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隗嚣矜己饰智, 每自比西伯, 与诸将议欲称王。郑兴曰:“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 尚服事殷;武王八百诸侯不谋同会, 犹还兵待时。高帝征伐累年, 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 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 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 昭速祸患, 无乃不可乎?”嚣乃止。后又广置职位以自尊高, 郑兴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时关中将帅数上书言蜀可击之状, 帝以书示嚣, 因使击蜀以效其信。嚣上书盛言三辅单弱, 刘文伯在边, 未宜谋蜀。帝知嚣欲持要端, 不愿天下统一, 于是稍黜其礼, 正君臣之仪。帝以嚣与马援、来歙相善, 数使歙、援奉使往来, 劝令入朝, 许以重爵。嚣连遣使深持谦辞, 言无功德, 须四方平定, 退伏闾里。帝复遣来歙说嚣遣子入侍, 嚣闻刘永、彭宠皆已破灭, 乃遣长子恂随歙诣阙;帝以为胡骑校尉, 封镌羌侯。郑兴因恂求归葬父母, 嚣不听, 而徒兴舍, 益其秩礼。兴入见曰:“今为父母未葬, 乞骸骨;若以增秩徒舍, 中更停留, 是以亲为饵也, 无礼甚矣, 将军焉用之?愿留妻子独归葬, 将军又何猜焉!”嚣乃令与妻子俱东。马援亦将家属随恂归洛阳, 以所将宾客猥多, 求屯田上林苑中, 帝许之。嚣将王元以为天下成败未可知, 不愿专心内事, 说嚣曰:“今南有子阳, 北有文伯, 江湖海岱, 王公十数, 而欲牵儒生之说, 弃千乘之基, 羁旅危国以求万全, 此循覆车之轨者也。今天水完富, 士马最强, 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 此万世一时也。若计不及此, 且畜养士马, 据隘自守, 旷日持久, 以待四方之变;图王不成, 其敝犹足以霸。”嚣心然元计, 虽遣子入质, 犹负其险厄, 欲专制方面。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B.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C.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D.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阙, 古代在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筑有高台, 通常左右各一, 文中指帝王居地。
        B.高祖, 庙号, 文中指汉高祖刘邦, 字季, 沛县(今属江苏)人, 故人亦称沛公。
        C.三辅, 指汉代治理京畿地区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后泛指京师附近之地。
        D.乞骸骨, 使骸骨归葬故乡, 古代官吏因生病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又称“移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秀把关中将帅建言攻蜀的奏章转交隗嚣看, 想派他去攻蜀以检验其忠信与否, 隗嚣上书表示不应谋划攻蜀, 刘秀因此对他有猜忌。
        B.隗嚣与马援、来歙交好, 刘秀曾多次让来歙、马援劝说隗嚣入京朝见, 许以高位显爵, 隗嚣自知无功德而婉言谢绝, 甘愿隐居乡里。
         
        C.隗嚣未准许郑兴归乡安葬父母的请求, 并给他换住宅、加俸禄等优待, 郑兴晓之以理, 甚至愿以妻儿为人质, 最终打消隗器疑虑。
        D.王元对刘秀怀有二心, 他劝勉隗嚣不要受儒生之说牵制, 因利乘便, 蓄养兵马, 占据要塞, 以图一统天下或称霸一方, 隗嚣认同这一谋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欲举来可之事, 昭速祸患, 无乃不可乎?(4分)
        (2)是以亲为饵也, 无礼甚矣, 将军焉用之?(4分)
        14.郑兴劝阻隗器称王, 又反对他大量设置官爵, 其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一)(20分)
        10.(3分)C    11.(3分)D    12.(3分)B
        10.C【解析:“皆王者之器”作为“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这三个并列短语组成的主语的谓语部分, 表示对这三种职官功能的判断, 该分句表意相对独立, 因此可以排除A与B。“非人臣所当制也”这是个否定判断句, 指出前述三种职官设置的权限在于“王”而非“人臣”, 该分句表意也相对独立, 因此可以排除B与D。“无益于实”与“有损于名”构成对偶, “非尊上之意也”是否定判断句, 由此可以排除D。因此C为本题正确答案。该句标点如下:“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 皆王者之器, 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 有损于名, 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11.D【解析:“乞骸骨”, 自请退职, 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回老家安度晚年。“移病”, 指旧时官员上书称�。辔庸僬咔笸说耐翊�。二者所指各有侧重, 不可等同】
        12.B【解析:“隗嚣婉言谢绝, 甘愿隐居”这一理解不当。隗嚣派使者入京向皇帝说明自己一直谦恭, 因为自己没有功德, 等到平定四方后, 就隐居乡里, 这是托辞, 并非“甘愿”;另外, 从下文“嚣心然元计……犹负其险厄, 欲专制方面”, 亦可知他对政权存有野心, 并非真想退隐乡里。因此, B项概述错误。】
        13.(8分)
        (1)(您)却想干那不能干的事, (这正)表明要招致祸患, 恐怕不行吧?(得分点:“举”速”“无乃……乎”各1分, 句意1分。)
        (2)这是用父母作钓饵, 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这样?(得分点:“以……为”“焉”各1分, 句意1分。)
        14.(3分)
        (1)劝阻准备称王的理由:①有彰明美德而无王室血统;②有威望才略而无显赫功勋;(2分)
        (2)劝阻大量设置官职爵位的理由:人臣擅设本属帝王权限的职官, 冒犯圣意, 有损自己名声(1分)。
        参考译文:
        隗嚣夸耀自己, 矫饰弄巧, 常常自比周文王。他和将领们商议, 想要称王。郑兴说:“过去周文王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二, 还向商朝称臣。周武王和八百个诸侯事先没有商量而一同集结起来, 还要退兵等待时机。高帝连年征战, 还用‘沛公’的名义指挥军队。如今您的恩德虽然显明, 但是没有周朝世代相承的王位;您的威望才略虽然高, 但没有高帝的战功。想要做不可能做到的事, 显然会加速祸患的降临, 恐怕不能这样做吧!”隗嚣于是放弃自己的打算。后来隗嚣又大量任命官员, 以示自己的尊严和高贵。郑兴说:“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 都是帝王的规格, 不是臣子所应设置的。对实际并无好处, 对名义却有损害, 不是尊重主上的本意。”隗嚣很不满意, 但也只好作罢。当时, 关中将领们多次向刘秀上书, 说明可以攻打西蜀公孙述的理由。刘秀把这些奏书送给隗嚣看, 趁势让隗嚣攻打公孙述, 以证明他的信义。隗嚣上书, 大谈三辅的孤单薄弱, 卢芳在北方边境的威胁, 不适宜谋取西蜀。刘秀知道隗嚣想要脚踩两只船, 不愿天下统一, 于是逐渐降低对他的礼节, 以端正君臣之间的礼仪。刘秀因为隗嚣和马援、来歙关系很好, 多次派来歙、马援遵奉使命前往隗嚣处, 规劝他到洛阳朝见, 并许诺封给他尊贵的爵位。隗嚣接连派遣使者到洛阳去, 用十分谦恭的语言, 说自己没有建树功德, 等到四方平定, 就隐退回乡。刘秀又派来歙劝说隗嚣派长子到宫廷服务。隗嚣听说刘永、彭宠都已败亡, 于是派遣长子隗恂跟随来歙到洛阳去。刘秀任命隗恂当胡骑校尉, 封镌羌侯。郑兴趁隗恂之行, 请求返回故乡安葬父母, 隗嚣不同意, 却让郑兴迁居舍, 增加俸禄和礼遇。郑兴来见隗嚣, 说:“我如今因为父母没有安葬, 请求返回家乡。如果以增加俸禄, 迁移住所, 就改变主意留下来, 是用双亲做诱饵, 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够任用这样的人呢?我情愿留下妻子儿女, 只身返回故乡安葬双亲, 将军还猜疑什么呢?”隗嚣于是允许郑兴和妻子儿女一起东行。马援也带着家属随同隗恂东回洛阳, 因为所带的宾客太多, 请求在长安上林苑垦田耕种, 刘秀准许。隗嚣的将领王元认为天下胜败还不能预料, 不愿意专心经营境内, 劝说隗嚣道:“现在, 南方有公孙述, 北方有卢芳, 江湖山海, 称王称公的有十数人。而要听从儒生的劝说, 舍弃诸侯的基业, 寄居在危险的国家以求万全, 这是沿着翻车的轨迹走下去。当今天水完整富饶, 兵马最强。我请求用一丸泥土替大王在东边封闭函谷关,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如果计议不到这里, 可暂且休养军士, 训练战马, 占据险要关口自守, 旷日持久, 以等待四方发生变化。图谋王位不成, 败落时还足可以称霸一方。重要的是, 鱼不能脱离水, 神龙失去凭借, 和蚯蚓相同!”隗嚣心里赞同王元的计策, 他虽然派遣长子到洛阳当人质, 但仍然依靠地势的险阻, 想要专制一方。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突厥》《通鉴纪事本末·武韦之祸》
        《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通鉴纪事本末·时左卫将军陈光请伐赵》
        《二月, 上御丹凤门楼, 赦天下》《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四)
        《通鉴纪事本末·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通鉴纪事本末·公孙瓒传》《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四)《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二)
        《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二)《贞观十三年, 高昌王麴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 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通鉴纪事本末·藩镇连兵》(二)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
        《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通鉴纪事本末·魏伐匈奴》
        《通鉴纪事本末·临菑人主父偃上书》《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东》
        《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三)《通鉴纪事本末·刘渊据平阳》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三)《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
        《通鉴纪事本末·明帝奢靡》《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通鉴纪事本末·梁孝王骄纵》《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二)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七)《通鉴纪事本末·梁魏争淮堰》
        《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二)《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三)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六)《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二)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二)《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二)
        《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