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文皇帝讳丕, 字子桓, 武帝太子也。太祖崩, 嗣位为魏王。汉帝以众望在魏, 乃召群公卿士, 告祠高庙, 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庚午, 王升坛即阼, 改延康为黄初, 大赦, 二年春乙亥, 令郡国口满十万者, 岁察孝廉一人;其有秀异, 无拘户口, 夫人甄氏卒, 日有食之, 有司奏免太尉, 诏曰:“灾异之作, 以谴元首, 而归过股肱, 岂禹、汤罪己之义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职, 后有天地之眚, 勿复劾三公。”三年春, 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 诏曰:“西戎即叙, 氐羌来王, 诗、书美之。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 其遗使者抚劳之”是后西域遂通。初, 帝闻备兵东下, 与权交战, 树栅连营七百余里, 谓群臣, 备不晓兵, 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此兵忌也, 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 破备书到, 秋七月, 冀州大蝗, 民饥, 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振之, 九月甲午, 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冬十月甲子, 表首阳山东为寿陵, 曰:“昔尧葬谷林, 通树之, 禹葬会稽, 农不易亩, 故葬于山林, 则合乎山林。封树之制, 非上古也, 吾无取焉。无施苇炭, 无藏金银铜铁, 一以瓦器。”五年春, 立太学, 制五经课试之法, 置春秋谷梁博士。六年春, 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 问民所疾苦, 贫者振贷之。行幸召陵, 通讨虏渠。辛未, 帝为舟师东征, 七年五月丙辰, 帝疾笃, 尽遣后宫昭仪已下归其家, 丁巳, 帝崩, 时年四十, 初, 帝好文学, 以著述为务, 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诸儒撰集经传, 随类相从, 凡千余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B.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C.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D.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也指被推选的士人。
        B.西域, 汉朝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后来演变为我国的西部地区。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称谓, 是汉魏时期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的教育机构。
        D.崩, 即“驾崩”, 古代高官死的讳称, 人们把高官的死看得重, 用山塌下来比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丕性情仁厚, 关心爱护百姓。登基之初, 立即大赦天下。他还派遣使者巡视各地, 寻访百姓疾苦, 对贫苦人给予赈济和借贷。
        B.曹丕重视人才, 看重教育教化。他诏令全国属地, 按照相关规定推举人才;并且重建荒废已久的太学, 制定有关教育教学政策。
        C.曹丕普结邻邦, 重视邦国外交。他曾经热情接待西域各族首领派来的使臣, 借故事让群属明白与邻国友好之道, 派使者慰劳安抚西域诸国。
        D.曹丕整肃朝纲, 亦施仁政之道。在位时下重令反对后宫干政, 杜绝外戚专权, 保证皇帝的权威;去世前遣送后宫中昭仪以下的嫔妃回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冀州大蝗, 民饥, 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振之。
        (2)反而登舟, 放乎中流, 听其所止而休焉。(苏轼《后赤壁赋》)
        14.曹丕为什么对自己去世后的丧葬之事要从简?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C
        11.D
        12.B
        13.(1)冀州发生大的蝗虫灾害, 百姓饥饿, (文帝)派尚书杜畿拿着符节打开粮仓放粮来赈济饥民。
        (2)返回登上小船, 把船划到江心, 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14.学习上古圣贤与山林合为一体;造坟植树不合上古礼制。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妇人”为“与”的主语, 中间不可断开, 排除BD;
        “太后”为“奏”的状语, 后置了, 中间不可断开, 排除A。
        句意为:妇人参政, 是动乱的本源。从今以后, 群臣有事不得对太后奏说, 外戚不能在朝中担任重将权臣, 也不能无功而被封王封侯;把这条法令传给后世, 如果有人违背了, 天下共诛之。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代高官死的讳称, 人们把高官的死看得重, 用山塌下来比喻”错误, 中国古代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为驾崩。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荒废已久”错, 文中是“五年春, 立太学”, 没有体现荒废已久。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大蝗”, 大的蝗虫灾害;“持节”, 拿着符节;“仓廪”, 粮仓;“赈”, 赈济。
        (2)“反”, 返回;“中流”, 江心;“听”, 任凭。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昔尧葬谷林, 通树之, 禹葬会稽, 农不易亩, 故葬于山林, 则合乎山林”可知, 他要学习上古圣贤与山林合为一体;
        根据“封树之制, 非上古也, 吾无取焉”可知, 造坟植树不合上古礼制。
        参考译文:
        魏文帝名丕, 字子桓, 魏武帝曹操的太子。太祖死后, 他继位为魏王。汉献帝因人心归属于魏, 便召集文武百官, 在汉高祖庙祭告。派御使大夫张音拿着符节、捧着玉玺把皇位禅让给魏王。二十八日, 魏王登上祭坛, 接受了皇位的禅让, 把年号延康改为黄初, 并大赦天下。黄初二年(221)正月, 诏令各郡国凡是人口满十万, 每年推举孝廉一人;其中有优秀卓越之人, 不受人口限制。文帝夫人甄氏去世, 出现了日蚀, 官吏奏请免去太尉之职, 文帝下诏说:“天有不祥之兆, 是对元首的谴责, 现在却归罪大臣, 难道是大禹、商汤归罪于自己的道理吗?特令文武百官小心虔诚地各尽其职, 以后凡属自然灾害, 不要再弹劾三公。”黄初三年(222)春天, 鄯善、龟兹、于阗各族首领都派使臣来进献贡品, 文帝下诏说:“从前西戎各国臣服, 氐族、羌族来朝称臣, 《诗》《书》都称颂此事。现在西域各族都来叩开边塞大门依附我们, 特此派使者去慰劳安抚。”从此以后便与西域通好。当初, 文帝听说刘备大军东下, 与孙权交战, 围栅栏连接营寨七百多里, 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兵法, 难道有用七百里连营抵抗敌军的吗?这是兵家大忌。孙权的捷报马上就要到了。”七天后, 孙权打败刘备的奏书果然到了。这一年秋天七月, 冀州发生大的蝗虫灾害, 民不聊生, 文帝派尚书杜畿拿着符节到各地开仓放粮, 赈济饥民。九月三日, 文帝下诏说:“妇人参政, 是动乱的本源。从今以后, 群臣有事不得对太后奏说, 外戚不能在朝中担任重将权臣, 也不能无功而被封王封侯;把这条法令传给后世, 如果有人违背了, 天下共诛之。”这年十月三日, 选定首阳山东侧为寿陵, 说:“远古尧葬在谷林, 周围都是茂密的树木, 禹葬在会稽, 农夫安心地耕种, 因为葬在山林中, 与山林融为一体。我不采用聚土造坟、植树为记的做法, 因为它不是上古之制。不要放防腐的灰炭, 也不要把金、银、铜、铁等作为陪葬品, 全部用陶器。黄初五年(224)春天, 设立太学, 制定五经课试法, 设置《春秋谷梁》博士。黄初六年(225)春, 文帝派遣使者从许昌以东巡视各地, 一直到沛郡, 寻访百姓疾苦, 对贫苦的人给予赈济和借贷。文帝到达召陵, 修通讨虏渠。二十四日, 文帝亲领战舰东征。黄初七年五月十六日, 文帝病重, 把后宫中昭仪以下的嫔妃遣送回家。十七日, 文帝驾崩, 年四十岁。当初, 文帝爱好文学, 以著述为业, 自己创作作品近百篇。又命令众儒生收集经传, 按类排列, 共一千多篇。
         



        相关文言文练习
        《三国志·杨仪传》《三国志·许靖传》
        《三国志·孙登传》(二)《三国志·曹仁传》
        《三国志·胡综传》《三国志·陶谦传》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二)《三国志·夏侯惇传》(二)
        《三国志·吴书·滕胤传》《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三国志·田豫传》《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三国志·薛莹传》《三国志·薛综传》
        《三国志﹒华佗传》(四)《三国志·夏侯惇传》
        《三国志﹒华佗传》(三)《三国志·魏书·国渊传》(二)
        《三国志·吕范传》《三国志·杨阜传》
        《三国志·刘晔传》(二)《三国志·魏书·崔林传》(二)
        《三国志·典韦传》(二)《三国志·程昱传》(二)
        《三国志·杨沛传》《三国志·魏书·梁习传》(二)
        《三国志·刘巴传》《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三国志·周瑜传》《三国志·魏书·华歆传》
        《三国志·曹洪传》《三国志·诸葛亮传》
        《三国志·吴书·朱桓传》《三国志·钟会传》
        《三国志·孟光传》《三国志·吴志·贺邵传》
        《三国志·董昭传》(二)《三国志·辛毗传》
        《三国志·张嶷传》《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二)
        《三国志﹒华佗传》(二)《三国志·陆胤传》
        《三国志·张温传》(二)《三国志·邓艾传》(二)
        《三国志·陆逊传》《三国志·夏竦传》
        《三国志·魏书·王基传》《三国志·魏书·张鲁传》
        《三国志·夏侯尚传》《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