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二、本大题共7小题, 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6—11题。(共18分) 刑范正, 金锡美, 工冶巧, 火齐【1】得, 剖刑而莫邪【2】已。然而不剥脱, 不砥厉, 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 砥厉之, 则劙【3】盘盂、刎牛马忽然耳。彼国者, 亦强国之剖刑已。然而不教诲, 不调一, 则入不可以守, 出不可以战;教诲之, 调一之, 则兵劲城固, 敌国不敢婴也。彼国者亦有砥厉, 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 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 重法爱民而霸, 好利多诈而危, 权谋倾覆幽险而亡。 礼乐则修, 分义则明, 举错则时, 爱利则形, 如是, 百姓贵之如帝, 高之如天, 亲之如父母, 畏之如神明, 故赏不用而民劝, 罚不用而威行, 夫是之谓道德之威。礼乐则不修, 分义则不明, 举错则不时, 爱利则不形, 然而其禁暴也察, 其诛不服也审, 其刑罚重而信, 其诛杀猛而必, 非劫之以形势, 非振之以诛杀, 则无以有其下, 夫是之谓暴察之威。无爱人之心, 无利人之事, 而日为乱人之道, 百姓讙敖【4】则从而执缚之, 刑灼之, 不和人心, 如是, 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夫是之谓狂妄之威。此三威者, 不可不孰察也。道德之威成乎安强, 暴察之威成乎危弱, 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子发【5】将西伐蔡, 克蔡, 获蔡侯, 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 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 楚发其赏, 子发辞曰:“发诫布令而敌退, 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 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 是众威也。臣不宜以众威受赏。” 荀子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 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 赏有功, 罚有罪, 非独一人为之也, 彼先王之道也, 一人之本也, 善善恶恶之应也, 治必由之, 古今一也。古者明王之举大事, 立大功也, 大事已博, 大功已立, 则君享其成, 群臣享其功, 士大夫益爵, 官人益秩, 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 为不善者沮, 上下一心, 三军同力, 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 反先王之道, 乱楚国之法, 堕兴功之臣, 耻受赏之属, 无僇【6】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 案独以为私廉, 岂不过甚矣哉! 故曰:子发之致命也恭, 其辞赏也固。” (取材于《荀子·强国》) 注释:【1】火齐:火候。【2】莫邪:古代宝剑名。【3】劙:割。【4】讙敖:喧嚣。【5】子发:楚国令尹。【6】僇:羞辱。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范正 刑范:铸剑的模子 B.举错则时 错:错误 C.不可不孰察也 孰:仔细 D.耻受赏之属 耻:使……感到羞耻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剖刑而莫邪已 发诫布令而敌退 B.其诛不服也审 楚发其赏 C.则无以有其下 是以百事成 D.古者明主之举大事 子发之致命也恭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敌国不敢婴也 敌国不敢侵犯 B.礼乐则修 礼乐制度美好 C.非劫之以形势 (如果)不是用权势去威逼他们 D.为善者劝 做好事的受到劝阻 9. 根据文意, 下列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百姓都是需要礼义法度来磨砺的。 B.国家安危与国君治国理念形成的威势相关。 C.荀子认为子发不居功自傲是符合礼法的。 D.古代圣明君主依靠奖赏激励臣民建功立业。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 彼先王之道也, 一人之本也, 善善恶恶之应也 11.简要概述本文是如何论证礼义法度的重要性的。(4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7小题, 共24分。 6.B(3分) 7.C(3分) 8.D(3分) 9.C(3分) 10.参考答案: 这是古代君王的办法, 是统一百姓的根本原则, 是奖励良善、惩罚丑恶的表现 11. 答案要点: 首先作者把礼义法度比作磨刀石, 以此强调它会让国家更加强大。然后作者通过三种威势的对比, 强调遵循法度就会国泰民安, 摒弃法度就会导致国家灭亡。最后通过分析子发拒绝奖赏的行为, 说明子发的行为破坏了基本的法令制度, 使有功之人受到影响。 文言文参考译文: 模子端正, 铜锡质量好, 冶炼技术高, 火候得当, 打开模子而莫邪宝剑铸成了。然而不去除它粗糙的表面, 不磨光, 就不能割断绳子;除去粗糙的表面, 磨光它, 那么削割盘盂、宰杀牛马就可一挥而就。那国家, 如同刚打开模子的宝剑一样, 也是强国的雏形。然而不实行教诲, 不协调统一, 那对内就不能防守, 对外就不能战斗;实行教诲, 协调统一, 就会兵力强大、城防坚固, 敌国就不敢来侵犯了。国家也需要磨砺, 这就是礼义法度。所以人的命运取决于上天, 国家的命运则取决于礼义。崇尚礼义、尊重贤能的君主就称王, 重视法度、爱护人民的君主就称霸, 喜欢利益、常搞欺诈的君主就危险, 玩弄权术阴谋、倾轧陷害、阴暗险恶的君主就灭亡。 礼乐制度美好, 名分等级分明, 行为措施适宜, 爱民利民有法, 像这样, 百姓就会像对待上帝一样尊重他, 把他看得像天一样高, 像亲近父母一样亲近他, 像对待神明一样敬畏他, 所以不用奖赏而人民就努力, 不用刑罚而威势就遍行天下, 这就叫做合乎道德的威势。礼乐制度不美好, 名分等级不清楚, 行为措施不适宜, 爱民利民无法度, 然而他禁止强暴很明察, 诛杀不服从的人很审慎, 刑罚严酷而有信, 诛杀严厉而坚决, 如果不是用权势去威逼他们, 不是用诛杀去震慑他们, 就无法统治他们, 这就叫做暴戾严察的威势。没有爱人的心, 不做有益于人民的事, 每天干着扰乱人民的勾当, 百姓有怨声就跟着逮捕起来, 严刑拷打, 不调和民心, 像这样, 人民就成群结队地逃散而背离君主, 覆灭就会立刻到来。这就叫做狂妄放肆的威势。这三种威势, 不能不仔细详察。合乎道德的威势导致国家安定强大, 暴戾严察的威势导致国家危险衰弱, 狂妄放肆的威势导致国家灭亡。 子发率军向西征讨蔡国, 攻克了蔡, 擒获了蔡侯, 回来向楚王回复命令说:“蔡侯把整个国家奉献给了楚国, 我已委托几个大臣治理它了。”过后, 楚王奖赏他, 子发辞谢说:“发布诫令而敌人退却, 这是君主的威势;进军攻打而敌人退却, 这是将领的威势;众志成城、奋力拼杀而敌人退却, 这是士兵的威势。我不能凭借士兵的威势而受赏。” 荀子批评他说:“子发回复命令也算恭敬了, 他辞谢奖赏却很浅陋。崇尚贤人、任用能人, 奖赏功臣, 处罚罪人, 并不是某一个人要这样做的, 这是古代君王的办法, 是统一百姓的根本原则, 是奖励良善、惩罚丑恶的表现, 治国必须遵从它, 古今是一样的。古时圣明的君王举行大事, 建立大功, 大事已经完毕, 大功已经建立, 那么君主享受它的成果, 群臣享受它的功劳, 士大夫加官进爵, 官吏提高级别, 士兵增加军饷。所以行善的得到勉励, 为恶的得到制止, 上下一条心, 三军同努力, 因此事事成功而功业显赫。现在子发独独不这样, 违反先王的治国法则, 扰乱了楚国的法律, 打击了有功之臣, 使受赏的人感到羞耻, 即使没有羞辱亲族也使后代受到压抑, 还独自认为个人清廉, 这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所以说:子发回复命令也算恭敬了, 他辞谢奖赏却很浅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