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8-10题。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 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 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 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 而眇者不知其异, 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而人之未达也, 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 虽有巧譬善导, 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 自烛而之籥, 转而相之, 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 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 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 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 十岁而能�。宥苊灰�。夫没者, 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 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 则虽壮, 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 问于没人, 而求其所以没, 以其言试之河, 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 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 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 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 有志于学者也, 方求举于礼部, 作《日喻》以告之。
        【注释】①眇(miǎo):这时泛指双目失明。②籥(yuè):管乐器, 形状如笛。③没人, 潜水的人。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扪烛而得其形           扪:                  (2)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卒:           
        9.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达者告之, 虽有巧譬善导, 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答:                                                                                            
                                                                                                        
        10.根据文意, 回答问题。(6分)
        (1)作者借盲人识日的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2)作者以                                               为论据, 说明“道可致而不可求”的道理。
        (3)作者借“北方之学没者”来类比                                                        的人。
        11.在下面文段中的横线上, 填写出诗文原句。(7分)
        (1)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人生蕴含着丰富深沉的情感:“                   , 天下归心”传达出曹操广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渴望;“                   , 复得返自然”抒写着陶渊明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座中泣下谁最多,                    ”道出了白居易宦海沉浮的感伤。
        (2)艺术手法会增强古诗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李白的诗句“                   , 日月照耀金银台”以奇幻的想象, 把我们带入了瑰丽的仙界;辛弃疾巧用典故, 借刘�!�                   ,         
                      ”的壮举, 表达了自己驰骋疆场、收复河山的雄心;韩愈通过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对比, 暗含对士大夫“位卑则足羞,                    ”这种耻于相师心态的批评之意。
         
         
        答案:
        8.(2分)(1)扪:摸        (2)卒:最终     (每空1分)
        9.(3分)通晓“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 即使巧妙比喻善于引导, 也不比用铜盘(比喻太阳的形状)和用蜡烛(比喻太阳能发光)更贴切。
        10.(6分)
        ⑴“求道”若不是亲自探求, 仅靠向别人讨教, 很难获得“道”(意思对即可)
        ⑵孙武、子夏的话(意思对即可)
            ⑶不学而务求道或求道而不务学(意思对即可)
        11.(7分)
        (1)①周公吐哺           ②久在樊笼里      ③江州司马青衫湿
        (2)④青冥浩荡不见底     ⑤金戈铁马       ⑥气吞万里如虎     ⑦官盛则近谀
        (每空1分, 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书写正确、规范, 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二)苏轼《记过合浦》
        苏轼《教战守策》苏轼《前赤壁赋》
        苏轼《庄子祠堂记》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
        苏轼《游兰溪》苏轼《论范增》
        苏轼《韩非论》苏轼《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记游松风亭》苏轼《答谢民师书》
        苏轼《决壅蔽》苏轼《上韩枢密书》
        《张文定公墓志铭》苏轼《墨宝堂记》
        苏轼《小儿不畏虎》苏轼《士燮论》
        苏轼《论特奏名》《赤壁赋》《武昌九曲亭记》
        苏轼《石钟山记》苏轼《书孟德传后》
        苏轼《超然台记》(二)苏轼《孟轲论》
        苏轼《盖公堂记》(二)苏轼《跋钱君倚书〈遗教经〉》《书唐氏六家书后》
        苏轼《论子胥种蠡》苏轼《论项羽范增》
        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叙》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轼《乐毅论》苏轼《凌虚台记》
        苏轼《万石君罗文传》苏轼《留侯论》
        苏轼《黄州安国寺记》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秦废封建》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轼《刚说》苏轼《答李琮书》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苏轼《荀卿论》
        苏轼《养生》苏轼《上王兵部书》
        苏轼《王定国诗集叙》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苏轼《醉翁操》(含赏析)
        苏轼《醉白堂记》苏轼《子思论》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