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神功元年冬, 闰十月, 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 皆在先王封略之外, 故东拒沧海, 西阻流沙, 北横大漠, 南阻五岭, 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 声教所及, 三代不能至者, 国家尽兼之矣。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 委之四镇, 继高氏绝国, 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 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 四月, 戊申, (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 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 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 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 直欲邀致万乘, 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 不容侍卫, 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 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 群臣莫及, 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 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 太后不许。入见, 常止其拜, 曰:“每见公拜, 朕亦身痛。”乃免其宿直, 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 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 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 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 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 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 又问仁杰, 对曰:“前荐柬之, 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 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 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 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 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 非为私也。”初, 仁杰为魏州刺史, 有惠政, 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 贪暴为人患, 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有删改)
10.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B.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C.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D.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侍郎, 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 本为宫廷的近侍。自唐以后, 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官位渐高。
B. 戊申为干支之一, 顺序为第4个。中国传统历法中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 文中的“久视二年夏, 四月, 戊申”的“戊申”属于干支纪日。
C. 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 常称“乞骸骨”, 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D. 宿直, 又称“寓直”, 唐代有文官宿直制度, 即官员夜间值守官舍, 其含义与今日部分公务员“值夜班”大抵相当。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狄仁杰很有政治谋略。在任鸾台侍郎时, 就提出要因地制宜, 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安定边境。大家都很赞同。
B. 狄仁杰性情耿介, 有直臣之气。他经常在朝堂上直言谏诤, 武则天对他所提的建议意见大多采纳, 有时甚至违背了自己的本意。
C. 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 所选人才大多成了名臣;用才较真, 他坚持荐举张柬之为相, 武则天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狄仁杰一生清正忠贞, 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却被贪婪残暴的儿子拖累了名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彼胡僧诡谲, 直欲邀致万乘, 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 不容侍卫, 非万乘所宜临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太后信重仁杰, 群臣莫及, 常谓之国老而不名。(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B (我们可以节省戍守远方的军费, 集中兵力于边塞上, 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 何必穷追他们藏身的巢穴, 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
11.B(顺序错, 戊为第五位。应为第45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 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 组成了干支纪法。)
12.A(这事没有实行, 说明肯定有人不赞同。)
13.(1)那胡僧诡计多端, 是想要邀请到万乘之尊, 借以迷惑远近百姓。同时沿途山路艰险狭窄, 容纳不下侍卫的人, 也不是万乘之尊所应当驾临的地方。
(关键词:诡谲、万乘、以, 各1分。句意2分)
(2)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 (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称呼名字。
(关键词:信重、及、名, 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神功元年冬季, 闰十月, 甲寅(二十一日), 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 都在先王疆界之外, 所以东边抵达沧海, 西边阻隔流沙, 北边横着大沙漠, 南边阻隔着五岭, 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从典籍记载看, 声威教化所至, 三代不能到的地方, 国家都已经全部兼并了。我以为应该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 委托给他四镇, 恢复已灭亡的高丽国, 让它的国王高氏镇守安东。我们可以节省戍守远方的军费, 集中兵力于边塞上, 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 何必穷追他们藏身的巢穴, 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这事虽然没有实行, 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
久视二年夏, 四月, 戊申(二十九日), 太后前往三阳宫避暑, 有胡僧邀请太后参观埋葬佛舍利, 太后答应了。出发时狄仁杰跪在太后的马头前说:“佛是戎狄的神, 不值得让天下的君主屈尊驾临。那胡僧诡计多端, 是想要邀请到万乘之尊, 借以迷惑远近百姓。同时沿途山路艰险狭窄, 容纳不下侍卫的人, 也不是万乘之尊所应当驾临的地方。”太后中途返回, 说:“这是为了成全我们的正直之臣的正气。”
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 (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称呼名字。仁杰喜欢当面揭发奸伏, 在朝廷上争辩是非, 太后常改变主意依从他的主张。仁杰因为年老有病多次请求退休, (可)太后并不准许。仁杰入宫谒见太后, 太后常常劝止他行跪拜礼, 说:“每次见到狄公跪拜, 我也觉得身骨子疼痛。”太后就免除了他夜间值班的差事, 并且告诫他的同僚说:“如果不是军国大事, 就不要再来烦劳狄公。”太后曾经询问仁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 谁可以提拔?”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担任什么职事?”太后说:“要用他作将相。”仁杰答道:“如果您要的是文采风流又含蓄宽容的人才, 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 那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那人虽然年纪大, 却是宰相之才。”太后就提拔柬之当洛州司马。过了几天, 太后又对仁杰问起选才的事, 仁杰回答说:“先前我举荐张柬之, 您还没有起用他。”太后说:“他已经升调了。”仁杰回答说:“我举荐的人是可以当宰相的, 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太后于是就提拔柬之任秋官侍郎;过了很久, 终于任用他当宰相。仁杰又曾经举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几十人, (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仁杰说道:“天下贤才, 都出在您的门下了。”仁杰说:“我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 不是为了自己。”早年, 仁杰担任魏州刺史, 因为他施政仁爱宽厚, 当地百姓就为他建了生祠。后来他的儿子景晖担任魏州司功参军, 贪婪残暴, 成了百姓的祸害, 于是老百姓就毁坏了他(仁杰)的塑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