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晋书·皇甫谧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
        皇甫谧, 字士安, 幼名静, 安定朝那人, 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 徙居新安。年二十, 不好学, 游荡无度, 或以为痴。尝得瓜果, 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 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 目不存教, 心不入道, 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 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 教有所阙, 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 自汝得之, 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 就乡人席坦受书, 勤力不怠。居贫, 躬自稼穑, 带经而农,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 始有高尚之志, 以著述为务, 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 犹手不辍卷。耽玩典籍, 忘寝与食, 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 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 夕死可矣, 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 谧从姑子也, 当之官, 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 吾送迎不出门, 食不过盐菜, 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 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 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时魏郡召上计掾, 举孝廉;景元初, 相国辟, 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 谧上疏自称草莽, 辞切言至, 遂见听许。岁余, 又举贤良方正, 并不起。自表就帝借书, 帝送一车书与之。谧虽羸疾, 而披阅不怠。咸宁初, 又诏曰:“皇甫谧沈静履素, 守学好古, 与流俗异趣, 其以谧为太子中庶子。”谧固辞笃疾。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笃终》。而竟不仕。太康三年卒, 时年六十八。谧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 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及《玄晏春秋》, 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
        B.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
        C.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
        D.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经, 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 历代儒家研习之重要作品。儒家十三经之一。
        B.举孝廉, 是古代一种由上向下选拔人才的制度, “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C.疏, 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 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
        D.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它讲究文采、韵律, 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甫谧有孝心, 听教诲。他得到一些瓜果,就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对他游荡不好学痛心到流泪, 他被感动激励, 听从教诲转而勤学不倦。
        B.皇甫谧性淳朴, 不附势。皇甫谧堂姑母的儿子梁柳做郡守将赴任, 有人规劝他为梁柳设酒宴饯行, 皇甫谧一如从前, 不用酒肉, 只用盐菜招待。
        C.皇甫谧淡利禄, 终不仕。尽管官府多次征召他任职, 他始终拒绝赴任。甚至皇上频下诏书敦逼不已, 他也言辞恳切予以谢绝。他一生都未做官。
        D.皇甫谧乐写书, 论著丰。皇甫谧年轻时就树立崇高志向, 把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他著述甚丰, 作品体裁多样, 很多作品都受到世人的重视推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昔孟母三徙以成仁, 曾父烹豕以存教。
        (2)今作郡而送之, 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 岂中古人之道?
        14.皇甫谧勤学苦读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10.D
        11.B
        12.B
        13.(1)从前, 孟子的母亲迁居三次, 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长存。
        (2)现在(他)做了郡太守(我)却(设宴)为他送行, 这样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地位而轻视梁柳这个人, 难道这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
        14.①干农活时也带着经书去学习。②得了风痹症, 仍然手不释卷, 废寝忘食。③瘦弱多�。凑炜词椴恍傅�。
        【解析】
        【分析】
        10.
        划线句的意思是“皇帝起初虽然没有改变他的志向, 不久却又下诏令征召他为议郎, 后又补任为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求任命他为功曹。皇甫谧都没有答应。他写了有关葬送制度的论著, 命名《笃终》”。
        11.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 不纠缠于细枝末节, 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 建立知识树, 同时加强积累, 注重归纳, 分类记忆。
        B项, “举孝廉, 是古代一种由上向下选拔人才的制度”错误, 应该为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人的资历, 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故选B。
        12.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 了解人物的作为, 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 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项, “……只用盐菜招待”错误, 文中并未提到皇甫谧用盐菜招待即将赴任的梁柳。“柳为布衣时过吾, 吾送迎不出门, 食不过盐菜, 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 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 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意思是“梁柳还是平民的时候来探望我, 我送迎都不会出门, 招待的食物也不过是些咸菜, 贫穷的人不把酒肉当做礼节。现在他做郡守(我)却为他送行, 这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地位而轻视梁柳这个人, 这难道符合古人做人的道理吗?这不是我的心能安宁的做法。”
        故选B。
        13.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 第一:理解文句大意, 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 前贯后连, 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 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 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 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 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 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 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 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 (1)“徙”, 迁居;“仁”, 仁德;“存”, 使动用法, 使……长存。(2)“贵”, 看重;“贱”, 轻视;“中”, 符合。
        参考译文:
        皇甫谧, 字士安, 小时候名叫静, 是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 是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皇甫谧被过继给他的叔父为子, 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爱好学习, 终日无节制地游荡, 有人认为他是个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 就进呈给他过继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上说‘即使每天用�!⒀颉⒅砣捶钛改�, 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多岁了, 眼中没有教义, 心思不接受正道(或眼睛不看书本, 心中不懂道理), 你无法安慰我。”接着叹息说:“从前, 孟子的母亲迁居三次, 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长存, 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 教育有所缺欠, 为什么你愚笨迟钝这么厉害呢!修身立德, 专心学习, 是你自己有所得, 我能得到什么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于是被感动激励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 勤勉努力, 从不懈怠。他家很贫穷, 他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或耕种庄稼), 常常带着经书去干农活, 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或学说)。皇甫谧性格恬静, 没有奢望, 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 把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 自己取号玄晏先生, 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后来得了风痹症, 仍然手不释卷。他潜心钻研典籍, 甚至废寝忘食, 当时人称他为“书淫”。有人劝告他不要过于专心, 否则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学到了道理, 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 何况生命的长短是上天决定的呢!城阳太守梁柳, 是皇甫谧堂姑母的儿子, 在他去做官的时候, 有人劝皇甫谧为他设酒宴送行。皇甫谧说:“梁柳还是平民的时候来探望我, 我送迎都不会出门, 招待的食物也不过是些咸菜, 贫穷的人不把酒肉当做礼节。现在他做郡守(我)却为他送行, 这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地位而轻视梁柳这个人, 这难道符合古人做人的道理吗?这不是我的心能安宁的做法。”当时, 魏郡守召他担任上计掾, 又推荐他为孝廉;景元初年, 相国召请他做官, 他都不赴任。后来晋武帝司马炎频频下诏书不停敦促逼迫他到朝廷任职, 他上奏疏陈述, 自称是平庸轻贱的人, 言辞十分恳切, 终于被准许。过了一年多, 皇甫谧又被举荐贤良方正, 他也没有去。他还亲自上书向皇帝借书, 皇帝送给了他一车书。皇甫谧虽然瘦弱多�。凑炜词椴恍傅�。咸宁初年, 皇帝又下诏令说:“皇甫谧性格沉静, 清白自守, 坚持学习, 喜好古文献典籍, 与世俗之人志趣迥异, 可以任命皇甫谧为太子中庶子。”皇甫谧以病重坚决谢绝。皇帝起初虽然没有改变他的志向, 不久却又下诏令征召他为议郎, 后又补任为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求任命他为功曹。皇甫谧都没有答应。他写了有关葬送制度的论著, 命名《笃终》。皇甫谧最终没有做官。太康三年去世, 时年六十八岁。皇甫谧写有诗、赋、诔、颂、论、难六种文体的作品, 而且著述甚丰, 又撰写了《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和《玄晏春秋》等书, 都被世人所重视推崇。



        相关文言文练习
        《晋书·华廙传》《晋书·向雄传》
        《晋书·殷浩传》《晋书·熊远传》
        《晋书·祖逖传》《晋书·王彪之传》(二)
        《晋书·毛宝传》《晋书·孙楚传》
        《晋书·王育传》《葛洪传》
        《晋书·嵇康传》(二)《晋书·嵇康传》
        《晋书·刘弘传》(二)《晋书·苻坚传》
        《晋书·列女传》《晋书·凉后主李士业传》《晋书·荀崧传》(二)
        《晋书·何无忌传》《晋书·任旭传》
        《晋书·桑虞传》《晋书·王濬传》
        《晋书·车胤传》《晋书·刁协传》
        《晋书·司马亮传》《晋书·马隆传》
        《晋书·范乔传》《晋书·王蕴传》
        《晋书·李含传》《晋书·张华传》
        《晋书·刘寔传》《晋书·虞潭传》
        《晋书·李产传》《晋书·索靖传》
        《晋书·卫玠传》《晋书·嵇含传》
        《晋书·裴楷传》《晋书·王羲之传》(二)
        《晋书·羊琇传》(二)《晋书·桓温传》(二)
        《晋书·桓温传》《晋书·高崧传》(二)
        《晋书·高崧传》《晋书·嵇绍传》(二)
        《晋书·王珣传》《晋书·王述传》
        《晋书·戴若思传》(二)《晋书·温峤传》
        《晋书·傅玄传》《晋书·索綝传》
        《晋书·褚裒传》《晋书·刘乔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