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汉书·张释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张释之, 季, 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欲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 惜其去, 乃请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 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 毋甚高论, 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 秦所以失, 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 拜释之为谒者仆射。从行, 上登虎圈, 问上林尉禽兽簿, 十余问, 尉左右视, 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亡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臣恐天下随风靡, 争口辩, 亡其实。且下之化上, 疾于景响, 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拜为中大夫。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 有一人从桥下走, 乘舆马惊。于是, 使骑捕之, 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 匿桥下。久, 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 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 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 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 更重之, 是法不信于民也。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 得, 文帝怒, 下廷尉治。案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 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 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 欲致之族, 而君以法奏之, 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 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 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 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 乃许廷尉当。是时, 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启见释之持议平, 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有删改)
        注:①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 沿途要警戒清道, 禁止他人通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B.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C.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D.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的意义有某种关系的称呼。古代男子有名有字, 称呼自己用字, 称呼别人用名。
        B.“徙、转”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 “拜、授”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 “罢、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
        C.弃市:古时死刑之一, 是在人群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 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
        D.免冠:脱去帽子, 我国古时可以表示谢罪, 也可以表示敬意。此处为前一种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释之素有贤能。中郎将袁盎知道他贤能, 奏请补授张释之谒者的职位;张释之在朝廷上分析秦汉之间的兴亡得失, 受到汉文帝的称赞。
        B.张释之目光长远。汉文帝游幸上林苑, 想越级提拔巧言令色的虎圈啬夫, 张释之向文帝陈说提拔夸夸其谈者的�:�, 文帝作罢此事。
        C.张释之敢于谏言。处理“惊舆马”事件时, 张释之认为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准则, 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而随意量刑、定罪。
        D.张释之秉公执法。张释之判处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死刑, 但文帝认为处罚过轻, 要诛全族, 张释之据理力争, 最终文帝没有同意他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法如是, 更重之, 是法不信于民也。(5分)
        (2)吾属廷尉者, 欲致之族, 而君以法奏之, 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5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C
        11.A【解析】称呼自己用名, 称呼别人用字。
        12.D【解析】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意见。
        13.
        (1)现在这件事按法律应当这样判决, 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 这样法律就不能被百姓信服。(“是”“更”“不信于民”各1分, 大意2分)
        (2)我交付给廷尉你审理, 是想灭他全族, 而你却按照通常的法律条文奏请, 这不是我用来恭敬承奉先人的本意。(“属”“所以”“共承”各1分, 大意2分)
        【参考译文】张释之, 字季, 南阳堵阳人。和哥哥张仲一起生活, 他用家财买了骑郎之职, 侍奉文帝, 十年来未能升迁, 没有名气。张释之说:“长久做郎官耗减哥哥的家产, 于心不安。”想自动请求免职回家。中郎将爰盎知道他贤能, 舍不得他离去, 于是奏请调迁张释之补谒者之职。张释之朝见完毕, 趁机上前陈述便国宜民的事。文帝说:“浅显一些, 不要高谈阔论, 要讲当前能够实行的。”于是张释之就谈论起秦、汉之间的事, 讲起秦朝之所以灭亡, 汉朝之所以兴起的原因。文帝称好, 便提升张释之为谒者仆射。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 皇上参观虎圈, 询问上林尉禽兽册子的情况, 提了十几个问题, 上林尉左右瞧看, 都回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在旁边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问的禽兽册子, 很详细, 想以此来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声一样无穷。文帝说:“官吏不应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行!”于是命张释之授予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说:“如今陛下因啬夫口齿伶俐就越级提拔他, 我担心天下人会跟随附和这种风气, 争相施展口舌, 而不讲求实际。况且下面仿效上面, 比影子随形和回响的应声还要快, 陛下任用与罢黜不能不谨慎啊。”文帝说:“好。”于是不再提拔啬夫。授予释之中大夫的官职。升张释之为廷尉。一次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 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 使文帝马车的马受到了惊吓。于是派骑兵把他拘捕起来, 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审问那人。那人回答说:“听到警跸的声音, 就躲到桥下去了。过了很久, 以为皇上已经走了。”张释之回奏文帝说:“这个人没有遵守警跸而犯法, 应当判他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吓了我的马, 难道不是有意要伤害我吗?可是你却只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上和天下人应共同遵守的。现在这件事按法律应当这样判决, 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 这样法律就不能被百姓信服。希望陛下仔细考虑。”文帝过了很久才说:“你的判决是正确的。”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 被捕, 文帝大怒, 交给廷尉治罪, 张释之依照法律中偷盗宗庙服饰器物的条文上奏, 判处斩首。皇上勃然大怒道:“那人胡作非为, 居然偷盗先帝宗庙中的器物!我交付给廷尉你审理, 是想灭他全族, 而你却按照通常的法律条文奏请, 这不是我用来恭敬承奉先人的本意。”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按照法令这样判处已经足够了。况且就是犯同样的罪, 也要以犯罪的轻重程度为根据。今日偷盗宗庙的器物便诛灭他的全族, 假设愚民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 陛下将又怎样施加给他刑罚呢?”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 才批准了廷尉的判决。当时, 中尉条侯周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启看到张释之议论公正, 就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张释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称颂。
         



        相关文言文练习
        《汉书·张良传》(二)《汉书·樊哙传》
        《汉书·胡建传》《宣帝时, 渤海左右郡岁饥, 盗起》
        《汉书·赵广汉传》(二)《汉书·张释之传》
        《汉书·傅介子传》《汉书·王温舒传》原文及翻译
        《汉书·孙宝传》《汉书·田蚡传》
        《汉书·孔光传》《汉书·鲍子都传》
        《汉书·朱博传》《汉书·尹翁归传》(二)
        《汉书·董仲舒传》《汉书·何武传》
        《何武字君公》《汉书·田叔传》
        《汉书·李陵传》(二)《汉书·李广苏建传》
        《汉书·兒宽传》《汉书·萧望之传》(二)
        《汉书·翼奉传》《汉书·辛庆忌传》
        《汉书·翟义传》《汉书·路温舒传》
        《汉书·疏广传》《汉书·黄霸传》
        《汉书·于定国传》《汉书·王陵传》
        《汉书·张耳陈馀传》《汉书·灌夫传》
        《汉书·翟方进传》《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
        《汉书·尹翁归传》《汉书·傅喜传》
        《汉书·周勃传》《汉书·苏武传》(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二)
        《汉书·杜钦传》阅读练习衣答案《汉书·武五子传》
        《汉书·高帝纪》《汉书·张良传》
        《汉书·苏武传》《汉书·隽不疑传》
        《汉书·霍去病传》《汉书·张骞传》
        《汉书·夏侯胜传》《汉书·冯奉世传》
        《汉书·李陵传》《汉书·黄宪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