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0-13题。(每题3分, 共12分)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 彭城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 水及其半扉。明年春, 水落, 迁于故居之东, 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 得异境焉, 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 冈岭四合, 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 而山人之亭, 适当其缺。春夏之交, 草木际天;秋冬雪月, 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 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 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纵其所如, 或立于陂田, 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 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 时从宾佐僚吏, 往见山人,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 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 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盖其为物, 清远闲放, 超然于尘埃之外, 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 狎而玩之, 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 卫武公作《抑》戒, 以为荒惑败乱, 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 虽清远闲放如鹤者, 犹不得好, 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 虽荒惑败乱如酒者, 犹不能为害, 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 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 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 婉将集兮, 忽何所见, 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 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 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 黄冠草履, 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 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 西山不可以久留。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 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 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 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 东山之阴 阴:北边 11.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 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哙拜谢, 起, 立而饮之。 D.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 水落, 迁于故居之东, 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 而山人之亭, 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 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 未可与易也 1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 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 意境悠远, 余韵绵长。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 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 答案: 10.B 11.A 12.C �。�3.D 14. (1)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2)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 并闻名后世。 (3)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 啄食青苔, 踩着白石头。 15、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2)羁鸟恋旧林3)那榆阴下的一潭 译文: 熙宁十年秋, 彭城暴发洪水, 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屋, 洪水漫上他家大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 洪水退去, 山人搬家到原来住屋的东面, 在东山的山脚下。山人登高眺望, 找到了一块奇异的地方, 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彭城地方的山, 冈岭四面围拢, 隐约地象个大环, 只缺它的正西一面, 山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 草木茂盛, 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 使广阔的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的天气中间, 景色瞬息万变。山人有两只鹤, 很驯服, 而且很会飞。早晨, 山人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 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它们有时站在池塘边、田野里, 有时飞翔到云层的上面, 傍晚, 它们就向着东山回来, 所以给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暮友和下属去看望山人, 在这座亭子上喝酒, 感到很快乐。苏轼斟了杯酒给山人喝, 并且告诉他说:“您知道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 也不能跟他交换。《易经》上说:‘鹤在山上的北面叫, 它的孩子――雏鹤在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低洼的地方叫, 声音一直传到天上。’这是因为作为鸟类来说, 鹤的品格清高、深沉、安静、处在, 超出在尘世的外面, 所以《易经》和《诗经》的作者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和身怀高尚品德的人。跟它亲昵, 跟它玩耍, 好象是有利而无害的。然而, 卫懿公爱好鹤, 就丧失了自己的国家。周公作《酒诰》, 卫武公作《抑戒》, 都认为荒废事业, 迷惑性情, 败坏和搅乱国家的, 没有什么象酒那样严重的了;可是刘伶、阮籍这班人却因此保全了自身, 而且名声传到后代。唉!朝南坐的君主, 即使是清高、深沉、安静、悠闲象鹤那样的, 还不能爱好;如果爱好它, 就会丧失自己的国家。然而, 在山林间逃避世俗的人, 即使是荒废事业, 迷惑性情, 败坏和搅乱国家象酒那样的东西, 爱好它尚且不能成为祸害, 何况爱好鹤呢?从这看来, 国君和隐士的快乐是不可以放在一起讲的。” 山人听了我的话, 高兴地微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吗?”于是, 我作放鹤和招鹤的歌, 说“鹤飞去呀, 望着西山的缺口。在高空飞翔, 向下面观察, 选择它们认为应该去的地方。很快地回过身体, 收起翅膀, 似乎打算飞下来休息;忽然看到什么东西, 又昂首飞向天空, 准备再作奋然一击。怎么能整天徘徊在溪涧。山谷之间, 嘴啄青苔, 脚踏白石?鹤归来了, 在东山的北面。那下边有个人, 头戴道帽, 足登草鞋, 身穿葛衣, 正在坐着弹琴。他亲自种田过活, 把那剩余的粮食喂你。归来吧!归来吧!西山不能够长久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