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2-5题。 廉 耻 [明]顾炎武 吾观三代①以下, 世衰道微, 弃礼义捐廉耻, 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雕于岁寒, 鸡鸣不已于风雨, 彼昏之日, 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②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 年已十七, 颇晓书疏, 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 稍欲通解, 以此伏事公卿, 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 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 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犹为此言, 尚有《小宛》③诗人之意, 彼阉然媚于世者, 能无愧哉?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 必教之以礼, 励之以义, 使有耻也。夫人有耻, 在大足以战, 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 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 一曰礼将, 二曰力将, 三曰止欲将。”《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 上马二十匹, 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 奂并受之, 而召主簿于诸羌前, 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 不以入廐;使金如粟, 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 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为所患苦, 及奂正身洁己, 威化大行。”呜呼, 自古以来边事之败, 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 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 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 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 “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 每于河壖先贮材木, 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 委于河流, 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 先厚遗之, 然后并役成桥, 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 至今为患, 由佖之黩货④也!”故贪夫为帅, 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 郢书燕说⑤, 或可以治国乎! (选自《日知录集释》, 略有删节) [注] ①三代:夏、商、周。②《颜氏家训》:北齐学者颜之推的著作。③《小宛》:相传是大夫遭遇乱世, 兄弟相戒以图免祸的诗。④黩货:贪污纳贿。⑤郢书燕说:比喻牵强附会。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弃礼义捐廉耻 捐:舍弃 B.上马二十匹 上:优质 C.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率:大都 D.自是朔方御寇不暇 暇:空闲 3.下列四组的行为, 全部能够表现“本于廉耻”的一组是(3分) ①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 稍欲通解 ②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犹为此言 ③凡制国治军, 必教之以礼, 励之以义 ④可以死易生 ⑤悉以金、马还之 ⑥然后并役成桥, 仍筑月城守之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或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借《颜氏家训》中颜之推讲述齐朝士大夫教育儿子的故事, 表达了反对孩子做官的观点。因为在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的时代, 即使官职达到了卿相的级别, 也是难以被认同的。 B.作者引用《吴子》、《尉缭子》的文句, 是为了说明礼义廉耻对于军队建设的重要性。知耻, 能激发将士们或战或守的斗志;知慈孝, 能让将士们明白用牺牲换取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C.在作者看来, 边境外族虽然看重财物, 但也尊重清廉的官吏。边关守将能否像张奂一样不贪求财货、正直廉洁, 不仅影响到威望的树立和教化的弘扬, 还会影响到边疆局势的发展。 D.作者在文中强调了廉耻与国运的密切关系, 廉耻泯没, 国族亦随之沦亡。因此, 虽然作者在文末说的廉耻之意或可以治国是牵强附会之说, 其实蕴藏着他强烈的期许和深深的痛惜。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金如粟, 不以入怀。(3分) (2)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 委于河流, 终莫能成。(3分) 答案: 2.B(上:动词, 送上, 献上。)(3分) 3.C( ①齐朝士大夫的行为正是不知耻的; ⑥蕃人修桥筑城的行为与“廉耻”无关。)(3分) 4.A(作者并没有反对孩子做官, 而是反对凭借献媚升官;官至卿相难被认同之说亦无根据。)(3分) 5.(1) 即使(假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 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 ( 使、以(之)各1分, 语言通顺、大意对1分。) (2)都被节度使派人暗暗地运走, 投入河流, 桥始终没有造成。 ( “为”1分、省略句 1分, 语言通顺、大意对1分。) 【参考译文】 我考察自三代以下, 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 礼义被抛弃, 廉耻被掼在一边,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 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 那些昏暗的日子中, 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罱恋健堆帐霞已怠飞嫌幸欢位八�:“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 年已十七岁, 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 教他讲鲜卑话, 也学弹琵琶, 使之稍为通晓一点, 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 到处受到宠爱。’我当时低头不答。怪哉, 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 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 尚且能说这样的话, 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 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 能不感到惭愧吗? 古人治军的原则, 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 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 勉励他们守义, 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有了耻, 从大处讲就能战, 从小处讲就能守了。”《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习尚, 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而太公对答武王则说:“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 一是知礼的将士, 二是有勇力的将士, 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 “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 送上马二十匹, 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 张奂一起收了下来, 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的面前, 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 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 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把金和马全部退还。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 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 为羌人所怨恨, 直到张奂正直廉洁, 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唉!自古以来, 边疆局势的败坏, 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 杜甫诗说:“安得廉颇将, 三军同晏眠!”有一种刻本作“廉耻将”。诗人本来的意思, 未必想到这点。但我读《唐书》, 讲到王佖做武灵节度使时, 以前吐蕃人想造乌兰桥, 每次在河边岸上事先堆积木材, 都被节度使派人暗暗地运走, 投入河流, 桥始终没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贪而无谋, 先重重地贿赂了他, 然后加紧赶工造成了桥, 并且筑了小城防守。从此以后北方防御来寇的战事就没完没了, 至今还成为边患, 都是由于王佖的贪财引起的。所以贪财的人作将帅, 便使得边关到夜间也洞开着无人防守。懂得这个道理, 即使是郢书燕说式的穿凿附会, 或许也可以治国吧!
|