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孙承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孙承宗, 高阳人。貌奇伟, 须髯戟张。与人言, 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 直走白登, 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 用是晓畅边事。
            熹宗即往, 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 辄曰“心开”, 故眷注特殷。天启元年, 沈、辽相继失, 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 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 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 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 疏再上不许。未几, 大清兵逼广宁, 遂拜承宗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越数日, 命以阁臣掌部务。承宗上疏曰:“迩年兵多不练, 饷多不核。今天下当重将权, 授之节钺, 勿使文吏用小见沾
            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 皆不足问。”因列上抚西部、恤辽民、简京军、增永平大帅、修蓟镇亭障、开京东屯田数策, 帝褒纳焉。
            时宁远城工竣, 关外守具毕备。承宗图大举, 奏言:“前哨已置连山大凌河, 速畀臣饷二十四万, 则功可立奏。”帝命所司给之。兵、工二部相与谋曰:“饷足, 渠即妄为, 不如许而不与, 文移往复稽缓之。”承宗再疏促, 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 而师竟不果出。当是时, 忠贤益盗柄。以承索功高, 欲亲附之, 令应冲等申意。承宗不与交一言, 忠贤由是大憾。而其党李蕃、崔呈秀、徐大化连疏诋之, 至比之王敦、李怀光。承宗乃杜门求罢。
            十一年, 大清兵深入内地。以十一月九日攻高阳, 承宗率家人拒守。大兵将引去, 绕城呐喊者三, 守者亦应之三, 曰“此城笑也, 于法当破”①, 围复合。明日城陷, 被执。望阙叩头, 投缳而死, 年七十有六。谥文忠。后叙宁远功, 荫子锦衣世千户。
            (选自《明史·孙承宗传》, 有删改)
            ①此城笑也, 于法当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 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人言, 声殷墙壁  殷:震动    B.饷足, 渠即妄为  渠:他
          C.文移往复稽缓之    稽:可笑    D.忠贤由是大憾    憾:仇恨, 怨恨
        5.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表明孙承宗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帝每听承宗讲, 辄曰“心开”    ②天下当重将权  ③边疆小胜小败, 皆不足问
          ④列上抚西部……开京东屯田数策  ⑤承宗不与交一言    ⑥承宗乃杜门求罢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承宗貌奇气壮, 有别常人。他胡须张挺, 声音洪亮;在边郡讲授经学时, 往来很多地方, 多次向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打听险要之地, 通晓边防事务。
          B.孙承宗文武双全, 颇受器重。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 都感觉很受启发;沈、辽失守, 满朝喧扰不安, 众大臣推举他主持东边军务, 皇帝因不舍而未准。
          C.孙承宗明晓时弊, 谋事周全。针对军队经常不操练, 军饷经常不核实的情况, 提议授兵权给可倚重的人, 给予一定自主权, 并献上镇守边境的多条策略。
          D.孙承宗忠于朝廷, 刚正不阿。他拒绝了想让他亲附的权奸魏忠贤, 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的职位;清兵攻陷高阳, 他不幸被抓, 面向朝廷叩头后上吊自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天下当重将权, 授之节钺, 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
          (2)承宗再疏促, 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 而师竟不果出。
         
        答案:
         
        4.C【解析】稽:延迟, 拖延。
        5.C【解析】①表明皇帝对孙承宗的讲论感到满意;⑤表明孙承宗不与魏忠贤同流合污;⑥是孙承宗无奈的举动。
        6.D【解析】“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错, 应是闭门谢客, 请求辞职。
        7.(10分)
        (1) 如今国家应当重视(加重、加强)武将的权力, 把符节和斧钺(权力)交给他们, 不要让文官凭借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重”, 重视, 加重;“节钺”, 符节和斧钺, 指权力;“用”, 凭借;“陵”, 通“凌”, “陵其上”, 省略结构, 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一处1分, 句意1分)
        (2)孙承宗再次(两次)上疏催促, 把实情详细地报告皇帝。皇帝为此整顿各部官员, 而军队最终果然没有出发。(“疏”上疏;“具”一五一十地, 详细;“饬”:整顿;“竟”, 最终。一处1分, 句意1分)
         
        文言译文:
            孙承宗, 高阳人。身材高大, 相貌奇特, 须髯张开如戟。跟人说话, 声音震动墙壁。最初在边境郡县为县学的学生们讲授经文, 他来往于飞狐、拒马之间, 一直到白登, 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欢向一些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询问军事险要地形和关隘, 因此通晓边防事务。
            熹宗即位, 孙承宗以左庶子的身份充当日讲官。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经史, 都说:“心灵开悟。”所以对他的垂爱关注特别殷切。天启元年, 沈阳、辽阳相继失守, 满朝喧扰不安。御史方震孺请求罢免兵部尚书崔景荣, 让孙承宗代替他。朝臣也都以为孙承宗懂军事, 于是推举他为兵部新增设的侍郎, 主持东边的战局。皇帝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 二次上疏都不同意。不久, 大清兵进逼广宁, 于是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过了几天, 命令他以阁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务。孙承宗上疏说:“近年来军队大多没有经过训练, 军饷经常不能核实。如今国家应当重视(加重、加强)武将的权力, 把符节和斧钺(权力)交给他们, 不要让文官凭借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对于边防战争的小胜小败, 都不值得去过问。”于是分条献上安抚西部、救济辽地难民、检阅京师部队、增设永平大帅、修筑蓟镇的堡垒、开辟京东地区的屯田等几条对策。皇帝嘉许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时宁远城工程竣工, 关外守卫用的战具都已齐备。孙承宗谋划大规模行动, 上奏说:“先头部队已设置在连山、大凌河, 尽快给我二十四万两军饷, 就可以立即取得战功。”皇帝命令有关部门供给他。兵部和工部相互商量说:“军饷给足了, 他就会马上妄自行动, 不如答应他但不给他, 靠公文往复来延缓他的行动。”孙承宗再次上疏催促, 把实情详细地报告给皇帝。皇帝为此整顿各部官员, 而军队最终果然没有出发。这个时候, 魏忠贤更加擅权。因为孙承宗功劳高, 想让他亲近依附自己, 叫刘应坤等人去表明自己的意图。孙承宗不跟他说一句话, 魏忠贤因此极恨他。而后, 魏忠贤的党徒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接连上疏诋毁孙承宗, 竟把他比作王敦、李怀光。孙承宗于是闭门谢客, 请求辞职。
            崇祯十一年, 大清兵深入内地。在十一月九日进攻高阳, 孙承宗率领家族人抵抗守卫。大清兵将要离开, 围绕着城墙大声叫喊了三次, 守城的人也回答了三次, 清军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 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又一次包围了高阳城。第二天城池陷落, 孙承宗被抓住。望着都城方向叩头后, 上吊自杀, 终年七十六岁。谥号文忠。后追叙宁远战役的功绩, 荫封儿子锦衣世袭千户。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刘基传》《明史·鲁穆传》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吴与弼, 字子传》《明史·张溥传》
        《熊鼎传》《况钟传》
        《明史·费宏传》《明史·郑赐传》
        《明史·熊廷弼传》《明史·刘基传》(二)
        《明史·杨瑄传》《明史·黄道周传》
        《明史·唐顺之传》《明史·王恕传》
        《明史·唐顺之传》(二)《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卓敬传》《明史·王宪传》
        《明史·归有光传》《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明史·马森传》
        曾巩《学舍记》《明史·秦良玉传》
        《治国犹栽树》《元史·何实传》
        《三国志·甘宁传》苏轼《秋阳赋》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国语·楚语》
        《鸿门宴》(二)《游敬亭山记》
        《李太虚》《钱神问对》
        《新唐书·吴武陵传》《游荷叶山记》
        《曹马能收人心》《明史·卓敬传》
        《魏公子列传》《小石潭记》(三)
        《旧唐书·范希朝传》《隋书·李景传》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归有光《张自新传》
        《三国志·虞翻传》龚自珍《明良论》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