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王守仁《教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守仁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18题。(20分)
        教约
        【明】王守仁
        每日清晨, 诸生参揖毕, 教读以次, 偏询谐生:“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 得无懈忽、未能填切否?温清定省之仪, 得无亏缺、未能实贱否?往来街衢, 步礼节, 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一应言行心术, 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 曲加诲谕开发, 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 须要整容定气, 清朗其声音, 均审其节调, 毋躁急, 毋荡而嚣, 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 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 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 其余皆就席, 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 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 其仪节, 度其容止, 毋忽而惰, 毋沮而怍, 毋径而野, 从容而不失之迂缓, 修谨而不矢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 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 皆如歌诗。每闲一日, 则轮一班习礼, 其余皆就席, 敛容肃观。习礼之日, 免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 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 不在徒多, 但贵精熟, 量其资禀, 能二百字者, 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 则无厌苦之患, 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 口诵心惟, 字字句句紬绎反复, 抑扬其音节, 宽虚其心意, 久义礼浃洽, 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 次背书诵书, 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瑕及于邪僻。教者如此, 则知所施矣。虽然, 此其大也;神而明之, 则存其人。
        (选自《阳明传习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 得无懈乎    得无:是不是
        B.往来街衢, 步礼节                趋:小步快走
        C.其仪节, 度其容止                审:反复分析、推究
        D.此其大略也                        略:大的方略、谋略
        15.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毋躁急, 毋荡而嚣                襟三江带五湖
        B.习礼之日, 免课仿                何为然也
        C.久义礼浃洽, 聪明日开矣          人死, 曰:“非我也, 岁也。”
        D.神而明之, 则存其人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况大国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阳明给他的书院订立的规矩中, 明确要求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 并且强调要常抓不懈, 养成习惯。
        B.王阳明注重诗教, 《教约》第二段一、二句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后三句是对教员和学校提出的要求, 思虑十分完备。
        C.王阳明对修习礼节要求简明而严格, 十分注重仪式感, 强调久而成习, 养成德性。
        D.王阳明对文化知识教学提出的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熟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暗合心理学规律, 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17.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听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1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歌诗, 须要整容定气, 清朗其声音, 均审其节调。
                     ▲                 
        (2)常使精神力量有余, 则无厌苦之患, 而有自得之美。
                    ▲                
         
         
         
        答案: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14.D(大概)
        15.A(连词, 表并列。B代词, 他们/助词, 加强疑问语气。C连词, 表承接关系, 就, 便/连词;表转折, 却。D介词, 介进行为对象, 于/语气助词, 表示肯定。)
        16.B(《教约》主要是针对教员对出的约束, 第二段第一、二句, 面上看似是对学生“歌诗”的要求, 实际上是从教员应该怎么要求学生的角度提出的, 主要是对教员怎么教学生的要求。)
        17.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听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18.(1)唱诗的时候, 一定要保持面容庄重、气息沉稳, 要让学生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要控制节拍和声调。
          (2)让他总是感到精力充沛, 这样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 反会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译文】1
        每天早上, 学生向老师行过礼后, 教师按次序讲课之前, 要向全体学生提问:“你们在家的时候, 自己那尊敬热爱父母的心, 有没有懈怠的时候?能不能情真意切?每天早晚侍奉父母的礼节, 有没有亏欠和疏漏?能不能按照礼仪的要求一一做到?在路上过往的时候, 步履姿态有没有不检点的地方?能不能谨慎小心?言语行动和内心活动, 有没有欺骗狂妄和非礼之处, 能不能做到忠实守信坚定诚敬?”学生一定要如实回答这些问题, 如果存在问题和缺点就要努力改正, 没有问题也要提醒自己不去犯这些错误。教师讲课的时候, 再随时根据具体情况, 循循诱导启发教育。之后, 学生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学习。
        唱诗的时候, 一定要保持面容庄重、气息沉稳, 要让学生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要控制节拍和声调。不要浮躁急切, 不要随意喧哗, 也不要胆怯害怕, 时间久了, 就会感到精神舒畅, 心平气和。每所学校按照学生数量的多少, 分成四个班, 每天轮流由其中一班唱诗, 其他三班学生都坐在座位上, 认真严肃地倾听。第五天, 将四个班的学生合在一起在学校轮番演唱。每月初一、十五两日, 各校都集中到书院一起演唱。
        学习礼仪的时候, 一定要静心专注, 要反复推究学生的礼仪, 考察他们的仪容举止。不要松松垮垮, 不要无精打采, 也不要粗野无礼, 要举止优雅而不过于迟缓, 恪守礼法而不过分拘谨, 时间久了, 动作和神情就会熟练自然, 品德和习性也就能够逐渐养成。学生的分班, 也和唱诗的班次一样, 每隔一天, 就轮流由一班表演习礼, 其他三班学生都坐在座位上, 认真严肃地观看。习礼这一天, 应免除他们的课业练习。第十天, 将四个班的学生合在一起在学校轮流表演。每月初一、十五两目, 各校都集中到书院一起演出习礼。
        讲授课文的时候, 不要一味赶进度多讲, 最重要的是要学生熟练掌握。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资个性, 能学会二百字的, 只教给他一百字, 让他总是感到精力充沛, 这样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 反会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朗读课文的时候, 一定要让学生专心致志, 边朗诵边思考, 一字一句都要反复体会理出头绪, 声音要抑扬顿挫, 心情要放松自如, 时间久了, 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就会沁润到学生心底, 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也会随之提高。
        每天的课程, 首先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考察, 之后是背诵和朗读课文, 然后是礼仪学习, 有些学生在这段时间完成课业练习, 再之后是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和教师讲授课文, 最后是唱诗。习礼和唱诗这类课程, 目的是保存学生儿童的天性, 让他们快快乐乐、不知疲倦地热爱学习, 这样他们也就没有时间去做那些不好的事了。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 就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了。但这也只是说个大概, 真要使教育成为一种艺术, 还要看教师个人的修炼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王守仁《尊经阁记》
        王守仁《瘗旅文》王守仁《勤学》
        王守仁《梁仲用默斋说》秦松龄《过百龄传》
        《新唐书·郭震传》《宋史·赵瞻传》
        《汉书·天文志》《梁书·刘季连传》
        归有光《顾隐君传》苏辙《东轩记》
        《怒蛙说》王若虚《焚驴志》
        《零陵三亭记》《宋史·欧阳修传》
        戴名世《河墅记》《辽史·韩延徽传》
        方良永《厓门吊古记》《清史稿·李文耕传》
        《元史·宋子贞传》《南史·吕僧珍传》
        《宋史·叶衡传》《关木匠传》
        《汉书·丙吉传》《明史·平安传》
        《宋史·杨亿传》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
        颜元《漳南书院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