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唐书·李德裕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

        李德裕, 字文饶。穆宗即位, 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德裕建言:“旧制, 驸马都尉与要官禁不往来, 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 请白事宰相者, 无辄诣第。”帝然之。未几, 授御史中丞。牛僧孺入相, 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文宗召拜兵部侍郎。裴度荐德裕材堪宰相, 而李宗闵以中人助, 先秉政, 且得君, 出德裕为�;诙仁�。凡德裕所善, 悉逐之。逾年, 徙剑南西川。初, 蜀自南诏入寇, 民失职, 无聊生。德裕至, 乃建筹边楼, 请甲人于安定, 弓人于河中, 弩人于浙西, 由是蜀之器械皆犀锐。率户二百取一人, 使习战, 贷勿事, 缓则农, 急则战, 谓之“雄边子弟”, 凡十一军。又筑城以厄吐蕃, 复关以夺蛮险。岁运内粟分饷诸戍, 远民乃安。于是二边浸惧, 南诏请还所俘掠四千人, 吐蕃以城宾服。武宗会昌二年, 泽潞节度刘从谏死, 其从子稹擅留事, 以邀节度。德裕建遣讨之。会横水戍兵叛, 入太原, 逐其帅, 奉裨将杨弁主留事。方是时, 稹未下, 朝廷益为忧。德裕即奏:“弁贱伍, 不可赦。如力不足, 请舍稹而诛弁。”其后弁见斩, 献首京师。诸道兵出境, 皆仰给度支, 德裕忧多迁延以困国力。因请敕诸将, 令直取州, 勿攻县。未几, 郭谊持稹首降。帝问:“何以处谊?”德裕曰:“贷之无以惩恶。”尽取尝为稹用者, 悉诛之。策功拜太尉, 进封卫国公。德裕性孤峭, 明辩有风采, 善为文章, 虽至大位, 犹不去书, 常以经纶天下自为, 武宗知而能任之, 言从计行, 是时王室几中兴。卒, 年六十三。 (节选自《新唐书李德裕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
        B.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
        C.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
        D.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为庙号, 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 后继者称宗。
        B.“敕”, 古代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的名称之一。在本文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C.“公”, 爵位之一。爵位用来确定皇亲功臣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主要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卒”, “死”的名称。“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大夫曰卒, 士曰死。”可谓“死”之等级森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德裕有治政之才。他善于写文章, 以治理天下为己任, 能起草制定治国法令条文, 历经穆宗、文宗、武宗时, 皆得皇帝赏识。
        B.李德裕有党争之嫌。牛僧孺担任宰相和李宗闵主持政事时, 李德裕都被调出京城, 凡是李德裕起草制定的法令条文, 全被废除。
        C.李德裕有安边之能。他招募军士, 整治武器, 筑关建楼, 攻夺蛮险, 从内地运来粮食以壮兵马, 使西南二边臣服, 边陲百姓安定。
        D.李德裕有戡乱之智。针对兵变, 提出集中力量攻打杨弁的建议;为使朝廷财政免于困窘, 提出“直取州”策略;对主要反叛者主张除“恶”务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 请白事宰相者, 无辄诣第。(5分)
        (2)帝问:“何以处谊?”德裕曰:“贷之无以惩恶。”尽取尝为稹用者, 悉诛之。(5分)

         

         

         
        答案:
        10. A(根据句意和结构特点推断)
        11. D(“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大夫曰卒, 士曰不禄, 庶民曰死”)
        12. B(错在“凡是李德裕起草制定的法令条文, 全被废除”, 应是“凡是与李德裕交好的人, 全被贬出朝廷”)
        13.(1)现在竟公然到宰相和大臣的私宅中去, 要求那些有事禀告宰相的人, 不要总是到宰相府中去。(“公”“白”“诣”各1分, 句意2分)
        (2)武宗皇帝问:“怎样处置郭谊?”李德裕曰:“宽赦他就没有什么办法来惩罚反叛之人。”把曾经被刘稹任用的人都抓来, 把他们全部诛杀。(“贷”“无以”“为稹用者”各1分, 句意2分)
        【译文】
        李德裕, 字文饶。穆宗即位, 凡是用来号令的法律条文都经过他亲手书写, 皇帝多次召见他, 对他的奖励很优厚。皇帝在政事方面懈怠荒废, 所以皇亲国戚大多有所请求, 挟制宦官刺探宫中话语, 让大臣代人陈说请托做某些事。李德裕进言说:“按以前法令规定, 驸马都尉与重要官员禁止互相交往。现在竟公然到宰相和大臣的私宅中去, 要求那些有事禀告宰相的人, 不要总是到宰相府中去。”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不久, 授予他御史中丞的官职。牛僧孺担任宰相, 把李德裕调出京城任浙西观察使。文宗即位, 召见李德裕并授予他兵部侍郎的官职。裴度推荐李德裕, 认为他的才能可以胜任宰相, 可李宗闵凭借宦官的帮助, 此前先主持政事, 并且很受皇帝赏识宠信, 把李德裕调出京城任�;诙仁�。凡是与李德裕交好的人, 全被贬出朝廷。过了一年, 把李德裕调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此以前, 南诏入侵蜀地, 蜀地百姓失去常业, 生活没什么依靠。李德裕到了之后, 于是筹划建造边卡戍楼, 从安定请来铠甲精兵, 从河中请来弓箭手, 从浙西请来弓弩手, 从此蜀地武器坚固锐利。大致从二百户人家选拔一人, 让他们训练战事, 给钱他们, 让他们不做其他的事, 形势宽缓就从事农业, 形势危急就进行战斗, 称他们为“雄边子弟”, 总共十一军。又建筑城池来扼制吐蕃, 修复关塞来夺取南蛮险要之地。每年从内地运输粮食分发各戍守士兵, 边陲百姓于是安定了。从此南诏和吐蕃逐渐恐惧, 南诏请求归还所俘虏掠夺的汉人四千人, 吐蕃用割让城池来臣服。武宗会昌二年, 泽潞节度使刘从谏死了, 他的侄子刘稹独揽留事大权(留事:官名, 指节度留后;也可指积压的公务), 来谋取节度使的官职。李德裕建议派兵讨伐他。恰逢横水戍守的兵士叛乱, 攻入太原, 逐离他们的主帅, 拥立副将杨弁主持节度留后事。当这个时候, 刘稹还没有平定, 朝廷更加忧虑。李德裕就上奏说:“杨弁扰乱军队, 不可赦免。假如我们兵力不够, 请允许把刘稹放一边而先诛杀杨弁。”此后杨弁被斩杀, 把他的头献给了朝廷。各路军马远出自己所管辖的地方, 都依靠朝廷财政支出, 李德裕忧虑牵制拖延太久而使国力困窘。于是请求朝廷号令诸将, 命令军队直接攻取州府, 不要攻打县城。没过多久, 郭谊献上刘稹首级投降。武宗皇帝问:“怎样处置郭谊?”李德裕曰:“宽赦他就没有什么办法来惩罚反叛之人。”把曾经被刘稹任用的人都抓来, 把他们全部诛杀。因功劳册封授予太尉官职, 爵位进封卫国公。李德裕性格孤傲, 明智善辩而有风采, 善于写文章, 虽然到达高位, 还是不断读书。他常常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武宗知人善用, 对他言听计从, 当时王室几乎达到了中兴的局面。六十三岁去世。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新唐书·李大亮传》(二)《新唐书·李大亮传》
        《新唐书·裴遵庆传》《新唐书·马燧传》(三)
        《新唐书·张嘉贞传》(二)《新唐书·浑瑊传》
        《新唐书·郑畋传》《新唐书·李泌传》
        《新唐书·罗士信传》《新唐书·贾至传》
        《新唐书·韦云起传》《新唐书·白敏中传》
        《新唐书·董昌传》《新唐书·王勃传》(三)
        《新唐书·房玄龄传》《新唐书·王勃传》(二)
        《新唐书·李邕传》《新唐书·王勃传》
        《新唐书·窦建德传》《新唐书·孔述睿传》
        《新唐书·张九龄传》《新唐书·刘禹锡传》(二)
        《新唐书·贾耽传》(二)《新唐书·颜真卿传》(二)
        《新唐书·王思礼传》(二)《新唐书·李光弼传》
        《新唐书·张文瓘传》《新唐书·马周传》(二)
        《新唐书·韦昭度传》《新唐书·苏颋传》
        《刘禹锡, 字梦得》《新唐书.黄巢列传》
        《新唐书·王聈传》《新唐书·田布传》
        《新唐书·吴兢传》《新唐书·李勉传》
        《新唐书·韦温传》《新唐书·韩愈传》
        《新唐书·高仁厚传》《新唐书·裴漼传》
        《新唐书·第五琦传》《新唐书·苏烈传》
        《新唐书·姚瑞传》《新唐书·王凝传》
        《新唐书·韦澳传》《新唐书·薛讷传》
        《新唐书·太宗文德颇圣皇后长孙氏》《新唐书·魏谟传》(二)
        《新唐书˙韦承庆传》《新唐书·魏徵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