风夜发屋, 卧星露之下。
        B. 家人闻之, 益忧恐, 而季子竟至燕。
        C. 盖井而观, 腰舟而渡。
        D. 兵变, 阖而坐, 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
        1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子礼“作屋于勺庭之左肩”, 已经对四方飘游的生活感到厌倦了, 是想过过安逸的生活, 已经丧失了孔子所说的“志士不忘在沟壑”的精神风骨了。
        B. 这篇记文, 写“吾庐”周围的景物, 虽然着墨不多, 但松声花影, 已使读者如闻如见。
        C. 作者主张, 只有通过艰险的环境来锻炼, 才能成为有用之材, 不能“终身守闺门之内”, 作“遇三尺之沟, 则色变不敢跳越”的懦夫。
        D. 对于季子“冒险危而游”, “家人忧恐泣下”, 而作者身为兄长“不忧恐泣下”, 是因为作者赞成季子“其志且乐为之”态度。
         
         
        答案:
         
        9【B】 B.视 :比较 10【C】  A大概/难道B.  而且/将要C. 都是起提宾作用的助词, 不译。D.于是, 便/才11 【C】孔子 “志士不忘在沟壑”指的是“有志气的人连死在山沟里也毫不顾忌的”, 是一种为实现志向不畏艰险的勇毅精神。“盖井而观, 腰舟而渡”, 在文中指的是 “瞻前顾后”的懦夫行为。12.【A】从“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 与举债而饰其庐, 一也”一句可以看出。季子在“斗绝之山”建“华屋”的举动, 也证明了“志士不忘在沟壑”的精神犹存。
         
         
        译文:
           季子魏礼, 已经对四方飘游的生活感到厌倦了, 他曾经南面直到海南岛, 北面到河北一带, 于是筑屋于勺庭的左角, 说:“这才真是我安身的地方了!”便名为“吾庐”。
          吾庐在翠微峰上位址最高, 群山围绕着它, 高高低低的田地, 交错其下, 极目四望, 大约有几十里, 所以要比勺庭幽美。
          他又顺应地势, 将小径折成三段。松声迎风鸣于屋上, 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这些花叶, 掩映于径下, 用曲直不一的木条做成栏杆, 涂上了蚌壳灰, 它的光泽便闪烁在林木之间了。
          有人说:“筑屋于陡峭的山上, 只要能遮蔽风雨就够了, 季子却借债来布置, 实在不值得。”也有人说:“大概季子的意志有些衰颓了吧, 因而想过过安逸的生活。”
          当季子南游的时候, 车子奔驰在瘴气郁结的异乡, 身冒不测的风险, 远离朋友, 独个儿无所作为, 就此前往海南岛。到了那里, 一夜之间大海风便将房屋吹毁, 只得躺在露天之下。又碰到两次兵变, 老百姓被乱兵搜寻到就遭杀害, 刀剑之声响彻门庭, 尸体堆积在大街上, 鲜血流注于沟道。有的人把消息告诉家里, 家里人吓得哭了, 我却象平日一样谈笑吃喝。后来他又北游山东, 恰巧逢到大荒年, 灾民成群结队, 煮人肉充饥。千里之内, 连草根树皮都食尽了, 家里人听到后, 更加害怕, 可是季子竟然还能到达河北。
          有人责备我说:“您和季子是同胞兄弟, 他又事事都听您的话, 现在季子喜欢借债远游, 常常受到意外的灾难, 您为什么不加阻止?”我笑着说:“我原知季子是不会死的呀!我看季子的借债冒险而远游, 和他的借债布置屋子是一样道理;而且人都以能实现自己志愿为舒畅。如果他只想毕生终老于内室之中, 连走一步路也瞻前顾后、似进非进, 盖上井盖才敢看井, 系着腰舟才肯渡水, 一见三尺宽的沟, 立即大惊失色不敢跳越, 象这样的人, 我决不会强使他到江湖之上。反之, 如果性喜纵情于奇山异水, 寻访良朋好友, 吸取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把死在外地看作死在家里, 死在变乱中看作死于疾�。涝诮淇醋魉涝诖蚕弦谎�, 象这样的人, 我决不会强使他坐守在家里。孔子说:‘有志气的人是连死在山沟里也毫不顾虑的。’像这样的行动, 我自己虽然做不到而子弟们却能做到, 并且正是出于他们的志趣乐于做去, 我连赞成都来不及怎么还能阻止呢?”
          季子还对我说过:渡海时同船的人都被风浪颠簸得头晕心惊不敢起床, 唯有他起而赏览海上月色, 还作了一首《乘月渡海歌》。兵变时, 他也镇定地闭门而坐, 作了三十首《海南道中诗》。我听了, 便暗笑自己幸亏没有象家里人那样吓得哭泣。
          吾庐筑成后, 易堂的各位人士, 从我大哥以下都写诗纪念, 各地文士得知后, 也都以诗篇来聚会, 我就写了这篇《吾庐记》。
         
         



        相关文言文练习
        《瓶庵小传》魏禧《给季弟书》
        魏禧《文学徐君家传》《大铁椎传》
        《宋史·李穆传》解缙《解元小传》
        钱谦益《聊且园记》《高先生轶事》
        《宋史·杨掞传》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北齐书·陈元康传》方苞《白云先生传》
        曾巩《洪渥传》《元史·吴元珪传》
        《明史·王守仁传》《隋书·循吏传·辛公义》
        赵与时《宾退录·李之才》元稹《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明史·花云传》《汉书·晁错传》
        《三国志·魏书·卫臻传》《宋史·张汝明传》
        刘基《使贪》李渔《冬季行乐之法》
        《后汉书·刘般传》罗泽南《游南岳记》
        《宋史·赵鼎传》戴名世《与刘大山书》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