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杨廷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9-12题。
        杨廷麟, 字伯祥, 清江人。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 授编修, 勤学嗜古, 有声馆阁间, 与黄道周善。十年冬, 皇太子将出阁, 充讲官兼直经筵。延麟具疏让道周, 不许。明年二月, 帝御经筵, 问保举考选何者为得人。廷麟言:“保举当严举主, 如唐世济、王维章乃温体仁、王应熊所荐。今二臣皆败, 而举主不问。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 欲收保举效, 得乎?”帝为动色。
        其冬, 京师戒严。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 冀纾外患, 而廷麟痛诋之。嗣昌大恚, 诡荐廷麟知兵。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 赞画象升军。象升喜, 即令廷麟往真定转饷济师。无何, 象升战死贾庄。嗣昌意廷麟亦死, 及闻其奉使在外, 则为不怿者久之。
        初, 张若麒、沈迅官刑曹, 谋改兵部, 御史涂必泓沮之。必泓, 廷麟同里也。两人疑疏出廷麟指, 因与嗣昌比而构廷麟。会廷麟报军中曲折, 嗣昌拟旨责以欺罔。事平, 贬廷麟秩, 调之外。黄道周狱起, 词连廷麟, 当逮。未至而道周已释, 言者多荐廷麟。十六年秋, 复授职方主事, 未赴, 都城失守, 廷麟恸哭, 募兵勤王。福王立, 用御史祁彪佳荐, 召为左庶子, 辞不就。宗室朱统翷诬劾廷麟召健儿有不轨谋, 以姜曰广为内应。王不问, 而廷麟所募兵亦散。
        顺治二年, 南都破, 江西诸郡惟赣州存。唐王手书加廷麟吏部右侍郎, 刘同升国子祭酒。同升自雩都至赣, 与廷麟谋大举。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 劝输兵饷。九月, 大兵屯泰和, 副将徐必达战败, 廷麟、同升乘虚复吉安、临江。加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赐剑, 便宜从事。十月, 大兵攻吉安, 必达战败, 赴水死。会广东援兵至, 大兵退屯峡江。已而万元吉至赣。十二月, 同升卒。
        三年正月, 廷麟赴赣, 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 号龙武新军。廷麟闻王将由汀赴赣, 将往迎王, 而以元吉代守吉安。无何, 吉安复失, 元吉退保赣州。八月, 水师战败, 援师悉�!<巴≈莞姹�, 赣围已半年, 守陴者皆懈。十月四日, 大兵登城。廷麟督战, 久之, 力不支, 走西城, 投水死。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麟具疏让道周, 不许                          让:责备
        B.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 赞画象升军              画:谋划
        C.御史涂必泓沮之                                沮:阻止
        D.事平, 贬廷麟秩                                秩:官阶品第
        10.下列各组语句中, 全都表明杨廷麟为人磊落、忠心为国的一组是(3分)
        ①勤学嗜古, 有声馆阁间   ②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 冀纾外患, 而廷麟痛诋之   ③都城失守, 廷麟恸哭, 募兵勤王  ④用御史祁彪佳荐, 召为左庶子, 辞不就   ⑤王不问, 而廷麟所募兵亦散   ⑥廷麟督战, 久之, 力不支, 走西城, 投水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崇祯皇帝向杨廷麟征询保举和考试选举哪一个更能得到人才的时候, 杨廷麟直言进谏, 皇帝听了也为之动容。
        B.受黄道周一案的牵连, 杨廷麟也应当被追究, 抓捕他的人还没来, 黄道周已被释放了, 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他进行了诋毁。
        C.朱统翷上书诬陷廷麟征招一批勇猛的青年, 想以姜曰广作为内应, 图谋不轨, 福王却未加追究。
        D.顺治二年, 杨廷麟到江西, 与巡抚李永茂一起在绅士中募集军饷。九月, 明军副将徐必达战败, 而杨廷麟却和刘同升乘虚收复了吉安、临江。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 欲收保举效, 得乎?(3分)
        (2)嗣昌意廷麟亦死, 及闻其奉使在外, 则为不怿者久之。(3分)
        (3)因与嗣昌比而构廷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答案:
         
        9.A(让:辞让, 推让)
        10.B(①表现其“勤学嗜古”的。 ④这里的“辞不就”不能说明其磊落。⑤“廷麟所募兵亦散”是不得已。)
        11.B(“言者多荐廷麟”是说“朝廷中还有很多人上书推荐他”。)
        12.(1)(3分)这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 想收到保举的效果, 怎么做得到呢?(重点词语“是”“得”)
        (2)(3分)嗣昌料定廷麟也死掉了, 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 因此心里很多天都不痛快。(重点词语“意”“怿”)
        (3)(3分)于是就和嗣昌勾结起来一块诬陷廷麟。(重点词语“比”“构”)
        13.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则不及人不为忧矣。”(每两处1分, 多断不得分)
        参考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好吃, 口渴的人觉得任何水都好喝, 这并没有尝到饮食的正常味道, 而是受了饥渴损害的缘故。难道只有嘴巴肚子有饥渴的损害?人心也都有损害。人们能够不把(类似)饥渴的损害变成对心的损害, 那么(一时)赶不上别人, 也不必为此忧虑了。”
         
        译文
         
        杨廷麟, 字伯祥, 清江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改选庶吉士, 授职编修。他勤于学习, 酷爱古典, 在翰林院中很有名望, 跟黄道周友好。十年冬天, 皇太子即将外就藩封, 朝廷拟让廷麟充任讲官兼经筵直讲。廷麟撰写了一篇奏疏推让道周, 崇祯皇帝不允许。第二年二月, 崇祯皇帝在经筵上问保举跟考选哪一样更能取得理想的人才。廷麟说:“保举应对保举者严格要求, 像唐世济、王维章是由温体仁、王应熊推荐的, 现在他们俩都倒台了, 可是对保举他们的人却不加追究。这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 想收到保举的效果, 怎么做得到呢?”崇祯皇帝听了这话脸色都变了。
        这年冬天, 京师戒严。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的意见主张议和, 希望能借机消除外患, 可是廷麟狠狠地攻击了他。嗣昌大为恼火, 就假惺惺地推荐说廷麟懂得军事。崇祯皇帝改用廷麟为兵部职方主事, 让他去象升的部队里当参谋。象升很高兴, 就让廷麟到真定去转运粮饷增发兵力。不久, 象升在贾庄战死。嗣昌料定廷麟也死掉了, 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 因此心里很多天都不痛快。
        起先, 张若麒、沈迅在刑部的司里做官, 他们准备调进兵部, 御史涂必泓阻止了这件事。必泓, 是廷麟的同乡, 所以他们两个怀疑必泓的奏疏出自廷麟的指使, 于是就和嗣昌勾结起来一块诬陷廷麟。正好廷麟上书汇报军队中的复杂情况, 嗣昌起草圣旨时批评他欺骗朝廷, 事平以后就把他贬官调到地方上去了。黄道周一案发生时, 供词中牵扯到廷麟, 他本该被逮捕, 但差官还没到, 道周本人已经被释放了。朝廷中并且还有很多人上书推荐他。
        十六年(1643)秋天, 廷麟官复原职任职方主事, 尚未上任, 都城便失守了。廷麟痛苦地大哭了一�。攀终斜蚵肀ㄐЬ�。福王即位后, 采纳了御史祁彪佳的荐举, 招廷麟担任左庶子, 他推辞了, 没有到任。宗室朱统翷上书诬陷廷麟征招一批勇猛的青年图谋不轨, 以姜曰广作为内应。福王虽然没追究, 廷麒所招募的军队还是疏散了。
        顺治二年(1645), 南京失守, 江西各郡只有赣州保全下来。唐王亲撰命令加廷麟为吏部右侍郎, 刘同升为国子祭酒。同升从雩都来到赣州, 与廷麟商议大举起兵, 然后他们和巡抚李永茂一起, 把当地绅士召集到明伦堂里, 劝他们出钱粮充作兵饷。九月, 大清兵驻扎在泰和, 守城的副将徐必达战败后, 这边廷麟、同升乘机收复了吉安、临江。唐王于是提升他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赐给他尚方宝剑, 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十月, 大清兵攻打吉安, 必达战败后投河自杀, 正好广东的援兵到来, 大清兵于是撤退到峡江。后来万元吉来到赣州。十二月, 同升死了。
        三年正月, 廷麟亲赴赣州, 把峒族人张安等四营兵招降, 改称龙武新军。廷麟得知唐王将从汀州来赣州, 打算前往迎接, 让元吉代守吉安。不久, 吉安又失陷了。元吉退保赣州。八月, 官兵的水军战败, 援兵全部溃退了。到汀州发生兵变时, 赣州之围已经有半年了, 在城墙上防守的士兵都懈了气。十月四日, 大清部队强力登城, 廷麟指挥部队作战, 时间长了, 招架不�。芡嘶爻俏�, 跳河自杀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刘基传》《明史·鲁穆传》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吴与弼, 字子传》《明史·张溥传》
        《熊鼎传》《况钟传》
        《明史·费宏传》《明史·郑赐传》
        《明史·熊廷弼传》《明史·刘基传》(二)
        《明史·杨瑄传》《明史·黄道周传》
        《明史·唐顺之传》《明史·王恕传》
        《明史·唐顺之传》(二)《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卓敬传》《明史·王宪传》
        《明史·归有光传》《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明史·马森传》
        《明史·刘基传》(二)《六一居士传》
        《司马穰苴列传》《西湖七月半》
        韩愈《马说》《桃花源记》
        《爱莲说》(四)《大道之行也》
        谢肇淛《五杂俎》《后汉书·樊英传》
        《湖南文征》序《梁书·范云传》
        《诸葛亮传略》《千轴不如一书》
        《宋史·王鼎传》《鸿门宴》
        《书褒城驿壁》《游褒禅山记》
        《伯牙与钟子期》曾敏行《独醒杂志》
        《爱莲说》(五)《童趣》
        《纯孝之报》《高祖本纪》(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