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北史·苏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史
        苏绰字令绰, 武功人, 父协, 武功郡守。绰少好学, 博览群书, 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 上饯于都门外。临别, 谓日:“卿家子弟中, 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文帝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 未见识。然诸曹疑事, 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 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帝与仆射周惠达伦事, 惠达不能对, 请出外议之, 乃召绰, 告以其事, 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 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 因称其有王佐才。帝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北史•苏绰传》, 有删改。)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 B 
        A.从兄让/为汾州刺史B.请出外/议之C.谁/与卿为此议者D.吾亦闻之/久矣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见 被 
        咸 都 
        寻 不久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惠达以绰对, 因称其有王佐才。
        (4)苏绰能得到文帝的赏识, 其原因有哪些?

        答案:
        (1)B
        (2)见:被;咸:都;寻:不久。
        (3)惠达以苏绰作答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4)外因, 得到别人荐举和支持, 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内因, 自己要有真才实学。

        【解答】
        (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ACD.正确。
        B.有误, 正确停顿应为:请/出外议之
        故�。築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 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 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在位一年多还没得到周文帝的常识。见, 被。
        ②句意为:行台官员都称赞他的才干。咸, 都。
        ③句意为:不久他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寻, 不久。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以, 用。对, 作答。句意:惠达以苏绰作答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惠达以绰对, 因称其有王佐才”可知外因是得到了他人的举荐。根据“绰少好学, 博览群书, 尤善算术。”可知内因是自己有真才实学。

        译文:
          苏绰字令绰, 武功郡人, 父亲名协, 官任武功郡太守。苏绰年轻时很爱学习, 博览群书, 尤其精于计算之法。他的堂兄苏让由京官出任汾州刺史, 周文帝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别之时, 周文帝问苏让:“您家子弟之中, 谁可任用?”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 任命他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还没得到周文帝的常识, 但行台各部门的官员遇到疑难不决的事情, 总是向他求教才作决定。对各部门发送的公文, 苏绰又分门别类地为他们拟定行款格式。行台官员都称赞他的才干。一次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 惠达答不上来, 请求允许出外找人商议, 于是召来苏绰, 把所讲座的事情告诉他, 苏绰即刻为他酌情裁定。惠达入内呈报。周文帝连声叫绝, 并向他说:“是谁替你出这个主意的呢?”惠达以苏焯作答, 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很久了呢。”不久他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相关文言文练习
        《北史·柳謇之传》《北史·崔伯谦传》
        《北史·长孙冀归传》《北史·来护儿传》(二)
        《北史·裴仁基传》《北史·魏子建传》
        《北史·李铉传》《北史·乐运传》(二)
        《北史·元孚传》(二)《北史·王谊传》
        《北史·元孚传》《北史·皮豹子传》
        《北史﹒郎基传》《北史·费穆传》
        《北史·蔡祐传》《北史·李绘传》
        《北史·张肜武传》《北史·奚康生传》
        《北史·源子邕传》《北史·元胄传》
        《北史·杨津传》《北史·李訢传》
        《北史·乐运传》《北史·薛聪传》
        《北史·庾信传》《北史·高隆之传》
        《北史·达奚长儒传》《北史·贺拔岳传》
        《北史·薛端传》《北史·高恭之传》
        《北史·李崇传》《北史·柳虬传》
        《北史·申徼传》《北史·孟尝君列传》
        《北史·李贤传》《北史·元愉传》
        《北史·魏收传》《北史·阳休之传》
        《北史·高睿传》《北史·韩麒麟传》
        《北史·陆俟传》《北史·王轨传》
        《北史·豆卢宁传》《北史·来护儿传》
        《北史·裴侠传》《北史·王褒传》
        《北史·李苗传》《北史·韩褒传》
        《北史·源贺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